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级包括可熔断电阻器RF1、变阻器RV1、二极管D1和D6,电容器C1和C6,具有电阻器R8的电感器L2。
RV1用于浪涌保护,R-Z电路将空载输入电流,通过放置大的串联电阻R1增加了系统功率因数。D1和D6在环形波期间提供整流和保护浪涌。功率处理级由LinkSwitch TNZ U1,续流二极管D2、输出扼流圈L1和输出电容器C4共同形成。
这个由分立元件法起来的电路不知道指标怎样,稳压后效果怎样?应该还是没有集成芯片好。
输入级包括可熔断电阻器RF1、变阻器RV1、二极管D1和D6,电容器C1和C6,具有电阻器R8的电感器L2,这么小瓦数干嘛用的
通用压降传感器是否要求电路端口的电位保持一致
如果增大输入功率产生的传输效率是否会更高
了解了
非隔离电源开发设计电路还是简单,没有变压器,需要注意绝缘处理。
这么小的功率用这么多的元器件,还用IC来,是不是太奢侈了。
0.44W的功率,对比于传统的阻容降压在成本上是否具有明显优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