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中有些共模电感(主要是UU16以上大规格的),用几股线并绕比用一根截面积相近的线绕有何好处,两种绕法各使用于哪些电路?(我想尽可能少用多线并绕,以降低生产难度)
2.大家來討論一下, 共模電感為何要用時鐘繞法作業比一般的繞法要好呢? 請高手賜教吧.
是兩個繞組的,我說的是繞線方式,如下圖.
為何要用這種方式繞線呢? 這樣繞線是不是在高頻時,其阻抗會比一般繞法大很多呢?
1734351216707539.doc
请问transformer 1及贝多芬等高手帮我分析下
谢!!!!
共模电感问题????
全部回复(5)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现在还没有回复呢,说说你的想法
我的意見如下:
1)当频率达到一定程度,为了减小导线电阻产生的损耗,我们常常会使用多股绞线(Litz).如使用Litz可使集肤效应减小,使Litz内的电流分布比较均匀,同时导致磁场分布发生变化.在100K时,损耗大约减小10%.但這一點是有頻率條件的,目前我看到很多人務用,也就是不知道其目的亂用..
在電路上就沒有什麼區別咯..
2) 不同的繞線方式對其高頻影響比較突出,因為高頻時,其電感基本是沒有了(500Khz以上,鐵氧體)其存在的只有一個寄生電容(也就是分布電容咯),我們在調整它的繞線方式,就是在調整其電容的大小...不過,一般高頻做不過調整繞線方式就是常用的手段..
1)当频率达到一定程度,为了减小导线电阻产生的损耗,我们常常会使用多股绞线(Litz).如使用Litz可使集肤效应减小,使Litz内的电流分布比较均匀,同时导致磁场分布发生变化.在100K时,损耗大约减小10%.但這一點是有頻率條件的,目前我看到很多人務用,也就是不知道其目的亂用..
在電路上就沒有什麼區別咯..
2) 不同的繞線方式對其高頻影響比較突出,因為高頻時,其電感基本是沒有了(500Khz以上,鐵氧體)其存在的只有一個寄生電容(也就是分布電容咯),我們在調整它的繞線方式,就是在調整其電容的大小...不過,一般高頻做不過調整繞線方式就是常用的手段..
0
回复
提示
@transformer1
我的意見如下: 1)当频率达到一定程度,为了减小导线电阻产生的损耗,我们常常会使用多股绞线(Litz).如使用Litz可使集肤效应减小,使Litz内的电流分布比较均匀,同时导致磁场分布发生变化.在100K时,损耗大约减小10%.但這一點是有頻率條件的,目前我看到很多人務用,也就是不知道其目的亂用.. 在電路上就沒有什麼區別咯..2)不同的繞線方式對其高頻影響比較突出,因為高頻時,其電感基本是沒有了(500Khz以上,鐵氧體)其存在的只有一個寄生電容(也就是分布電容咯),我們在調整它的繞線方式,就是在調整其電容的大小...不過,一般高頻做不過調整繞線方式就是常用的手段..
如回答有錯誤的地方請指正..
0
回复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