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宣布不再支持你正在使用的 IE浏览器,这会严重影响浏览网页,请使用微软最新的Edge浏览器
厂商专区
产品/技术
应用分类

首款5G芯片瞄准物联网 AI 周晨详解紫光展锐5G图谋

2019-04-11 09:32 来源:CITE 编辑:niko

在紫光集团的官网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紫光在布局“芯产业”这条路上动作不断,并在资金投入上“快准狠”。其在集成电路领域有三大核心企业——1,2013年收购展讯通信,2014年收购锐迪科,并于2018年将两者整合而成紫光展锐;2,紫光国芯微电子推动智能卡芯片、特种行业集成电路、FPGA和存储器芯片等核心业务的发展;3,投资主要生产存储器芯片的长江存储。而这些也成了紫光集成电路产业的“杀手锏”。

紫光无疑是各大国际大型展会的常客,在展会上不停发出属于自己的产业最强音,比如在刚过去不久的某大会上,紫光展锐发布其首款5G基带芯片。即将于4月9日-1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19),紫光也将展示自己的最新成果和布局。在此之前,紫光展锐市场副总裁周晨接受了博览会指定媒体的记者采访,深度讲解了紫光展锐几大产品线的的现状和未来规划。

首款5G芯片瞄准物联网 AI 周晨详解紫光展锐5G图谋

自2018年紫光展锐完成全面整合以来,紫光展锐在产品规划、市场营销、品牌塑造、组织架构等方面都开始了全面的转型变革,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显然这个新篇章瞄准的就是5G、物联网等重大历史机遇。

另外,在今年2月底,紫光展锐发布了5G通信技术平台及其首款5G基带芯片—春藤510,在今年CITE 2019上,春藤510也会是紫光展锐的重点展出产品,据周晨介绍:“春藤510是一款同时支持2G/3G/4G/5G的多模芯片,支持Sub-6GHz 频段及100MHz带宽,是一款高集成、高性能、低功耗的5G基带芯片。春藤510可同时支持SA独立组网和NSA非独立组网两种组网方式,充分满足5G发展阶段中的不同通信及组网需求。”

首款5G芯片瞄准物联网 AI 周晨详解紫光展锐5G图谋

据介绍,在5G的主要应用场景方面,春藤510以其高速的传输速率,可为各类AR/VR/4K/8K高清在线视频、AR/VR网络游戏等大流量应用提供支持。春藤510架构灵活,可支持智能手机、家用CPE、MiFi及物联网终端在内的多种产品形态,广泛应用于不同场景。

此外,周晨还透露:“今年年底会有多款基于春藤510的数据类产品面世,不久的未来,紫光展锐还会推出基于第二代技术平台的5G产品,以更低的功耗,更快的速率,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形态。”

在春藤无线连接产品系列中,紫光展锐还将在CITE 2019上展示面向手机、车载等移动通信应用的春藤2651,据悉该产品是目前国内公开市场上唯一一款同时支持Wi-Fi 5、蓝牙5、GNSS、FM调频的无线连接芯片,是全球首批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系统的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另外,这个无线连接系列还包括面向智能电视等OTT终端的春藤5621,以及具有高扩展性、面向广泛的物联网应用的春藤5661。

其实在去年9月份,春藤产品线是与虎贲一起发布的,春藤主打物联网等泛连接芯片,寓意是春藤产品线似春藤蔓爬一样互联万物。而虎贲则主打移动通信芯片,寓意似虎勇士,寄望虎贲产品向全球市场进发。

在提到虎贲产品系列的发展现状和规划时,周晨表示:“虎贲移动通信芯片方面,我们与TCL通讯合作,推出搭载紫光展锐SC7731E的Alcatel 1C手机;紧接着在在MWC巴塞展上,和TCL通讯共同发布了Alcatel 1S,搭载的是展锐首款人工智能芯片SC9863A。放眼整个移动通信芯片领域,我们采取的是全面覆盖高、中、低端策略,采用12nm先进工艺的产品陆续量产,7nm的产品也已经在研发中。”

前不久,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发布了2018年中国十大IC设计公司榜单。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IC设计业的收入已经达到了2515亿元,年增长率为23%。营收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只有3家企业,其中紫光展锐以110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二,其2018年销售额与2017年基本持平。展锐在印度市场占据着40%的市场份额,是印度排名第一的手机芯片厂商;此外非洲目前每年有1亿多台手机采用展锐芯片。同时展锐还持续拓展东南亚以及拉美市场。

首款5G芯片瞄准物联网 AI 周晨详解紫光展锐5G图谋

“我们2018年的芯片出货量名列全球第三位,和超过1300家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芯片在更多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周晨这句话中的数字也足以说明了紫光展锐在芯片领域的地位和状态。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半导体行业就不断充斥着唱衰的言论,而也正是这段时间,紫光展锐发布了一系列紧追时代的新品,芯片出货量全球第三的成绩对展锐来说其实是刚刚开始。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相关阅读

微信关注
技术专题 更多>>
2024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精彩回顾
2024.06技术专题

头条推荐

电子行业原创技术内容推荐
客服热线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微信关注
获取一手干货分享
免费技术研讨会
editor@netbroad.com
400-00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