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ck—Boost拓扑可以比较大范围的升压,也可以降压,而且可以得到负压,但是为何实际应用却相对较少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Buck—Boost拓扑遭受如此不公正的待遇?
Buck:VOUT/VIN = D
Boost:VOUT/VIN = 1/(1 - D)
Buck-Boost:VOUT/VIN = -D/(1 - D)
是不是下面这些因素成为Buck-Boost的软肋呢:
1)为达到相同的输出参数,这三种拓扑中,Buck-Boost拓扑开关管以及二极管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乘积最大。
2)Buck拓扑开关管开通时流过的电流成为负载得到电流的一部分,Boos拓扑开关管关闭时电源电压成为负载得到电压的一部分,Buck-Boost拓扑什么都不是,导致效率相对较低。
3)三种拓扑输出和输入虽然都共地,Buck或者Boost拓扑输出电压电压极性是相反的,这与通常的需求不符。当然某些很巧的场合也许这点反而这成为一个优点。
4)在CCM模式下,Buck拓扑电路输入滤波电容电流不连续但输出滤波电容电流是连续的,Boost拓扑电路输出滤波电容电流不连续但输入滤波电容电流是连续的。Buck-Boost拓扑输入和输出滤波电容电流都是不连续的滤波电容要求高损耗大,也导致效率相对较低。
5)如果使用同步整流,Buck拓扑的整流管不需要悬浮驱动,Boost拓扑的开关管不需要悬浮驱动,然而Buck-Boost拓扑开关管和整流管都需要悬浮驱动。
不知我分析的以上几点是否合理?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新的看法,欢迎大家交流指正或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