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宣布不再支持你正在使用的 IE浏览器,这会严重影响浏览网页,请使用微软最新的Edge浏览器
厂商专区
产品/技术
应用分类

ChatGPT已大火,你还不知道?

2023-02-14 14:20 来源:互联网整理 编辑:Emma

今天说说最近火的不行的,ChatGPT和AIGC!

ChatGPT和AIGC究竟是什么?能改变什么,又能做什么呢,本文我们一起近距离了解这些新知识~

何为ChatGPT、AIGC?

先追溯到2022年11月,ChatGPT是OpenAI的聊天机器人,在推出之后,用户数量居然突破到1亿。相关报告显示,在过去几十年里,根本找不到像ChatGPT这样能够快速累计用户的应用程序。

说通俗点,其实就是是一款人工智能的APP,可以完成撰写代码、回答问题、书写论文、诗歌、剧本等指令。对于AIGC而言,指的就是AI(人工智能)生成内容,ChatGPT是AIGC的一款具体的应用和产品。

相对比,ChatGPT产出的内容更接近人类加工后的内容,可以理解为人工客户,通过智能聊天,挖掘用户更感兴趣,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举例说明下,一个码农向ChatGPT提问,“我写的这段代码为什么不按我预期的那样工作,该怎么修改?”ChatGPT会提问用户这段代码是用来做什么,以及现在提示什么错误、这是整段代码还是其中的一段等等问题,再为用户提供可能的解决思路。

用一句话来解释AIGC(AI-Generated Content)可以总结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本质上,AIGC是一种AI赋能技术,能够通过其高通量、低门槛、高自由度的生成能力,广泛服务于各类内容的相关场景及生产者。

无论每个人过去是否了解AIGC,不可否认的是,AIGC早已渗透人们的生活,除了上文提到的广泛应用在文字、图像、音频、游戏和代码的生成当中,一些较早创立的企业已经实现了较好地商业化。尤其在一些具备高重复性的任务、对于精度要求并不那么高的领域应用较为成熟。

更值得注意的是,ChatGPT是AIGC商业化的方向之一。近年来,伴随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底层数字基建、数字软件设计、顶层数字应用领域不断取得突破,AIGC技术相关产业也将快速崛起。

2023年有望成为AIGC发展大年

AIGC代表着AI技术从感知、理解世界到生成、创造世界的跃迁,正推动人工智能迎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代。也因此,AIGC被认为是web3.0的重要基础设施,并有望成为数字内容创新发展新引擎,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能量。

ChatGPT的开年火爆,使得2023年有望成为AIGC发展大年。尤其是近期微软、谷歌等全球软件互联网大厂大力投入AIGC,并开始探索应用层面的突破,AIGC已经来到2年前自动驾驶的应用突破拐点。类似ChatGPT的“大模型”作为AIGC的底层平台,将成为AIGC的核心资源。

事实上,AIGC的大爆发不仅有赖于AI技术的突破创新,还离不开产业生态快速发展的支撑。在技术创新方面,生成算法、预训练模型、多模态技术等AI技术汇聚发展,为AIGC的爆发提供了肥沃的技术土壤。其中,基础的生成算法模型不断突破创新;预训练模型,即基础模型、大模型,引发了AIGC技术能力的质变;多模态技术推动了AIGC的内容多样性,进一步增强了AIGC模型的通用化能力。随着 AIGC 技术的发展,其适用面将会逐渐扩大,这类 AIGC 服务的提供商大多数时候会以提供 SaaS 服务的形式变现。

AIGC正处于爆发性增长中,而我国AI产品、技术的不断更迭,是否也意味着我国在AIGC方面也已经拔得头筹呢?实际上,我国AIGC的发展的确有着丰厚的土壤,但相比全球领先企业的进展,我国AIGC仍处“萌芽期”,技术能力与产品形态的成熟、核心场景的确定及产业的接纳态度,为行业发展的三大关键点。

从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有数据供给方、数据分析及标注、开源算法、创造者生态层等构成,目前我国AIGC上游产业尚有很大成长空间,底层技术相较国外仍有较大差距。

中游主要为内容设计、内容制作工具、运营增效、数据梳理等,主要为文字、图像、视频等垂直赛道。目前国内对AIGC的场景开发不多,未来也将是AIGC产业的一大蓝海。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关注
技术专题 更多>>
2024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精彩回顾
2024.06技术专题

头条推荐

电子行业原创技术内容推荐
客服热线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微信关注
获取一手干货分享
免费技术研讨会
editor@netbroad.com
400-00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