锂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高
经常乘坐飞机的人或许都发现,从今年开始电子产品的备用锂电池不再能托运,而是必须随身携带,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锂电池短路引发火灾。实际上,锂电池并不如它表面看上去那样不安全,它甚至还有可能成为未来最主要的汽车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有待攻关
新能源汽车有很多种分类,但按照最为严格的标准,只有纯电动汽车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包括镍氢电池、燃料电池和铁锂电池,而铁锂电池被业界公认为是动力电池中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能生产动力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厂家并不多,除了著名的比亚迪外,还有天津力神、万象集团等公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主任黄学杰告诉记者:“能否发展出更低成本、可靠性更高的锂电池是电动车能否大规模商用的重要前提,因为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不错。不过,磷酸铁锂电池中的磷酸盐占电池成本的80%,这个目前还不能国产。”
据了解,我国主要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能达到80Wh/kg,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发改委汽车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书林告诉记者,“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成本下降三分之二,能量密度提高超过一倍。”
南昌福瑞德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推出一款A级纯电动轿车,充电一次行驶里程为180至220公里,时速约90公里/小时,电池的寿命大概是25万公里。南昌福瑞德运营总裁周陆清告诉记者:“这辆车的售价大约是18万元,如果考虑国家和地方的补贴,消费者实际支付价格大约是6万元。这款车的成本最大的一块就是电池,电池的成本大约是6至7万元。”
全电动汽车提前起航
虽然磷酸铁锂电池仍存在造价昂贵等各种产业化难题,但电动汽车产业却没有原地等待,目前国内企业在电动车的电源管理、电机控制等领域着墨颇多。
南昌福瑞德运营总裁周陆清告诉记者:“我们这个车有着自主开发的电源管理和电机控制技术,目前已经通过美国的相关认证,我们向美国出口这款车的价格大约是10万元/辆。”
另外,南昌大学下属的江西昌大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一直致力于电动汽车动力模块的研究和产业化,目前在电源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超级电容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公开资料显示,南昌大学和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昌河新款爱迪尔II车型合作研制出了纯电动汽车,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现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该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昌大创新电动汽车动力模块的产业化开始于今年10月,目前已经与江西一家汽车企业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由昌大创新向该企业提供电动汽车动力模块用于生产电动汽车。”
不过,磷酸铁锂电池巨头比亚迪的高级总监刘会权则对技术与市场的平衡有着更为冷静的认识。他告诉记者:“我个人认为对于电动车来说,运营模式要比电池技术更为重要。”
目前,国内纯电动车运营模式仍然不明朗,充电站网点难得一见,充电方式上,业内对于快速充电与更换电池模式均有自己的支持者。纯电动汽车的运营模式或许将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瓶颈。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关注 | ||
技术专题 | 更多>> | |
2024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精彩回顾 |
2024.06技术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