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883583
難道沒人知道嘛>> 這個帖子好多人都過呵,請發表一下意見
看你这么想知道,我讲一下:
假设这里Q2是一个三极管,在通电的瞬间,Q2因有偏压而微导通,绕组12便有电流流过(从1到2),根据愣茨定律有(后面也按愣茨定律来分析感生电势方向,在此我不详谈)一感生电流要阻碍其电流增大,感生电流只有从2到1才能阻碍,感生电势是1正2负,耦合到34绕组,同名端原理,3正4负,C5由于两端压降不可突变,仍为0,可看作短路,34电势一下子到了Q2的基极,Q2导通加深,12电流增大,34电势上升,基极电位上升,形成一个正反馈,Q2进入饱和.这个时间很短.
此图上画的是一个CMOS,通电后没有上面讲的正反馈,在34电势第一次到栅极时Q2便已饱和了,假若没有限流电阻R8(这个电阻器也可让上升沿或下降沿不致过陡减小EMI),栅极电压Vg=V3-Vc5(此时Vc5=0).Q2饱和后,虽导通电流不再增加,但12绕组在贮能,励磁电流仍在增加,34电势仍存在,便通过Q2的结电容(三极管是发射结)或其它回路对C5充电,C5两端电荷聚集便有压降,左负右正,V3不变,Vc5上升了,Vg当然会下降,当降到一定程度时,Q2要退出饱和进入线性区(CMOS也可这样比喻),12电流要减小,有一感生电流要阻碍其减小,这一感生电流要与其同向才可阻碍其减小,感生电势1负2正,耦合到34绕组3负4正,这一电势与先前电容端压降(左负右正)成串联叠加,Vg很负使Q2一下子截止.
Q2截止后此时有两个动作,一是绕组12向外吐能量,二是绕组此时磁链变化很小或没变化,根据愣茨定律无交变的磁链不会产生感生电势,34绕组就像一根导线,将C5的电放掉为下一次的导通作准备,这里有个二极管D4,它有双重作用,一是可以让Q2上升沿或下降沿较陡减小开关损耗,可把C5看作加速电容,二是当34绕组对C5放电较慢时,D4可将其迅速放完,所以很多电路没有这个二极管.
电容电放完后,端压降又回到0,Vg由高压电阻(图中示画出)供电又进入到下一个过程.
以上是最基本的分析,RCC电路有多种形式,每一种回路分析都不一样,但都是振铃原理和愣茨定律或法拉第定律.
如果一个完整的电路要结合分析是比较复杂的,不要认为很简单,要设计好要花一定功夫,和FLYBACK电路是有很多不同地方的.
网上虽有不少人分析过RCC,但对如何截止分析的都较模糊.
希望对你有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