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效应是趋肤效应的另一个现象,即在外表面相邻的导体中流动的电流会彼此非常接近,以至于它们的磁场发生重叠。这将使电流产生失真并将大部分电流集中在导体的相对侧,从而进一步增加局部峰值电流密度,进而产生铜损。邻近效应使趋肤电流变得不对称(图1):
如果相邻导体中的电流以相反方向流动,则邻近效应将使大部分电流在最接近彼此的表面上流动,并减少导体相对侧上的电流(上图的镜像)。
这意味着邻近效应发生在两个相邻导线之间,而不论这两个导体中电流流动的方向如何。邻近效应也意味着相邻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即使它里面没有外部电流流动,因此,将磁芯固定在一起的金属夹会对电流流动产生干扰,即使它们没有电气连接。
对于多层绕组而言,邻近效应会通过在两个维度上起作用来干扰电流流动。不仅相邻导线会遭受电流密度平衡问题,而且相邻层也会相互影响。
图2中概略显示了单层2个、3个和5个相邻导体(所有导体的电流都以相同方向流动)的邻近效应。“+”号和“ - ”号分别表示电流密度比可能流过的等效直流电流(虚线)高和低。邻近效应可以累积(用“+”、“++”、“+++”等表示)。邻近效应会使电流集中在外表面上,并抑制中心导体中的电流流动。
图2:导体之间的邻近效应(电流流动方向相同)
邻近效应也会发生在层与层之间,并且整体效果相同——将电流集中在最外层上:
图3:邻近效应引起的相邻层之间的电流分布。
n层绕组的峰值电流的关系可从下式中求得:
公式1:n层绕组中的峰值电流。
因此,对于一个3层绕组,最外层会传送5倍标称电流,而对于一个4层绕组,最外层会传送7倍电流。在这两种情况下,最里面的绕组中沿最接近磁芯的表面流动的电流会为零。
邻近效应产生的损耗计算是由P.L.Dowell在1966年解出的,当时他写了一篇研讨论文,求解电感器中各层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来导出Rac/Rdc对频率和层数的曲线(图4)。他的数学求解此后获得了进一步的改进,但把它作为第一近似值,仍然基本有效。
图4:电阻系数对频率和层数的Dowell曲线
对于一个工作在约120kHz的典型DC/DC转换器(上图蓝色实线),对于四层绕组,邻近效应会使交流电阻相比直流电阻增加30倍。可以很容易看出,在多层绕组中,为什么邻近损耗一般会超过趋肤效应损耗。
变压器中邻近效应产生的电流集中问题,可以通过交错绕组来减少。以一个传送1A电流、原边绕两层、副边绕两层的简单的1:1变压器为例。如果只是将副边绕在原边的外层(原边,原边,副边,副边),那么公式11告诉我们,原边最外层和副边最内层中流动的峰值电流会是3A。然而,如果将绕组重排成原边,副边,副边,原边的形式,那么峰值电流会只是标称电流1A,因为绕组之间的邻近效应会相消。
图5对此进行了概略展示:
图5:交错对邻近效应产生的峰值电流密度的影响。
我们在后续文章中,讨论变压器的时候还会回到这个主题,但是首先我想说明一下,到目前为止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被用于计算降压稳压器的性能。
节选自《DC/DC转换器知识手册》磁学节选,版权归RECOM所有,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