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灯要实现较长的工作寿命,必须保证阴极保持800-1000℃正常工作温度,才使电子发射与接收自由平衡,使电子粉减少缓慢,实现较长寿命。阴极的冷阻和热阻的比值测量致关重要,这要分为启动瞬间和正常稳定工作状态下的两个比值的测量,启动瞬间示波器可以抓电流电压计算比值,但稳定工作状态时测试就麻烦了,请各位大侠分享经验!
节能灯阴极冷热阻比的测量
标准的双端和单端荧光灯都有额定的电流和功率。由于国内小厂太多,他们的生产只管配比,很少对灯管的伏安特性进行测试。所以没有标准的额定电流和电压。好在他们大多是参照PHILIPS和OSRAM等大厂的灯管参数。
灯管灯丝的设计,已经考虑到在额定功率下工作,管流已经能保证灯丝正常发射所需要的温度。
注意观察灯丝电阻和灯管电流的配比关系。其实,灯管设计的先祖门,对于灯管电流和灯丝电流之间的关系都有一套的标准,一般不要电子设计的人操心。标准的灯管厂商提供的管电流和最大阴极电流,和最大阴极电压,都是基于这方面的考量。
所以不调光的电路,在正常启动以后,一般可以切断灯丝电流。实验也证实在正常条件下,切断灯丝电流,灯管的寿命影响很小。
说的很不错,很有道理,现在行业里小的公司对灯管的伏安特性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注意,大多数整灯厂都是研究的不深。更多的灯管厂也提供不了灯管相应的伏安特性值,这对于匹配带来了很多的不利,更不用说寿命的保证了。能否请教灯管和灯丝的设计方面的经验,比如T2 7W 管流在90AM左右,怎么去设定灯丝(包括阻值和灯丝的结构等),是否可以验证?
另外,如何验证一个灯管的管电流和最大阴极电流,和最大阴极电压是合理的呢?谢谢!
说实话,不好意思,我做的不充分。不充分的原因如下:
1.在切断的情况下,仍然有80mA左右的灯丝电流。
2.所作的实验只持续了两个月。重新测试参数和观察灯管没有发现异常。后来由于场地的限制,没能继续做下去。
3.另外这个实验的前提条件下,灯管电流应该在标称管流的+-15%的波动范围下,功率波动应该在10%以内。如果管流过大,或者是某个阴极的电流过大,都可能损坏灯管。
4.我的整流器是采用APFC+IC反馈,灯管电流稳定,不随电压波动而变化。
5.只测试了常温状态下的工作状态。
6.至于以上的结论,我是参考灯管工程师和OSRAM提供的灯管DIM参数,通过自己不充分的实验得出的一个论断。(仅供参考)。
最后我有一个假想,灯管在设计的时候一般要根据灯管电流来决定灯丝电阻。一般情况下,一种灯管的最大灯丝电流和最大灯管电流基本相当(从一些大厂的设计上看)。这样在灯管电流最小的时候,靠灯丝电流维系灯丝温度。而在灯管高亮的时候,管流刚好维系灯丝的温度。以上只是假想,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我目前还没有推翻自己。
非专业人员,不敢班门弄斧。
我只是参阅了一些大厂的设计。基本上考虑的是灯丝电流和管流的关系,与管压关系不大。
至于灯丝的结构,各种结构应该都是能适应需求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预热,同时阴极电流也不要超标。标准的灯管都有相应的标准。另外考虑的就是性价比了。
对于调光的灯具,要根据管流的大小,调节灯丝电流。
关于预热的冷热阻比。我的经验如下:1. 灯丝电阻在8~12欧姆左右的,预热时,冷热阻比在3.5~4.2之间比较好。2. 灯丝电阻在2.6左右的,冷热阻比在4.2~5.2之间比较好。 3. 灯丝电阻在1.5~2.2的,冷热阻比在4.5~5.8左右。其实关键考虑的还是预热能量。
曾经有一个飞利浦工程师介绍过,灯工作时候要看CVO的电压波形,大家能否分享经验,怎么样的波形才是好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