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型的DC-DC变换器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电动汽车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这种新型的DC-DC变换器能够在电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高效完成电能转换工作。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会为各位工程师们分享一种软开关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路拓扑设计方案,希望能够为各位工程师的设计研发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在本方案中,我们所设计的这种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其高压侧为270V,低压侧为24V。因此从功率的角度出发,采用全桥式双向DC-DC的拓扑结构作为研发基础是最好的选择,但考虑到该变换器高、低压侧电压等级相差很大,因此低压侧电压比较低。若采用全桥式双向DC-DC变换器,则低压侧有两个开关管或反并联二极管的通态压降,其占输入升压时或输出降压时电压的比例较大,使得变换器效率较低。因此低压侧采用全桥结构是不合适的,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变。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所设计的这种软开关双向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如上图图1所示。使用该种拓扑结构的变换器,当处于降压工作状态下时,采用移相控制全桥功率变换,升压时采用带变压器隔离的Boost变换器,利用Boost变换器与推挽变换器的串联,通过一种控制策略去掉其中的冗余元件,其驱动电路无需隔离,控制电路简单可靠,可以进一步提升该种双向型变换器的工作效率。
降压变换工作过程
当这种具有软开关的双向型DC-DC变换器处于降压变换工作状态下时,其工作过程可以归纳为:首先,变换器CPU封锁VS1~VS4的驱动信号,使继电器K不动作,使饱和电抗器L2串入电路,阻断电容C2和C3并联(记做C2//C3)。下图中,图2所给出的是等效的电路拓扑。利用UC3875对VS5一VS8进行移相控制,输出由VS3,VS4的反并联体二极管VD3,VD4整流,L1作为输入滤波电感,从而实现了270V到24V的功率变换。利用变压器的漏感与C5、C7的谐振,实现了超前桥臂VS5,VS7的ZVS,通过串入L2和C2//C3,实现滞后桥臂VS6,VS8的ZCS。同时,C2//C3对降压电路的偏磁具有抑制作用。
升压变换工作过程
在本方案中,我们所设计的这种具有软开关的双向型DC-DC变换器处于升压变换工作状态下时,其工作过程可以归纳为:首先,CPU封锁VS5~VS8的驱动信号,同时控制继电器K闭合,使L2、C3从电路中分离,此时C2用作抗偏磁仍保留在电路中。下图中,图3示出等效的电路拓扑。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加简单的完成其电路设计工作,此时我们暂不考虑用来实现软开关的辅助电路。此时,输入电压UL先经过VS1,L1构成的Boost电路初次升压到一定的数值,再经过后级推挽变压器二次升压后,由VS5~VS8的反并联二极管VD5—VD8构成的桥式电路整流,从而实现了由24V到270V的升压功率变换。为了实现升压变换时开关管的软开关,在电路中接入了辅助电路,即如图3所示的耦合电感LI/L8、辅助开关管VS2和反馈二极管VDa,实现了升压开关管VS1的ZVT和VS3、VS4的零电压开通与零电流关断,同时VS2实现了零电流开通和近似零电压关断。
升压电路主要参数设计
在本方案中,我们所设计的谐振电容cr,在整个升压电路中的重要作用是来使VS1实现零电压关断,因此Cr的选择应使uvs1上升的速度不要太快,否则不易实现零电压关断。通常采用下式计算:
Lr的设计
在本方案中,为了不影响电路的近似PWM工作方式,辅助电路的工作时间不易太长.一般不超过1/10%的工作周期,即0.1T。此时,Lr的选取应当满足下式要求:
满足上式的Lr即可实现VS1的ZVT。
n1的设计
在这种具有软开关的双向DC-DC变换器设计方案中,n1应当取较大值,电流iVDa则取的较小,则辅助电路传导损耗小,电磁干扰小。同时,因UVS2比较小,关断VS2时可近似看作零电压关断。
实验分析
在基于本方案所设计的双向型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升压变换而设计了一台试验用的样机,该样机的输入电压为24V,输出电压270V,额定功率为120W。下图中,图5所展示的即该样机的主要实验波形。下面我们来进行逐一的分析。
在下图中,图5(a)所展示的是该种采用新拓扑结构设计的软开关双向型DC-DC变换器升压管VS1的电流电压波形,可以看到,此时已经轻松的实现了零电压开通。图5(b)展示的是辅助开关管VS2零电流开通,近似零电压关断的波形。图5(c)为推挽管VS3完全实现零电压开通与零电流关断的波形,由于变压器漏感的存在,从Vs4关断到VS3导通前,漏感中的能量将通过VS3的体二极管续流,因此VS3在开通前有一个反向电流,与理想波形稍有不同。图5(d)为变压器次级电压波形。图5(e)给出变换器在不同负载下的效率曲线,最高可达93.8%。
从图5所提供的实验波形图中可以看到,我们所设计的这种新型的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实现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因此非常适合电动汽车研发设计、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选用。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关注 | ||
技术专题 | 更多>> | |
2024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精彩回顾 |
2024.06技术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