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宣布不再支持你正在使用的 IE浏览器,这会严重影响浏览网页,请使用微软最新的Edge浏览器
厂商专区
产品/技术
应用分类

纷纷提价 国产手机制造圈怎么了?

2015-05-11 09:29 来源:电源网综合 编辑:铃铛

对于想要购买手机的消费者来说,三千元是一条分割线。三千元之内的大多是国内手机厂商的产品,在三千元之外则是国际大品牌的天下。这条价格分水岭对各大厂商同样适用,国产手机厂商热销的大多是三千元以下的产品。

国产厂商曾经想用高端智能机来冲击国际大厂的市场占有率,但是还从未像今年以来如此密集的向中高端发起猛攻,对于国产手机来说还是首次。在最近几个月的手机“机皇”争夺中,不管是联想的MotoXPro还是酷派的铂顿,抑或是华为的P8、小米的Note顶配、努比亚的Z9,无一不把定价放在了过往不敢企及的档位。

“如今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正在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替换时代,消费者对手机品质和价格更加挑剔。”努比亚总经理倪飞如是说。言外之意,高端市场所带来的不仅在于消费者的追捧,更在于品牌溢价所产生的市场机会。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追赶三星、苹果对于中国国产手机厂商已经不是纸上谈兵,但如何让营销不再依靠“吹牛”,产能不再常常“饥渴”,也许是目前所有厂商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火拼“机皇”

有多少国产品牌手机厂商在此轮“机皇”大战中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到的是,在这轮中高端机型发售潮中,一些上游元器件厂商已经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日前Note顶配版发布时戏称该款手机是“史上成本最高的手机”,所使用的高通骁龙810芯片,比骁龙801芯片约贵90%,LPDDR4比LPDDR约贵35%,前置相机比小米4800万前置约贵40%。

事实上,雷军所提及的高通810是目前最主流的高端芯片,几乎95%的旗舰产品都使用了该芯片,包括HTCOneM9、索尼Z4、LGGFlex2等,可以看到尽管受到反垄断等因素的影响,高通仍然在高端芯片领域从国产手机中获得巨大的收益。

而目前上游产业链“争抢货源”也已经成为常态。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除了芯片还有摄像头,四月份中国手机品牌没有一家能够获得充足货源。在缺货的环境下,摄像头主要提供商之一索尼还是力保了华为、小米、OPPO、VIVO等的货源,上述公司占据四月索尼向中国供货的九成以上份额。


产能平衡术

“最近索尼摄像头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很大。”倪飞表示,当前很多手机竞争体现在供应链上,尤其是高端手机,供应链对手机品牌发展很有影响。

而雷军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截至今年1月份Note良品率只有24%,因此成本非常高。但对于外界一直评论小米Note是饥饿营销,雷军认为并不正确。他表示,2014年底,他亲自拜访了全球两家手机零部件主要供应商,这也是苹果的两家主要供应商,截止到4月中旬,小米Note已经可以做到现货供应。

尽管“红衣教主”周鸿祎也调侃雷军是中国营销第一人,开创了互联网+手机这个模式,但他也同时认为产能不足是小米总是缺货的最重要原因。

这不禁揭示了一个尴尬的现象:尽管国产手机厂商在供应链环节努力追赶,但对市场与产能的把握能力依然需要时间去完善。

“每次产品定价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要保证热销,还要不亏损,定价的范围非常小。”华为Mate7设计者李小龙表示,在Mate7之前,从来没有一款国产手机在3000元以上的,哪怕只比2999元多1元钱,销量都没能够超出50万,都是卖得非常非常惨淡的。这个大胆的决策,需要相应的渠道管控能力才能支撑。

纵观手机生产的各个环节,从下单到走下生产线,一般需要耗费三到五个月的时间,这里面包括厂商与各个零部件厂商的沟通和协作,生产商需要联系自己的手机屏幕供应商,手机屏幕商再去联系背光板、滤光片、玻璃、IC等更上游的供应商。

而在智能手机迭代速度加快的情况下,往往一个保守的销量预期会让手机厂商失去一次市场机会,但一个过于乐观的销量预期可能会让手机厂商失去未来竞争的机会。

但也可以看到,这两年国产手机在高端供应链上已经大大前进了一步。

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只要苹果“饥渴”,其他手机品牌就要挨饿,说的是由于高端芯片供应有限,在芯片厂商选择客户时,国产手机厂商只能“稍等片刻”。但现在很多国际厂商都会优先考虑为国产手机供货。

倪飞表示,高端供应链本身关注“量的销售”,但现在国际合作伙伴也开始关注国产手机厂商伙伴带来的帮助。“国产手机也在利用我们的创造力和技术表现,赢得了更多供应链伙伴的支持,包括像索尼摄像头这样的厂商。”

最根本的,是手机生产商们思路的变化。曾经制造商们是根据产品售价来决定用料,从产品成本的角度去选择价格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配件。而现在,厂商们开始注重性能的保证,以性能最佳为目标来进行零件的选购,不得不说,这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相关阅读

微信关注
技术专题 更多>>
2024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精彩回顾
2024.06技术专题

头条推荐

电子行业原创技术内容推荐
客服热线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微信关注
获取一手干货分享
免费技术研讨会
editor@netbroad.com
400-00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