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效率=PO/PI
那这个PI是有功功率还是视在功率,为什么?
就是效率=PO/PI
那这个PI是有功功率还是视在功率,为什么?
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PF=cos φ。实际上,这个公式只是特定情况下成立,这个前提是:负载是一个非纯阻性线性负载。
那么,PF=cos φ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呢?对于交流电机等感性负载(实际上容性负载也一样,只不过很少见这类负载),电流波形和电压波形相同,但有一个相位差。
对于有相位差φ的电流I:可以分解成一个和电压同相的分量,幅度为I·cos φ;一个和电压正交(相差90°)的分量,幅度为I·sin φ。这两个分量分别与电压相乘之后求平均值,正交分量和电压相乘的平均值为零,剩下的就是P有功=P视在·cos φ。
对于开关电源,电流波形和电压波形并没有明显的相位差,但电流波形并不是正弦波,这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负载,所以我也理解为有功功率,不知如此解释对你是否有帮忙,还是还有其它见解。
我知道我们算效率时的输入功率是有功功率,主要是怎么跟那些没做过电源的人解释。。
原来如此,对没做过电源的人的确很难理解,如下解释不知是否可行: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也就是将电能转换为其它形式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
无功功率:它是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功率。它不对外作功,而是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凡是有电磁线圈的电气设备,要建立磁场,就要消耗无功功率。无功功率没有功率损耗,只是有能量以磁场的形式储存在储能组件中,没有传递到机械功率输出.
这样的话无功功率没有功率损耗剩下就是有功功率.
有功功率P=视在功率S*功率因数PF;功率因数PF=cos φ,这个φ是交流电路接入感性或容性负载后,电流和电压产生的相位差,极限情况是纯电感(电流滞后90度)或纯电容(电流超前90度),cosφ=0,说明纯电感或纯电容不消耗功率,电网电流全是无功电流,但这也会带来电网损耗,这也就是电网企业对用户的功率因数有要求的理由。
无功功率Q=视在功率*sinφ。视在功率(容量)的单位是伏安(VA),有功功率的单位是瓦(W)无功功率单位是乏(Var)。
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是不对的,应该是视在功率2=有功功率2+无功功率2
现在影响功率因数的原因有很大部分是来自电流波形的畸变,φ有时成了一个虚拟的概念,但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比例关系、计算方法没有变;
计算效率,输入功率一般是指有功功率
感谢你的纠正,的确有误,如下为电路学定义及说法:
视在功率为复数功率的绝对值, 既|S︱=√P^2+Q^2
复数功率又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复数和, 既S=P+jQ
把P,Q,|S︱看成一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而S=P+jQ式中P为实部x坐标;Q为虚部为y坐标,这样就不难看出彼此关系.
详细还是要自己去看电路学书籍,其中也牵涉三角函数及复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