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I电源管理应用工程师Glenn Morita
开关式DC-DC转换器可提高电源效率,有些器件的效率可超过95%,但是以增加电源噪声为代价,通常在较宽带宽范围内都存在噪声问题。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常用于清除供电轨中的噪声,但也需要进行一些权衡考量,其功耗会增加系统的热负载。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使用LDO时,可使输入和输出电压之间存在较小的压差(裕量电压)。本文旨在讨论低裕量电压对电源抑制和总输出噪声的影响。
LDO电源抑制与裕量
LDO电源抑制比(PSRR)与裕量电压高度相关——裕量电压指输入与输出电压之差。对于固定裕量电压,PSRR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加而降低;大负载电流和小裕量电压条件下尤其如此。图1显示了超低噪声、2.5V线性稳压器ADM7160在200 mA负载电流和200 mV、300 mV、500 mV和1 V裕量电压条件下的PSRR。随着裕量电压的减小,PSRR也会减小,压差可能变得非常大。例如,在100 kHz下,裕量电压从1 V变为500 mV,将会使PSRR减少5 dB。然而,裕量电压的较小变化,从500 mV变为300 mV,会导致PSRR下降18 dB以上。
图1.ADM7160 PSRR与裕量。
图2显示了LDO的框图。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加,PMOS调整元件的增益会减小,随后脱离饱和状态进入三极工作区。这会使总环路增益减小,从而导致PSRR下降。裕量电压越小,增益降幅越大。随着裕量电压继续减小,会达到一个点,在该点控制环路的增益降至1,PSRR降至0 dB。
导致环路增益减小的另一个因素是调整元件的电阻,包括FET的导通电阻、片内互连电阻和焊线电阻。可以根据压差推算出该电阻。例如,采用WLCSP封装的ADM7160在200 mA下的最大压差为200 mV。利用欧姆定律,调整元件的电阻约为1 Ω。调整元件可近似为一个固定电阻加上可变电阻。
流过该电阻的负载电流会导致与FET的漏源工作电压之间产生压差。例如,在1 Ω FET条件下,200 mA的负载电流会使漏源电压下降200 mV。在估算裕量为500 mV或1 V的LDO的PSRR时,必须考虑调整元件上的压差,因为调整FET的工作电压实际上只有300 mV或800 mV。
图2.低压差稳压器的框图。
容差对LDO裕量的影响
客户通常会要求应用工程师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LDO,以便在负载电流为Z时,从输入电压Y产生低噪声电压X,但当设置这些参数时,往往会忽略的一个因素是输入和输出电压的容差。随着裕量电压值变得越来越小,输入和输出电压的容差会极大地影响工作条件。输入和输出电压的最差条件容差始终会导致裕量电压下降。例如,最差条件下的输出电压可能高1.5%,输入电压可能低3%。当通过一个3.8 V源驱动3.3 V的稳压器时,最差条件下的裕量电压为336.5 mV,远低于预期值500 mV。在最差条件负载电流为200 mA时,调整FET的漏源电压只有136.5 mV。在这种情况下,ADM7160在10mA时的PSRR可能远远低于标称值他,即55 dB。
压差模式下LDO的PSRR
客户经常向应用工程师请教LDO在压差模式下的PSRR。起初,这似乎是个合理的问题,但只要看看简化的框图,就知道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当LDO工作在压差模式时,调整FET的可变电阻部分为零,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减去通过调整FET的RDSON的负载电流而引起的压降。LDO不进行调节,也没有用来抑制输入噪声的增益;它仅充当一个电阻。FET的RDSON与输出电容形成RC滤波器,可提供少量的残余PSRR,但简单的电阻或铁氧体磁珠可以更经济有效地完成同一任务。
在低裕量工作模式下维持性能
在低裕量工作模式下,需要考虑裕量电压对PSRR的影响,否则将导致输出电压噪声水平高于预期的情况。数据手册中通常会提供PSRR与裕量电压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其可用来确定给定条件下可能的噪声抑制程度。
图3.PSRR与裕量电压的关系。
然而,通过展示LDO的PSRR是如何有效滤除源电压中的噪声,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种信息的利用价值。下图显示了LDO在不同裕量电压下工作时,对总输出噪声的影响。
图4展示的是2.5 V ADM7160在500 mV裕量和100 mA负载条件下,相对于E3631A台式电源的输出噪声,该台式电源在20 Hz至20 MHz范围内的额定噪声低于350 μV-rms。1 kHz以下的许多杂散都是与60 Hz线路频率整流相关的谐波。10 kHz以上的宽杂散来自产生最终输出电压的DC-DC转换器。1 MHz以上的杂散源于环境中与电源噪声不相关的RF源。在10 Hz至100 kHz范围内,这些测试所用电源的实测噪声为56 μV rms,含杂散为104 μV-rms。LDO抑制电源上的所有噪声,输出噪声约为9 μV-rms。
图4.ADM7160噪声频谱密度(裕量为500 mV)。
当裕量电压降至200 mV时,随着高频PSRR接近0 dB,100 kHz以上的噪声杂散开始穿过噪底。噪声略升至10.8 μV rms。随着裕量降至150 mV,整流谐波开始影响输出噪声,即输出噪声上升至12 μV rms。在大约250 kHz处出现幅度适中的峰值,因此,尽管总噪声的增加量并不大,但敏感电路也可能受到不利影响。随着裕量电压进一步下降,性能将会受到影响,与整流相关的杂散开始在噪声频谱中显现出来。图5所示为100-mV裕量条件下的输出。噪声已上升至12.5 μV rms。谐波所含能量很少,因此,杂散噪声仅略有增加,为12.7 μV rms。
图5.ADM7160噪声频谱密度(裕量为100 mV)。
当裕量为75 mV时,输出噪声受到严重影响,整个频谱中都会出现整流谐波。Rms噪声升至18 μV rms,噪声加杂散升至27 μV rms。由于LDO环路无增益,并充当一个无源RC滤波器,因此超过~200 kHz的噪声会被衰减。当裕量为65 mV时,ADM7160采用压差工作模式。如图6所示,ADM7160的输出电压噪声实际上与输入噪声相同。rms噪声为53 μV rms,噪声加杂散为109 μV rms。因为LDO充当一个无源RC滤波器,所以超过~100 kHz的噪声会被衰减。
图6.ADM7160在压差模式下的噪声频谱密度。
高PSRR、超低噪声LDO
ADM7150超低噪声、高PSRR调节器等新型LDO实际上级联了两个LDO,因此,得到的PSRR约为单级PSRR之和。这些LDO要求略高的裕量电压,但能够在1 MHz时实现超过60 dB的PSRR,在较低频率下实现远超100dB的PSRR。
图7所示为5 V ADM7150的噪声频谱密度,其负载电流为500 mA,裕量为800 mV。10 Hz至100 kHz范围内,输出噪声为2.2 μV rms。随着裕量降至600 mV,整流谐波开始显现,输出噪声升至2.3 μV rms,其对噪声的影响很小。
图7.ADM7150噪声频谱密度(裕量为800-mV)。
如图8所示,当裕量为500 mV时,整流谐波和12 kHz的峰值清晰可见。输出电压噪声升至3.9 μV rms。
图8.ADM7150噪声频谱密度(裕量为500-mV)。
当裕量为350 mV时,LDO采用压差工作模式。此时,LDO再也不能调节输出电压,其作用类似于电阻,输出噪声升至近76 μV rms,如图9所示。输入噪声仅通过FET的RDSON和输出端电容形成的极点来衰减。
图9.ADM7150在压差模式下的噪声频谱密度。
结论
现代LDO越来越多地用于清除供电轨中的噪声,这些供电轨通常采用在较宽频谱下会产生噪声的开关稳压器来实现。开关稳压器以高效率创建这些电压轨,但高能耗LDO既会减少噪声,也会导致效率下降。因此,应尽量降低LDO的工作裕量电压。
如前所述,LDO的PSRR是负载电流和裕量电压的函数,会随负载电流的增加或裕量电压的减少而减少,因为在调整管的工作点从饱和工作区移至三极工作区时,环路增益会下降。
考虑到输入源噪声特性、PSRR和最差条件容差,设计人员可同时优化功耗和输出噪声,为敏感型模拟电路构建高效的低噪声电源。
裕量电压非常低时,输入和输出电压的最差条件容差可能会对PSRR产生影响。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最差条件容差可以确保设计的鲁棒性,否则,得到的电源解决方案将具有较低的PSRR,其总噪声也会高于预期。
参考资料:
线性稳压器
Morita, Glenn. “可调节输出低压差稳压器的降噪网络。”《模拟对话》,第48卷,第1期,2014年。
Morita, Glenn.“低压差稳压器—为什么选择旁路电容很重要。”《模拟对话》,第45卷,第1期,2011年。
Morita, Glenn.AN-1120应用笔记。低压差(LDO)稳压器的噪声源。ADI公司,2011年。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带耦合电感的多相降压转换器中关于输出电流和电压纹波的考量因素 | 25-01-08 15:36 |
---|---|
非常见问题解答第225期:原来为硅MOSFET设计的DC-DC控制器能否用来驱动GaNFET? | 25-01-06 17:10 |
增强视觉传感器功能:3D图像拼接算法帮助扩大视场 | 25-01-03 16:11 |
集成开/关控制器如何提升系统能效 | 25-01-02 16:53 |
ADI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解决方案 | 24-12-25 16:42 |
微信关注 | ||
技术专题 | 更多>> | |
2024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精彩回顾 |
2024.06技术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