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用LNK623PG设计的2.25W控制器辅助电源

      LNK623PG离线式开关IC采用了P封装(塑封DIP-8C),封装材料无卤素且符合RoHS要求。基于LNK623PG设计的这个2.25W低成本控制器电源,可在85~265VAC范围内的输入电压下工作,输出电压和电流分别为9V、250mA,具有成本低、元件数量少的特点。由于LNK623PG只需一个铺铜的PCB区域便可充分散热,因此该电源能在温度高达105℃的环境下工作。   

   下图原理图中以U1代表LNK623PG,它共有4个引脚,分别是漏极(D)引脚、反馈(FB)引脚、旁路(BP)引脚和源极(S)引脚。S引脚内部连接到MOSFET的源极,用作高压功率的返回节点及控制电路的参考点。集成在U1内的电流限流电路会检测功率MOSFET的电流,轻载条件下,通过降低电流限流点,能够降低变压器磁通密度从而限制音频噪音。

全部回复(33)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dbg_ux
LV.9
2
2022-03-08 16:47

功率小,可以采用无箝位设计来降低电源成本。常用的吸收电路为RCD吸收电路。

0
回复
spowergg
LV.10
3
2022-03-08 16:50

LinkSwitch-CV使用开/关控制方式来调节输出电压,可以优化各种负载和线电压条件下的效率.

0
回复
kckcll
LV.9
4
2022-03-08 17:09
@dbg_ux
功率小,可以采用无箝位设计来降低电源成本。常用的吸收电路为RCD吸收电路。

对于输出功率大于5 W的设计,无箝位设计不可行,需要在器件外部增加RCD或齐纳二极管箝位电路

0
回复
svs101
LV.8
5
2022-03-08 19:19

非常适合低功率低成本的应用,产品的体积做的比较小。

0
回复
svs101
LV.8
6
2022-03-08 19:20
@kckcll
对于输出功率大于5W的设计,无箝位设计不可行,需要在器件外部增加RCD或齐纳二极管箝位电路

若开发设计功率小于2.5W的话可以省略掉钳位电路,进一步降低成本的。

0
回复
svs101
LV.8
7
2022-03-08 19:20
@dbg_ux
功率小,可以采用无箝位设计来降低电源成本。常用的吸收电路为RCD吸收电路。

不同的钳位电路元件效果不一样,实现输入尖峰脉冲电压的吸收。

0
回复
ehi763
LV.6
8
2022-03-09 17:11
@spowergg
LinkSwitch-CV使用开/关控制方式来调节输出电压,可以优化各种负载和线电压条件下的效率.

LNK623PG该款开关IC还支持频率调制技术,可极大降低EMI滤波元件成本。

0
回复
xxbw6868
LV.9
9
2022-03-10 16:22
@ehi763
LNK623PG该款开关IC还支持频率调制技术,可极大降低EMI滤波元件成本。

同时可以很好补偿外围元件的温度漂移。而具有专利的IC参数调整技术使得芯片的参数公差小。

0
回复
trllgh
LV.9
10
2022-03-10 16:53
@xxbw6868
同时可以很好补偿外围元件的温度漂移。而具有专利的IC参数调整技术使得芯片的参数公差小。

通过合适的外部电阻设置,LinkSwitch-CV可实现严格的输出容差。

0
回复
2022-03-10 17:07
@trllgh
通过合适的外部电阻设置,LinkSwitch-CV可实现严格的输出容差。

省去了光耦器和所有次级侧控制电路,仍然能够实现严格的容差(±5%)。

0
回复
dbg_ux
LV.9
12
2022-03-11 16:56
@kckcll
对于输出功率大于5W的设计,无箝位设计不可行,需要在器件外部增加RCD或齐纳二极管箝位电路

无箝位设计完全依赖漏极节点电容来控制漏极电感引起的峰值漏极-源极电压。

0
回复
kckcll
LV.9
13
2022-03-11 17:10
@大海的儿子
省去了光耦器和所有次级侧控制电路,仍然能够实现严格的容差(±5%)。

反馈绕组也设计成具有比必需更多的匝数,以便它可以用作偏置绕组。

0
回复
fengxbj
LV.8
14
2022-03-12 17:01

看电路设计还有钳位电路元件,这个功率可以直接省掉了。降低成本。

0
回复
2022-03-15 12:53
@kckcll
反馈绕组也设计成具有比必需更多的匝数,以便它可以用作偏置绕组。

绕组通过旁路引脚(BP)为芯片提供偏置电流,并降低轻载和空载条件下的输入功耗。

0
回复
trllgh
LV.9
16
2022-03-15 12:57
@dbg_ux
无箝位设计完全依赖漏极节点电容来控制漏极电感引起的峰值漏极-源极电压。

所以无箝位设计对变压器的工艺要求比较高,变压器设计比较关键。

0
回复
dbg_ux
LV.9
17
2022-03-17 20:17
@大海的儿子
绕组通过旁路引脚(BP)为芯片提供偏置电流,并降低轻载和空载条件下的输入功耗。

LNK623可通过旁路引脚和退耦电容完全实现自供电,降低电源成本。

0
回复
kckcll
LV.9
18
2022-03-17 20:28
@dbg_ux
LNK623可通过旁路引脚和退耦电容完全实现自供电,降低电源成本。

设计中添加了一个偏置电路,将空载输入功耗降至140 mW以下,实现了低功耗。

0
回复
天晴朗
LV.6
19
2022-03-25 22:24

轻载条件下,通过降低电流限流点降低变压器磁通密度从而限制音频噪音

0
回复
opingss88
LV.10
20
2022-09-14 21:15
@xxbw6868
同时可以很好补偿外围元件的温度漂移。而具有专利的IC参数调整技术使得芯片的参数公差小。

启动时, 整流后的直流高压加在漏极引脚上, MOSFET起初处于关断状态

0
回复
tabing_dt
LV.10
21
2022-11-07 20:50
@svs101
不同的钳位电路元件效果不一样,实现输入尖峰脉冲电压的吸收。

在RCD吸收电路中,电容电阻都需要选择合适,如电压峰值比较大,那么电容的电压应力大。

0
回复
tabing_dt
LV.10
22
2022-11-07 20:56
@ehi763
LNK623PG该款开关IC还支持频率调制技术,可极大降低EMI滤波元件成本。

LinkSwitch-CV能够提供峰值功率,并随着输入电压和温度的变化提供非常精确的输出电压稳压。

0
回复
tabing_dt
LV.10
23
2022-11-07 20:58
@天晴朗
轻载条件下,通过降低电流限流点降低变压器磁通密度从而限制音频噪音

 在大多数反激变换器应用中,变压器是音频噪声的主要来源,变压器要浸漆。

0
回复
xxbw6868
LV.9
24
2023-02-11 21:21
@大海的儿子
省去了光耦器和所有次级侧控制电路,仍然能够实现严格的容差(±5%)。

省去光耦器、次级侧CV/CC 控制电路以及所有控制环路补偿电路,即可省去外围很多元件降低成本,并因此消除了次级侧元件的功耗。

0
回复
opingss88
LV.10
25
2023-02-14 21:40
@ehi763
LNK623PG该款开关IC还支持频率调制技术,可极大降低EMI滤波元件成本。

控制技术只需检测变压器绕组电压和输出电压,无需检测 MOSFET的电流

0
回复
tmpeger
LV.10
26
2023-07-18 22:47
@xxbw6868
同时可以很好补偿外围元件的温度漂移。而具有专利的IC参数调整技术使得芯片的参数公差小。

应在控制极及源极引脚间就近放置一个外部旁路电容以提供瞬时栅极驱动电流

0
回复
xxbw6868
LV.9
27
2023-08-03 17:55
@tabing_dt
LinkSwitch-CV能够提供峰值功率,并随着输入电压和温度的变化提供非常精确的输出电压稳压。

给定芯片和电感值,选择Buck拓扑不仅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还能降低芯片所承受的电压,减小通过滤波电感的平均电流。

0
回复
spowergg
LV.10
28
2023-08-03 18:38
@xxbw6868
给定芯片和电感值,选择Buck拓扑不仅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还能降低芯片所承受的电压,减小通过滤波电感的平均电流。

由于电感电流的脉动引起了输出电压的脉动,为了减小输出电压脉动,可以采取增大电感L或者提高频率f的方法。

0
回复
ehi763
LV.6
29
2023-08-03 18:51
@xxbw6868
给定芯片和电感值,选择Buck拓扑不仅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还能降低芯片所承受的电压,减小通过滤波电感的平均电流。

降低占空比,但占空比太低,电源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电压调整范围也会减小。

0
回复
cmdz002
LV.5
30
2023-10-26 21:13

通过一种革命性的控制技术大大简化了低功率恒压(CV)转换器的设计,该技术消除了对光耦和辅助CV控制电路的需求,同时提供了非常严格的输出电压调节。

0
回复
2023-11-06 13:56
@xxbw6868
给定芯片和电感值,选择Buck拓扑不仅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还能降低芯片所承受的电压,减小通过滤波电感的平均电流。

如果输出电路有电流取样电阻,输出滤波压降等所有电阻压降与输出电压之和才是变压器次级输出电压。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