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10 W电源设计

设计了一个10 W单输出汽车应急电源。算用于800 V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支持30 VDC到1000 VDC的超宽输入范围。该设计采用了InnoSwitch3-AQ系列IC的1700 V额定3947CQINN反弹转换器配置。该设计通过IEC-60664第1部分和第4部分中规定的爬电和间隙要求,提供了一次(高压输入)和二次(输出)侧之间的加强隔离。

INN3947CQ的二次侧为提供同步整流(SR)的MOSFET提供输出电压、输出电流传感和栅极驱动。变压器T1的二次绕组上的电压由同步整流器MOSFET Q1整流,并由聚合物电容器C15和C17滤波。由电阻R7、R8和电容C13形成的RC缓冲器减少了开关期间的高频振铃。Q1的切换由IC1内部的二次侧控制器进行控制。控制基于前驱针通过电阻R6感应到的绕组电压。电容器C10降低了前驱引脚上的电压峰值,以确保该引脚所看到的电压不会超过其最大额定值150 V。

在连续导电模式操作中,主侧电源MOSFET,就在辅助侧控制器从主电源指挥一个新的开关周期之前,主侧电源MOSFET被关闭。在不连续模式下,当SR的电压降低于大约VSR(TH)的某一阈值时,SR MOSFET被关闭。主侧电源MOSFET的二次侧控制避免了两个开关发生交叉传导的可能性,并确保了可靠的同步整流器运行。集成电路的二次侧由二次绕组前进电压(通过R6和FWD引脚)或由输出电压(通过VOUT引脚)自供电。在这两种情况下,能量都是通过一个内部调节器为解耦电容器C14充电的。

电阻器R10和R11形成了一个感知输出电压的分压器网络。INN3947CQ IC具有1.265 V。电容器C11提供与影响电源工作的高频噪声的解耦。通过监测电阻器R13上的电压降来感知输出电流。所产生的电流测量用解耦电容器C12进行过滤,并通过IS和二次接地引脚进行监测。内部电流感应阈值约为35 mV,用于减少损失。一旦超过阈值,INN3947CQ IC1将进入自动重启(AR)操作,直到负载电流降低到阈值以下

全部回复(19)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htwdb
LV.6
2
05-23 15:49

INN3947CQ最大输出额定功率应该是50W,整个负载范围的效率高达95%,包含多模式谷切换DCM/CCM反激。

0
回复
05-23 18:00

这个电源传导的线性变化趋势是怎么样的

0
回复
05-23 18:32

电源的信号传输曲线是怎么样发生变化的

0
回复
05-23 21:07
@htwdb
INN3947CQ最大输出额定功率应该是50W,整个负载范围的效率高达95%,包含多模式谷切换DCM/CCM反激。

这么大功率密度,得搞好散热,小心炸鸡

0
回复
天晴朗
LV.6
6
05-23 22:23

二次侧控制两个开关发生交叉传导是会直通烧MOS吧?

0
回复
only one
LV.6
7
05-23 23:55

该设计采用了InnoSwitch3-AQ系列IC的1700 V额定3947CQINN反弹转换器配置,该装置有什么好处呢?

0
回复
05-24 09:18

这个电源的设计怎么样满足低功耗设计要求

0
回复
05-24 09:40

非常不错的设计,怎么样有效计算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0
回复
dy-StTIVH1p
LV.8
10
05-24 09:59

这个设计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哪些

0
回复
denyuiwen
LV.6
11
05-24 23:20

这么宽的电压范围,只有在新能源汽车才用得上。常规上用有点太浪费了。

0
回复
地瓜patch
LV.8
12
05-24 23:32
@dy-StTIVH1p
这个设计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哪些

功率满足要求的话,想用在哪里都好

0
回复
沈夜
LV.7
13
05-25 17:42

在这个设计中,有哪些因素需要考虑以确保支持800 V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同时提供宽输入范围和强大的隔离性?

0
回复
千影
LV.5
14
05-25 17:58

高难度,令人折服。

0
回复
地瓜patch
LV.8
15
05-26 18:38
@denyuiwen
这么宽的电压范围,只有在新能源汽车才用得上。常规上用有点太浪费了。

宽输入到高压的确要宽泛很多,非常适合于阿三家的电源应用

0
回复
05-26 20:52

电动车产业能带动不小的更新

0
回复
XHH9062
LV.9
17
05-26 22:16

这种的转换效率高不高

0
回复
CDJ01
LV.5
18
05-26 23:09

输入电压30-1000V这么宽,变压器如何设计的呢

0
回复
only one
LV.6
19
05-26 23:55

INN3947CQ的二次侧为提供同步整流(SR)的MOSFET提供输出电压、输出电流传感和栅极驱动,与传统有什么不同

0
回复
06-06 10:20
@地瓜patch
这么大功率密度,得搞好散热,小心炸鸡

在两侧的芯片PIN脚上放置了线圈,采用了磁感耦合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