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电源输入端通常对纹波没有什么要求,就算有加一个电感就OK了,那电感后面的电容AC电流可能就很大,如果用的是瓷片电容的话,通常并没有给出纹波电流的指标,这样电容的寿命可能受影响?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我测过一个BMP模块,输出端电容AC电流为200mA左右,输入端电容AC电流到800mA,电容大小都是1210的,当然容量耐压不同了.
讨论一下模块电源输入电容的问题?
全部回复(22)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现在还没有回复呢,说说你的想法
让我来试着解释一下:1977年middlehook开始研究,首先六老师说的这个地方的阻抗匹配的问题,是针对PWM的电源模块的;因为PWM的converter是恒功率的,所以它的输入阻抗是负数的.VIN=(ZIN)VS/(ZIN+ZS),假如ZIN是负数的话,就是VIN/VS=(-ZIN)/(-ZIN+ZS),所以要求ZS的绝对值 < ZIN.假如ZS > ZIN,就会引起振荡.这时候,我们需要在前端加RC的阻尼网络(滞后环节)来调节品质因数.有时候DC-DC converter的前端的线过长,(ESL就会变大),源阻抗就有可能大于DC-DC的输入阻抗,测试的时候会发现振荡的问题.就是这个原因
0
回复
提示
@六号桥
输入的电容越大,滤波器和DC-DC的阻抗越是“失配”,也就是越好.请解释一下,这里的滤波器指外加的吗?从EMC的角度阻抗越失配反射越厉害,有利于抑制EMI.但从上面的角度如何理解呢?
滤波器外加和内置的一样的都算作前端的网络;
好多人把这里的振荡看成是品质因数超标来理解,一般Q>3,4就要小心;>10就会引起振荡.从Q=(1/R)(L/C)^0.5.C越大,就是Q越小,越是不会引起振荡.这是middlehook的结论;90年代大家发现不是完全正确,因为阻尼因数过高,传递函数在低频下降太多,为了平衡,Q=0.707,1是好多人喜欢的参数.这样阻尼可以达到要求,传递函数也接近方形.
好多人把这里的振荡看成是品质因数超标来理解,一般Q>3,4就要小心;>10就会引起振荡.从Q=(1/R)(L/C)^0.5.C越大,就是Q越小,越是不会引起振荡.这是middlehook的结论;90年代大家发现不是完全正确,因为阻尼因数过高,传递函数在低频下降太多,为了平衡,Q=0.707,1是好多人喜欢的参数.这样阻尼可以达到要求,传递函数也接近方形.
0
回复
提示
@b.r.g.j.wallace航天电源
滤波器外加和内置的一样的都算作前端的网络;好多人把这里的振荡看成是品质因数超标来理解,一般Q>3,4就要小心;>10就会引起振荡.从Q=(1/R)(L/C)^0.5.C越大,就是Q越小,越是不会引起振荡.这是middlehook的结论;90年代大家发现不是完全正确,因为阻尼因数过高,传递函数在低频下降太多,为了平衡,Q=0.707,1是好多人喜欢的参数.这样阻尼可以达到要求,传递函数也接近方形.
1.如果是PI型滤波这样的网络,通常没有太大问题.C不可能很小的呀.
2.如果是共模+Cy电容,Cy电容通常很小,L通常很大.
可不可以认为Q值的控制主要在于第2点?
2.如果是共模+Cy电容,Cy电容通常很小,L通常很大.
可不可以认为Q值的控制主要在于第2点?
0
回复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