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kylan:
本人从1998年开始就接触电动车的电源系统.从雷天到中信国安,到星恒;从清华到同济到北理工;从中国院电工所到北京机电研究院.几乎国内这一行的各个单位都接触到了.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不是电池本身的问题,而是牵涉到充电系统,管理系统,整车设计等的综合问题.哪一个环境出问题都会系统失败.就以上说的"电池着火"问题,就是这个问题的体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电池厂说是过充,充电器厂说是电池均衡不好,电源管理系统厂说是电池内阻匹配不好.事情过去多年都没有得出结论. 国外就做得较好,由一个单位牵头,对整个系统做统一要求,自行按此要求进行研发,在系统匹配上没有受到夸大宣传的误导,做出了能真正在路上跑的产品. 不知各位有没有同感?国内做这行真的很难!有一个例子,我多年前提出的"在电池内部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及"把电力线载波技术应用于电池组的管理系统"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却一直由于各种原因,各个厂家都不愿去投入研发,都不能实现.而一个美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就投入了资金进行技术攻关,应用这两项技术解决了很多的问题,把产业化向前扎实的迈了一大步. 其实,个人认为,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已经超出了技术本身的范围,成为了一个项目的管理问题.也就是一个系统方案的组织实施问题. 另外,这个项目涉及了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国内的研发和生产分开的"中国特色"局面却阻碍了项目的发展,一方面,研发单位有资金,却过多的将资金用于非研发用途,当然就没有产生好的实用成果,而生产单位却由于资金的缺乏,在投入上没有保障,出不了成熟产品. 以上,为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拙见,与各位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