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高频机DIY

喜欢玩高频机的初学者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输入电流多大多大,以此来衡量机器的功率,从不去测量输出的二次电流和电压。假如我们用最小的输入电流获得最大的输出能量,这就是效率。往往初学者会忽略这一点。高频机按照图纸作很容易做成,一般业余条件下前级频率低于10千赫,驱动部分要有足够的功率满足栅极的充放电ok。要做成高频机需要了解以下问题,首先是磁芯的性能和用途,因为不同材料的磁芯用途不一样,电感量也会不一样。有的磁芯电感量很低适应做功率输出电感,不宜做功率输出变压器。这就是初学者在制作中不成功的问题之一。材料问题是重中之重了解材料会事半功倍。有的网友在制作过程中三番五次的炸管,检查电路没有问题你不妨去检验一下自己用的材料。经常有些网友抱怨某品牌商品机不好用,我认为主要问题出在材料上,聪明的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常常在整机上面全用铝线,这样的结果会使整体的性能大打折扣。首先电源线是输入电流最大的地方,铝线的电阻又大于铜线,根据公式P=IxIxR在相同的电流下消耗在铝线上的功率要大于铜线,通常会以发热的形式显现在导线上,又因为导线中的电阻在电路上属于串联结构,那么真正到机器里的功率又有多少呢?所以我的选材标准是在室温下导线无温升。接下来是场效应管,这个器件是初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用什么型号的元件哪个型号的质量好成为长期讨论的话题.本人的观点是12v机要大于40v耐压24v要大于100v,初学者变压器绕不好可以适当的抬高管子选材参数,避免炸管。管子的耐压又不可过高,高耐压的器件内阻都很大发热量也会增大。变压器是整个产品的心脏,不要以为初级电流很大后级一定会有好的效果,要讲究配套合理。绕线方法20千赫以下我提倡用多股平行并联绕制,在端口部位适当导线换位减少导线的分布电容。绕线方法一般用三明治的绕法,初次级夹心绕最大程度的减少漏感,漏感大对于场管来说是个恶梦随时都有爆管的危险。这是高频机制作中失败原因之二。倍压整流部分比较简单,主要是看前级部分的频率,如果前级是低频对元件要求不高耐压和电流留有一定余量是可以的,但是前级换成高频还要满足二极管的恢复时间,一般来讲还是用等级高的管子比如HER系列,虽然有些等级低的管子(例如FR系列)勉强可以用,但是现在的电子市场你懂的。电解电容容量的选择很重要要结合前级的功率来选,避免出现瓶颈现象影响后级功率。以普通单硅后级为例剩下的只有LC和SCR及触发电路,工作原理是高压直流电分两路工作,一路经电阻分压电容充放电DB3触发SCR,另一路是经水面和L向C充电.当电容两端的电压达到28v时DB3击穿导通触发了可控硅,此时电容C通过电感向可控硅放电迫使可控硅关断,因为在放电的同时与充电的极性刚好相反,所以在水里得到了与主电路相串联的脉冲直流电。LC的选择很重要,L和C越大频率越低,同时C担负着整机的功率L起着控制尖峰大小(对鱼的刺激程度),单硅电路是多年来比较成熟的电路,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缺点是有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关断电感上。希望这点小小心得会对初学者有所帮助,个人文化水平有限ok先写到这里吧!
全部回复(0)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现在还没有回复呢,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