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图如下:
1123668642.sch
图A是典型的TL494芯片驱动三极管的电路,大家都在用它.
图B是我改动的用它驱动MOS管电路,图A中的R12用1/2W1K5的较多,在图B中我把R12改为了10—22欧,三极管C1815换成C8050,使驱动变压器初级侧得到的能量耦合到次级达到驱动MOS管的能力.C1815的驱动电流只有150mA,而C8050却可以达到1.5A,驱动能力比UC3525(500mA)还要大得多,粗略计算应该能驱动两只并联的MOS管.这个电路在需要检测次级测电流时要比3525好用,因为494有电压、电流两个放大器,可直接检测电流信号,3525要加辅助的电流检测电路,传输速度要慢些.我个人认为这个电路的驱动能力应该可以,TL494芯片的损耗也不大.
请大家对于图B驱动电路谈谈看法.
关于TL494驱动三极管和MOS管的讨论
全部回复(19)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现在还没有回复呢,说说你的想法
@luyongq
那电路可是说是根据三极管的特性而“定做”出来的,用在场效应管不大合适!
图A的电路的次级侧是电流型驱动电路.我觉得并不像LuYongq兄说的是根据三极管特性定做出来的,电流型控制的器件它都可以驱动,比如可控硅.问题在于驱动电路初级侧提供提供信号,其中初级侧的电解电容和两个钳位二极管可提供负压;次级侧提供驱动功率,其中次级侧的两个电解电容能够提供驱动电流,因此说图A是电流型驱动电路.
图B的电路却是电压型驱动电路.驱动能量来自于初级侧,虽然初级侧本身不是图腾柱输出电路,但电路利用了驱动变压器的线圈,到达被驱动的器件时具有图腾柱驱动的效果(具有拉灌电流能力,),是可以驱动MOS管、IGBT、MCT等电压控制型器件的.
当然不论是电流型、电压型驱动器,根据可控硅、IGBT、MCT等器件的特性,在驱动它们时还要增加辅助器件.
只是分析,若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给予指正!
图B的电路却是电压型驱动电路.驱动能量来自于初级侧,虽然初级侧本身不是图腾柱输出电路,但电路利用了驱动变压器的线圈,到达被驱动的器件时具有图腾柱驱动的效果(具有拉灌电流能力,),是可以驱动MOS管、IGBT、MCT等电压控制型器件的.
当然不论是电流型、电压型驱动器,根据可控硅、IGBT、MCT等器件的特性,在驱动它们时还要增加辅助器件.
只是分析,若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给予指正!
0
回复
提示
@jackey
图A的电路的次级侧是电流型驱动电路.我觉得并不像LuYongq兄说的是根据三极管特性定做出来的,电流型控制的器件它都可以驱动,比如可控硅.问题在于驱动电路初级侧提供提供信号,其中初级侧的电解电容和两个钳位二极管可提供负压;次级侧提供驱动功率,其中次级侧的两个电解电容能够提供驱动电流,因此说图A是电流型驱动电路.图B的电路却是电压型驱动电路.驱动能量来自于初级侧,虽然初级侧本身不是图腾柱输出电路,但电路利用了驱动变压器的线圈,到达被驱动的器件时具有图腾柱驱动的效果(具有拉灌电流能力,),是可以驱动MOS管、IGBT、MCT等电压控制型器件的.当然不论是电流型、电压型驱动器,根据可控硅、IGBT、MCT等器件的特性,在驱动它们时还要增加辅助器件.只是分析,若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给予指正!
这个驱动三极管的电路,就是所谓的 比例基极驱动电路 了.
它可以使三极管充分导通,但又不让三极管走到深度饱合区.这样,三极管就可以 以较快的速度关断了.
所以我说这个电路是 为三极管量身订做的.
它可以使三极管充分导通,但又不让三极管走到深度饱合区.这样,三极管就可以 以较快的速度关断了.
所以我说这个电路是 为三极管量身订做的.
0
回复
提示
@luyongq
这个驱动三极管的电路,就是所谓的比例基极驱动电路了.它可以使三极管充分导通,但又不让三极管走到深度饱合区.这样,三极管就可以以较快的速度关断了.所以我说这个电路是为三极管量身订做的.
对于图A,LuYongq兄说得没错,这是个比例基极驱动电路.使三极管充分导通,但又不让三极管走到深度饱合区的功能是由驱动变压器次级线圈实现的,其中次级线圈中与主变压器串联的线圈提供了不让三极管走到深度饱合区的功能.根据两个主功率三极管特性不完全一致,次级侧的电路还提供了启动功能.
对于图B的电路却不同,次级侧没有与主变压器串联的线圈,而且驱动变压器次级侧线圈接成的是电压驱动电路,是适合驱动电压型器件的.图B的电路也没有启动功能,需要为驱动芯片外加供电启动.图B中主变压器上的供电线圈是不存在的,我在这里想说明的是初级侧供电的连接方法.这一点没说清楚是我的错误.
实际应用的电路图如下:
1124159088.pdf
对于图B的电路却不同,次级侧没有与主变压器串联的线圈,而且驱动变压器次级侧线圈接成的是电压驱动电路,是适合驱动电压型器件的.图B的电路也没有启动功能,需要为驱动芯片外加供电启动.图B中主变压器上的供电线圈是不存在的,我在这里想说明的是初级侧供电的连接方法.这一点没说清楚是我的错误.
实际应用的电路图如下:
1124159088.pdf
0
回复
提示
@jackey
对于图A,LuYongq兄说得没错,这是个比例基极驱动电路.使三极管充分导通,但又不让三极管走到深度饱合区的功能是由驱动变压器次级线圈实现的,其中次级线圈中与主变压器串联的线圈提供了不让三极管走到深度饱合区的功能.根据两个主功率三极管特性不完全一致,次级侧的电路还提供了启动功能.对于图B的电路却不同,次级侧没有与主变压器串联的线圈,而且驱动变压器次级侧线圈接成的是电压驱动电路,是适合驱动电压型器件的.图B的电路也没有启动功能,需要为驱动芯片外加供电启动.图B中主变压器上的供电线圈是不存在的,我在这里想说明的是初级侧供电的连接方法.这一点没说清楚是我的错误.实际应用的电路图如下:1124159088.pdf
图B中,R12取多大阻值合适?要用多大功率的电阻合适?
要知道,在没有PWM输出的情况下 推动变压器 的两个 推动管 都是导通的!
要知道,在没有PWM输出的情况下 推动变压器 的两个 推动管 都是导通的!
0
回复
提示
@sunsusie
学习学习,多谢了!
我做的是输出电压可调,是不是参数不对,接上TIP32后有很多问题.
一 不论输出电压调到多少,8脚和11脚输出的波形是一个占空比很低的矩形波.
二 外加电压信号到3脚或四脚(1脚接地)能得到占空比变化的矩形波,但不能调节输出电压
三 断开1脚的反馈,给1脚加电压信号.小于等于2脚的电压时3脚输出低0.08V,高于它时输出4.7V.片内的误差放大器变成了比较器.
四 15,16脚的电路不起保护作用.
五 输出电压可调,但不论怎么调3脚的电压不变,8脚11脚输出波形不变
六 改变负载,3脚的电压改变,如空载3脚为4.7V,100欧为3.5V50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500; this.alt='这是一张缩略图,点击可放大。\n按住CTRL,滚动鼠标滚轮可自由缩放';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55/1850921185243392.bmp');}"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一 不论输出电压调到多少,8脚和11脚输出的波形是一个占空比很低的矩形波.
二 外加电压信号到3脚或四脚(1脚接地)能得到占空比变化的矩形波,但不能调节输出电压
三 断开1脚的反馈,给1脚加电压信号.小于等于2脚的电压时3脚输出低0.08V,高于它时输出4.7V.片内的误差放大器变成了比较器.
四 15,16脚的电路不起保护作用.
五 输出电压可调,但不论怎么调3脚的电压不变,8脚11脚输出波形不变
六 改变负载,3脚的电压改变,如空载3脚为4.7V,100欧为3.5V50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500; this.alt='这是一张缩略图,点击可放大。\n按住CTRL,滚动鼠标滚轮可自由缩放';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55/1850921185243392.bmp');}"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0
回复
提示
@jackey
对于图A,LuYongq兄说得没错,这是个比例基极驱动电路.使三极管充分导通,但又不让三极管走到深度饱合区的功能是由驱动变压器次级线圈实现的,其中次级线圈中与主变压器串联的线圈提供了不让三极管走到深度饱合区的功能.根据两个主功率三极管特性不完全一致,次级侧的电路还提供了启动功能.对于图B的电路却不同,次级侧没有与主变压器串联的线圈,而且驱动变压器次级侧线圈接成的是电压驱动电路,是适合驱动电压型器件的.图B的电路也没有启动功能,需要为驱动芯片外加供电启动.图B中主变压器上的供电线圈是不存在的,我在这里想说明的是初级侧供电的连接方法.这一点没说清楚是我的错误.实际应用的电路图如下:1124159088.pdf
那个中间的辅助绕组是怎么调节管子的电压实现比例驱动的呢,我最近也在做比例驱动
0
回复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