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这个中间多谢老寿同志的帖子,同样多谢老戴同志,启发颇多。
刚开始做MPPT时候的很迷茫,其中大家谈理论比较多,实现方案比较少。
设计MPPT一般使用单片机完成,输出带死区控制的互补PWM不是什么难事,其中实现的软件算法我就不多说。
现来说说这个电路的优点和缺点,有不正确却的地方,请各位大量斧正。
1:buck电路;
BUCK电路是现在大家最熟悉的经典降压电路,他有输出功率大,输出汶波低,效率高,很容易就输出几十安,效率一般都可以集中在95左右,驱动也是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的半桥驱动器,可以胜任,输入电压决定于半桥驱动器的耐压,一般的半桥驱动器频率不是很高。电路简单,MOS并联容易,可以任意并接,达到输出电流要求。
2:BOOST电路:
BOOST电路,这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很多ACPF中都使用这个方式,他的优势就是输入汶波电流小,输出汶波也很小
效率可以很高98~99左右
只要电感足够大,工作在CCM模式,电容可以趋近于无形小,电容容量与电感感量选择成反比。
这个电路可以将频率提升到一个足够高(500K/1M),成本是电路中最低的。
缺点,这个电路最佳工作点是50%左右,现在一般光板是17.5V(除非可以定制),也就是说,使用很难适配12V系列电池。可以适配除比自己低的电池系统外的任意电压系统规格。
驱动同上面的BUCK电路相同,上管可以使用二极管替代,这样的驱动可以简单非常多,设计非常容易,
这个电路是相对效率、成本、DCPF三者结合最优秀的电路。
其他雷同,
3:BOOSTBUCK&BUCKBOOST电路比较
搞清楚了上面两个电路就非常明白,
若系统对电压要求是已知的,电池适配电压一定比光板电压高,当然需要选择BOOST,这个最简单,
系统的光板配置当然也得是并联,设计一个光板并联箱也不是一件难事,两路(N路)过来,经过MOS后连接在一起,
背的方向对着开关电源。
这样就可以满足要求。功率可以做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