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照明:拉动经济增长的亮点
联系方式:leabai@126.com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资源消费量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发展绿色照明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节约能源资源,构建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和环境,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原始的农业社会时代,人类的生存主要依赖土地的产出,原始的耕作方法依靠人的体力劳动.近代以来,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出现了机器大工业,机器取代了人的体力劳动,人类走上了“投入产出”的道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也日益发达.然而,全球的不可再生资源总是一定的和稀缺的,现代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如产生温室效应等.
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962 年,美国著名女科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第一次提出了环境保护问题,它“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揭开了人类环境运动的序幕.80 年代以来,全球针对农业生产又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技术革命,即“绿色革命”.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把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 是人类发展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重要飞跃.1989 年,加拿大环境部长提出了“绿色计划”,这是工业发达国家首次在政府官方文件中使用绿色计划一词.90 年代以来,12 个工业化国家相继提出了 20 多项“绿色计划”.人类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传统工业社会那种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支撑起来的高速度和高消费方式,不但无法解决经济综合效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发展等方面的横向协调整合问题,而且也无法解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纵向的可持续性问题.” 1992 年在巴西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二十一世纪议程》,100 多个国家一致取得了共识,将减少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和资源的污染和破坏作为众多国家的共同努力目标,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我国也面临着自然资源短缺和严重的环境问题.能源消费日趋紧张,环境矛盾日渐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以煤为例,2002年,煤炭消费量14.2亿吨,比1990年增长34%,年均增长2.5%.近70%的原煤没有经过洗选直接燃烧,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二氧化硫排放形成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成为我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人口、资源、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其核心是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可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走一条跨越式节能的道路.节能是缓解能源约束矛盾的现实选择,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可持续发展的的现实要求.
二、绿色照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丹尼尔等人提出了经济增长模型,其表达式为:
Y=f(K,L,R,A)
该模型指出了除资本要素以外的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中,R为耕地和自然资源存量,也包括了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主要与自然资源相关.吉利斯和罗默在《发展经济学》中也认为经济增长模型中应该将自然资源包括在内,提出了自然资本的概念.
根据生产函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资本、劳动、自然资源、技术和知识等.我国的经济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供给.自然资源可以分为耗竭性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两类.耗竭性资源由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介质资源三类.不可再生资源意味着资源会最终被耗尽.因此,不可再生资源是制约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短边原理,不可再生资源也制约着可再生资源在长期内可以利用的程度.我国电力生产是以火电为主的特点,发电所使用的主要原料,如煤等,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可见,节约用电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十分重大,成为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照明用电是人们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最为基本的电力需求.长期以来,我国照明用电占全国总用电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年均消费增长达两位数,已超过全国电力总消费的增长幅度.我国目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能源资源和电力供应相对紧张,而照明用电属于峰荷用电,直接影响电力装机和电量消费,因此,照明节电无论是近期,还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将是我国节电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中国政府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从1996年开始实施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绿色照明工程实施以来,国家选择北京、山西等8个省市和铁道部作为示范地区和行业,以大宗采购方式在65家示范用户推广60.5万只高效照明产品,示范项目的采购成本平均降低了20%,产品寿命期内可节电1亿千瓦时;选择在上海市和河北省采用电力需求侧管理运作方式,为78个用户安装了68万只高效照明产品,产品寿命期内可节电1.2亿千瓦时,削减电网峰荷1.4万千瓦.在绿色照明工程推动下,中国高效照明产品市场需求量日益扩大.抽样调查显示,2003年紧凑型荧光灯国内销售量由1995年的2700万只增加到3.56亿只,在用高效照明产品占全社会照明产品使用量的比例达43%.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自1999年至2002年,国内照明行业销售总额连续四年均以20%的速度递增,在2004年突破1100亿元.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绿色照明工业体系,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3年,中国电光源产量约80亿只,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荧光灯产量18.5亿只,占电光源总产量的23%.荧光灯与普通白炽灯的比例由1995年的1:6.25上升到1:2.0.在荧光灯中,紧凑型荧光灯产量10.5亿只,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电光源产品结构逐步向节能型转变.1996年以来,中国照明电器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年均增幅超过20%,2004年出口额达到66.5亿美元.有专家表示,我国2004年每1元GDP中,就有1元是由照明行业提供的.
绿色照明对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尽管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看,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比较粗放的特征.我国重要资源的产出效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7.4%、原煤为31%、钢铁为27%、氧化铝为25%、水泥为40%.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绿色照明的发展,能拉动内需,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促进不可再生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可见,绿色照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巨大.
三、绿色照明发展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从1996年开始实施绿色照明工程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改善照明质量,节约照明用电,建立优质高效、经济舒适、安全可靠的照明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前进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产品质量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问题,它们是辨证的关系.目前,我国生产的节能灯和电子镇流器易损坏,价廉质差,坏了就被随手扔掉.一方面,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据环保部门介绍,含有汞的旧灯管,是日常生活产生的重要危险废物之一.据中国照明协会统计,我国每年的荧光灯产量约为8亿只,每年消耗的荧光灯数量为4亿多只,用汞量约为12吨多,危害极大.另一方面,产品用了几个月就报废,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造成节能不节约的局面,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是省电不省钱,也是不利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解决的办法主要是,提高产品设计技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加强测试手段,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元器件.
二是产品市场混乱,低价“倾销”,能够获得消费者认同的名牌产品少.尽管制定了多项照明产品的能效标准,一些企业的产品取得了产品认证,但配套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企业良性竞争的机制尚未形成,以低价格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参与同业竞争,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价廉物不美,严重的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伤害,坑害消费者,影响绿色照明产品的形象.有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电子节能灯的质量进行过一次抽查,从销售市场上抽查了23批次的电子节能灯,结果表明合格率仅为9%.消费者在市面上买到的大部分是不合格产品,这表明整个节能灯市场被假货严重充斥.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这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规定.立法部门应将绿色照明产品纳入强制性产品检验和认证范畴,制定和推广绿色照明标志;工商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应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市场推出和淘汰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把伪劣产品逐出市场.同时,企业也应当增强法律意识和品牌意识,坚持质量第一、利润第二的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争取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以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是虚假宣传问题.一些企业为了促销,极力扩大宣传产品的性能指标,40瓦的镇流器的实际功率也只有20多瓦.各级消费者组织应加大消费维权的宣传力度,实施国民消费教育计划.消费者也应加强消费知识的学习,主动培养“自觉的消费者意识”,增强消费维权意识.
四是生产企业规模问题.照明电器行业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绝大多数企业缺乏与世界一流照明电器生产企业竞争的能力.有一定品牌产品的企业不大、不强.一些企业还存在家族式领导问题.企业投入小,人才缺乏,工资低,福利差,素质不高,难以生产出质量高的产品;产品批量小,则难以降低生产成本,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议转变经营观念,由各地政府出面,实施企业战略重组,实施集团化经营,产、研、学一体化,促进技术进步,技术攻关研发链和产业链“两条链”同时运作,灯具、灯管、镇流器、照明安装工程全面发展,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切实改变市场上的产品良莠不齐、鱼目混珠、价格混乱的状况,促进产品出口贸易.
五是政策激励机制问题.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促进绿色照明产业发展,促进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资源;另一方面,要将绿色照明产业纳入高科技范畴,加强投融资渠道建设,设立专业政策性银行和发展基金,增加节能科技贷款,对厂房用地等给予优惠政策.
四、绿色照明发展展望
照明节电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节能节电工作的重点.节能规划已将“绿色照明工程”列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十一五”期间将加大推广绿色照明工程的力度,重点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体育场馆、居民住宅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对高效照明电器产品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我国每年新建的大型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都在1.4亿平方米左右,在这些建筑中需要大量经济、耐用和安全的照明灯具,特别是各种荧光灯具.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个照明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灯具市场对镇流器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露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智能化的楼宇建筑中电子镇流器的应用会越来越普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2006年至2020年的15年时间中,我国需要投资50亿至100亿元,用于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态照明技术,半导体LED灯达到150—200 lm/W、15元RMB/klm的水平;建立固态照明产业,使之全面进入通用照明市场,并占有30%—50%的市场份额,推动绿色照明;实现照明节电30%以上,年照明节电1000亿度以上,相当于再建一座三峡电力工程.我国将以适应不同应用目标的照明灯具系统产业为主体,建立芯片—磷光剂—密封剂—LED灯封装—驱动电路—控制程序—灯具系统的产业链.据估计,我国半导体LED灯2010年产品水平将达到80—100 lm/W,实验室水平达到120 lm/W,以与传统照明有竞争力的价格,全面进入照明市场.有专家预测,在汽车尾灯、交通灯、公共设施以及家庭照明需求的带动下,2003~2007年我国高亮度发光管芯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均将近25.0%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我国高亮度LED管芯市场规模将突破20亿元.随着国际知名汽车厂商不断扩大在我国的产能,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汽车第三刹车灯、显示仪表盘等领域对高亮度LED管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预计2010年前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750万辆,届时,汽车领域对高亮度LED的需求量将达到65亿颗左右.
主要参考文献:
1、洪银兴主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原文载《中国照明》杂志2006年7月刊,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