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关电源的开发应用工程师,必须非常清楚每一个IC的设计缺陷和不足之处,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掌握最新技术……
你我是否时刻关注并积极参与这一主题的讨论和研究呢?
现有全桥驱动IC的设计缺陷及最新进展
全部回复(15)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现在还没有回复呢,说说你的想法
UCC3895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移相谐振全桥软开关控制器,该系列控制器采用了先进的BCDMOS技术. UCC3895在基本功能上与UC3875系列和UC3879系列控制器完全相同
特点
(1)输出导通延迟时间编程可控;
(2)自适应延迟时间设置功能;
(3)双向振荡器同步功能;
(4)电压模式控制或电流模式控制;
(5)软启动/软关机和控制器片选功能编程可控,单引脚控制;
(6)占空比控制范围0%~100%;
(7)内置7MHz误差放大器;
(8)最高工作频率达到1MHz;
(9)工作电流低,500KHz下的工作电流仅为5mA;
(10)欠压锁定状态下的电流仅为150μA
特点
(1)输出导通延迟时间编程可控;
(2)自适应延迟时间设置功能;
(3)双向振荡器同步功能;
(4)电压模式控制或电流模式控制;
(5)软启动/软关机和控制器片选功能编程可控,单引脚控制;
(6)占空比控制范围0%~100%;
(7)内置7MHz误差放大器;
(8)最高工作频率达到1MHz;
(9)工作电流低,500KHz下的工作电流仅为5mA;
(10)欠压锁定状态下的电流仅为150μA
0
回复
提示
@ppm001
UCC3895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移相谐振全桥软开关控制器,该系列控制器采用了先进的BCDMOS技术.UCC3895在基本功能上与UC3875系列和UC3879系列控制器完全相同特点 (1)输出导通延迟时间编程可控; (2)自适应延迟时间设置功能; (3)双向振荡器同步功能; (4)电压模式控制或电流模式控制; (5)软启动/软关机和控制器片选功能编程可控,单引脚控制; (6)占空比控制范围0%~100%; (7)内置7MHz误差放大器; (8)最高工作频率达到1MHz; (9)工作电流低,500KHz下的工作电流仅为5mA; (10)欠压锁定状态下的电流仅为150μA
MAX5069为高频、电流模式、脉宽调制(PWM)控制器(带有双路MOSFET驱动器),集成了实现AC-DC或DC-DC固定开关频率电源所需的所有模块.通过初级或次级调节,可以轻松地构建隔离或非隔离型的推挽电源及半/全桥电源.带有前沿消隐的电流模式控制简化了控制回路的设计,且可编程内置斜坡补偿电路在占空比超过50%时,使电流回路保持稳定.
输入欠压锁定(UVLO)设定输入电源启动电压,保证电压不足时严格工作.
单个外部电阻设置振荡器频率在50kHz至2.5MHz之间.MAX5069A/D提供同步输入,用于与外部时钟同步.对于MAX5069,FET驱动器的占空比最大值为50%.可编程的“死区”时间提供额外的灵活性,以优化磁元件设计和克服寄生效应.可编程的间歇电流限制在严重故障条件下提供额外的保护.
输入欠压锁定(UVLO)设定输入电源启动电压,保证电压不足时严格工作.
单个外部电阻设置振荡器频率在50kHz至2.5MHz之间.MAX5069A/D提供同步输入,用于与外部时钟同步.对于MAX5069,FET驱动器的占空比最大值为50%.可编程的“死区”时间提供额外的灵活性,以优化磁元件设计和克服寄生效应.可编程的间歇电流限制在严重故障条件下提供额外的保护.
0
回复
提示
全桥移相ZVS软开关技术,从90年代中期风靡大功率及中功率开关电源领域.该电路拓朴及控制技术在MOSFET的开关速度还不太理想时,对DC/DC变换器效率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工程师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第一个代价是要增加一个谐振电感.它的体积比主变压器小不了多少(约1/2左右),它也存在损耗,此损耗比输出滤波电感损耗也小不了太多.
第二个代价是丢失了8~10%的占空比,这种占空比的丢失将造成二次侧的整流损耗.所以弄得不好,反而有得不偿失的感觉.
第三,谐振元件的参数需经过调试,能适应工业生产用的准确值的选定是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试验成本较高.
此外,因同步整流给DC/DC效率的提高带来实惠颇多,而全桥移相对二次侧同步整流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
第一代PWM ZVS全桥移相控制器,UC3875及UCC3895只控制初级侧.若要提供准确的控制同步整流的信号需另加逻辑电路.
第二代全桥移相PWM控制器如LTC1922-1、LTC3722-1/-2,虽然增加了对二次侧同步整流的控制信号,在做好ZVS软开关的同时做好二次侧的同步整流.但仍旧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好二次侧的ZVS ZCS同步整流,而这是提高DC/DC变换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UCC3722-1/-2的另一个重大改进是减小谐振电感的感量,这不仅缩小了谐振电感的体积,而且降低了损耗,占空比的丢失也减小了许多.这里我们给出LTC3722加上同步整流的控制电路,由业界工程师们自己去分析对照.
第一个代价是要增加一个谐振电感.它的体积比主变压器小不了多少(约1/2左右),它也存在损耗,此损耗比输出滤波电感损耗也小不了太多.
第二个代价是丢失了8~10%的占空比,这种占空比的丢失将造成二次侧的整流损耗.所以弄得不好,反而有得不偿失的感觉.
第三,谐振元件的参数需经过调试,能适应工业生产用的准确值的选定是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试验成本较高.
此外,因同步整流给DC/DC效率的提高带来实惠颇多,而全桥移相对二次侧同步整流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
第一代PWM ZVS全桥移相控制器,UC3875及UCC3895只控制初级侧.若要提供准确的控制同步整流的信号需另加逻辑电路.
第二代全桥移相PWM控制器如LTC1922-1、LTC3722-1/-2,虽然增加了对二次侧同步整流的控制信号,在做好ZVS软开关的同时做好二次侧的同步整流.但仍旧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好二次侧的ZVS ZCS同步整流,而这是提高DC/DC变换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UCC3722-1/-2的另一个重大改进是减小谐振电感的感量,这不仅缩小了谐振电感的体积,而且降低了损耗,占空比的丢失也减小了许多.这里我们给出LTC3722加上同步整流的控制电路,由业界工程师们自己去分析对照.
0
回复
提示
@ppm001
全桥移相ZVS软开关技术,从90年代中期风靡大功率及中功率开关电源领域.该电路拓朴及控制技术在MOSFET的开关速度还不太理想时,对DC/DC变换器效率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工程师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第一个代价是要增加一个谐振电感.它的体积比主变压器小不了多少(约1/2左右),它也存在损耗,此损耗比输出滤波电感损耗也小不了太多. 第二个代价是丢失了8~10%的占空比,这种占空比的丢失将造成二次侧的整流损耗.所以弄得不好,反而有得不偿失的感觉. 第三,谐振元件的参数需经过调试,能适应工业生产用的准确值的选定是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试验成本较高. 此外,因同步整流给DC/DC效率的提高带来实惠颇多,而全桥移相对二次侧同步整流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 第一代PWMZVS全桥移相控制器,UC3875及UCC3895只控制初级侧.若要提供准确的控制同步整流的信号需另加逻辑电路. 第二代全桥移相PWM控制器如LTC1922-1、LTC3722-1/-2,虽然增加了对二次侧同步整流的控制信号,在做好ZVS软开关的同时做好二次侧的同步整流.但仍旧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好二次侧的ZVSZCS同步整流,而这是提高DC/DC变换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UCC3722-1/-2的另一个重大改进是减小谐振电感的感量,这不仅缩小了谐振电感的体积,而且降低了损耗,占空比的丢失也减小了许多.这里我们给出LTC3722加上同步整流的控制电路,由业界工程师们自己去分析对照.
分析的精辟,期望更多的放水.
0
回复
提示
@ppm001
全桥移相ZVS软开关技术,从90年代中期风靡大功率及中功率开关电源领域.该电路拓朴及控制技术在MOSFET的开关速度还不太理想时,对DC/DC变换器效率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工程师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第一个代价是要增加一个谐振电感.它的体积比主变压器小不了多少(约1/2左右),它也存在损耗,此损耗比输出滤波电感损耗也小不了太多. 第二个代价是丢失了8~10%的占空比,这种占空比的丢失将造成二次侧的整流损耗.所以弄得不好,反而有得不偿失的感觉. 第三,谐振元件的参数需经过调试,能适应工业生产用的准确值的选定是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试验成本较高. 此外,因同步整流给DC/DC效率的提高带来实惠颇多,而全桥移相对二次侧同步整流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 第一代PWMZVS全桥移相控制器,UC3875及UCC3895只控制初级侧.若要提供准确的控制同步整流的信号需另加逻辑电路. 第二代全桥移相PWM控制器如LTC1922-1、LTC3722-1/-2,虽然增加了对二次侧同步整流的控制信号,在做好ZVS软开关的同时做好二次侧的同步整流.但仍旧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好二次侧的ZVSZCS同步整流,而这是提高DC/DC变换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UCC3722-1/-2的另一个重大改进是减小谐振电感的感量,这不仅缩小了谐振电感的体积,而且降低了损耗,占空比的丢失也减小了许多.这里我们给出LTC3722加上同步整流的控制电路,由业界工程师们自己去分析对照.
曾经有位专家说过,UCC3895使谐振电感的体积减小到主变压器的1/10(还是3875时谐振电感的1/10,记不清了),不知理论上怎么分析.曾经见过一个电源,主变压器用EE55,谐振电感用EI30.
0
回复
提示
@ppm001
全桥移相ZVS软开关技术,从90年代中期风靡大功率及中功率开关电源领域.该电路拓朴及控制技术在MOSFET的开关速度还不太理想时,对DC/DC变换器效率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工程师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第一个代价是要增加一个谐振电感.它的体积比主变压器小不了多少(约1/2左右),它也存在损耗,此损耗比输出滤波电感损耗也小不了太多. 第二个代价是丢失了8~10%的占空比,这种占空比的丢失将造成二次侧的整流损耗.所以弄得不好,反而有得不偿失的感觉. 第三,谐振元件的参数需经过调试,能适应工业生产用的准确值的选定是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试验成本较高. 此外,因同步整流给DC/DC效率的提高带来实惠颇多,而全桥移相对二次侧同步整流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 第一代PWMZVS全桥移相控制器,UC3875及UCC3895只控制初级侧.若要提供准确的控制同步整流的信号需另加逻辑电路. 第二代全桥移相PWM控制器如LTC1922-1、LTC3722-1/-2,虽然增加了对二次侧同步整流的控制信号,在做好ZVS软开关的同时做好二次侧的同步整流.但仍旧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好二次侧的ZVSZCS同步整流,而这是提高DC/DC变换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UCC3722-1/-2的另一个重大改进是减小谐振电感的感量,这不仅缩小了谐振电感的体积,而且降低了损耗,占空比的丢失也减小了许多.这里我们给出LTC3722加上同步整流的控制电路,由业界工程师们自己去分析对照.
我更喜欢您这样的关于电路方向的文章.盼望继续
0
回复
提示
@ppm001
全桥移相ZVS软开关技术,从90年代中期风靡大功率及中功率开关电源领域.该电路拓朴及控制技术在MOSFET的开关速度还不太理想时,对DC/DC变换器效率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工程师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第一个代价是要增加一个谐振电感.它的体积比主变压器小不了多少(约1/2左右),它也存在损耗,此损耗比输出滤波电感损耗也小不了太多. 第二个代价是丢失了8~10%的占空比,这种占空比的丢失将造成二次侧的整流损耗.所以弄得不好,反而有得不偿失的感觉. 第三,谐振元件的参数需经过调试,能适应工业生产用的准确值的选定是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试验成本较高. 此外,因同步整流给DC/DC效率的提高带来实惠颇多,而全桥移相对二次侧同步整流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 第一代PWMZVS全桥移相控制器,UC3875及UCC3895只控制初级侧.若要提供准确的控制同步整流的信号需另加逻辑电路. 第二代全桥移相PWM控制器如LTC1922-1、LTC3722-1/-2,虽然增加了对二次侧同步整流的控制信号,在做好ZVS软开关的同时做好二次侧的同步整流.但仍旧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好二次侧的ZVSZCS同步整流,而这是提高DC/DC变换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UCC3722-1/-2的另一个重大改进是减小谐振电感的感量,这不仅缩小了谐振电感的体积,而且降低了损耗,占空比的丢失也减小了许多.这里我们给出LTC3722加上同步整流的控制电路,由业界工程师们自己去分析对照.
希望能从移相软开关的技术角度谈谈.
0
回复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