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家用电磁炉电路的Pspice仿真和能量转换

家用电磁炉电路的Pspice仿真和能量转换 

家用电磁炉电路的Pspice仿真和能量转换

家用电磁炉一般采用单管IGBT并联谐振电路,由于电路简单,成本低,现在的电磁炉采用的都是这种电路拓扑。笔者没有考证这个电路拓扑的历史,但是在我的印象中,电磁炉起码也有20年的历史,而且现在每年的产量起码在千万台,这种拓扑应该是成熟的,其控制策略也应该是成熟的——有众多的芯片产家为其配套。在互联网上搜了搜,也没有人用Pspice对其电路拓扑进行仿真分析,反正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试着用Pspice对家用电磁炉所用的单管IGBT并联谐振电路进行简化建模,作主谐振电路的技术仿真。

据资料介绍,电磁炉的电磁线圈有157uH左右,也有的是105uH;电容一般是0.15uF或是0.2uF,电阻为0.6欧姆,运行频率为20KHz左右。这里用105uH的电感,0.2uF的电容,按20KHz频率运行。

拓扑为

L=105uHC=0.2uFR=0.6Ω,Us=20V

PW=12.5usPER=50us

下图为电感电流曲线:

下图绿线为电源电压,红线为IGBTC极电压曲线。

下图蓝色为电感电流,绿色为电源电压,红色为IGBT-C 极电压。

下图为电容电流曲线。

下图为IGBT的电流曲线。

各点状态参数表

时刻

状态

电容端电压

IGBT-C极电压

电感电流

us

 

UcV

V

ILA

0

IGBT导通

 

0

 

12.5

IGBT关断

20

0

2.2

14.3

电感电流达到正向峰值

0

20

2.7

21.4

 

-52

72

0

28.5

电感电流达到反向峰值

0

20

-2.2

30.5

IGBT-C极电压=0

20

0

-2 

35.7

 

     -  49

69

0

41

IGBT-C极电压=0

20

0

2

43

电感电流达到正向峰值

20

20

2.1

50

IGBT再次导通

-47

67

0.1

 

下面摘录《电磁炉维修技术 张新德主编》p31[问答30]

电磁炉的LC振荡模快事电磁炉的核心电路,其工作原理就是LC并联谐振的原理,通过电感线圈与振荡电容不停地进行充电和放电,产生振荡波形。LC振荡电路的工作过程是:当IGBTC极电压为0V时,IGBT管导通(监控电路检测到C极电压为0V时,即开启IGBT),此时的电感线圈开始储存能量,当IGBT由导通转向截止时,此时由于电感线圈的作用,电流还会沿着先前的方向流动,由于IGBT关断,电感只能对电容C充电,从而引起C极上的电压不断升高,直到充电电流变小降至0时,C极电压达到了最高。此时,电容C开始通过线圈放电,C极电压降低,当C极电压降到0V时,监控电路动作,IGBT再次开启,如此循环。

 

单管并联谐振电路是硬开通、硬关断。电容的开通浪涌电流为40AIGBT的开通浪涌电流为100A,因此供电电源必须为恒流源,即是大电感作扼流圈的直流电源。

关断应该是电感电流达到预定值时,监控电路给出信号令IGBT关断。IGBT关断后,LRC进入自由振荡状态,此时电感电流2.2A并未达到峰值,电容放电,电感继续流过正方向电流,经过约1.8us,电感电流达到峰值2.8A,电容放电完毕;电容放电完毕,电感电流大小、方向不变继续正向流动向电容反方向充电;到21.4us时,电感储能释放完毕,电容反向充电到52V;电感储能释放完毕后,电容反方向向电感放电;到28.5us时,电容放电完毕,电感电流达到反方向的峰值2.2A;然后电感释放储能,继续流过反方向的电感电流,向电容的正方向充电;到35.7us时,电感储能释放完毕,电容正向充电到49V;,电感储能释放完毕后,电容正方向向电感放电;到43us时,电容放电完毕,电感电流达到正方向的峰值2.1A;电容放电完毕,电感电流大小、方向不变继续正向流动向电容反方向充电;到50us时,电感电流降低到0.1A,电容反方向充电到47V

 

如果就在50us时重新令IGBT导通,此时,正向电感电流降低到0.1A,所储正向电磁能量很小,重新注入的正能量和它不发生冲突,剩余能量的影响较小;但此时电容储存有反方向的电场能,当IGBT重新导通时,IGBT相当于短路,电容电压(2.35倍电源电压)和电源电压叠加释放,第一,浪涌电压很大,对IGBT的冲击很大;第二,这部分能量是白白浪费

如果按照电磁炉的控制策略,当C极电压降到0V时,监控电路动作,IGBT再次开启,如此循环。从波形图可以看出,C极电压有两个过0点,一个是30.5us时,此时电感电流为反方向的2A;第二个是41us时,此时的电感电流为正方向的2A。从控制上说,第一点较好控制。但在这点控制IGBT重新导通后,输入的正能量会和电感里面的剩余能量发生冲突,互相抵消;电容反方向充有的电场能量会短路释放。

如果在第二点控制,比较麻烦,但此时电感里的剩余能量是正能量,能量会叠加——即电流会叠加,这点对硬关断控制影响不大;只是此时电容反方向充有的电场能量会短路释放。

从波形图可见,IGBT重新导通的最佳点在35.7us时刻,此时电感的反方向电流刚好到0,而电容正方向充电到49V。若此时令IGBT导通,电感受电源激励通过电流,同时电容向电感的正方向放电,电感的电流和IGBT的电流并不相同,以IGBT电流为基准控制,可保持运行频率稳定,但电感电流超出设定值

如此看来,这种 “并联谐振电路”,不管采用何种控制方法,尽管可以顺利工作,但内部的能量转换都存在问题。电是看不见、摸得到的东东,电路的运行规律都是靠推断,感谢Pspice让我们可以看到电路的运行规律,也看到了电路能量转换存在的问题。前段时间写了篇《论可控硅并联谐振变流器的能量转换》,文中指出了该类型电路中存在能量转换的问题,当时还说单管并联谐振电路的能量转换好,不料也是凭感觉想当然。通过以上的仿真,说明 “并联谐振”电路拓扑是有问题的,尽管这种拓扑在变频电源行业有很长时间、很大规模的应用。

 

欲看图,请下载题头的word文件。

全部回复(3)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uuniao
LV.5
2
2013-01-02 14:13

顶LZ,那款电路仿真软件比较容易上手呢……

0
回复
suhui
LV.1
3
2014-01-26 23:50
谢谢分享!
0
回复
whlz58
LV.4
4
2014-01-28 14:14
这种并联谐振电路结构有问题,我有同感,但这样仿真,缺少电源的工频变化和扼流圈部分,是不完整的,我的体会是,扼流圈改善了这种电路结构。功率和Q值得变化也有要求。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