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上班
var $tag='杂谈'; var $tag_code='8e64422201f99abede2143ebbd5f4907'; var $r_quote_bligid='470dbd1d0102driv'; var $worldcup='0'; var $worldcupball='0'; 标签: 杂谈 |
我们必须明白:货币政策是“总需求”政策。也就是说,它只能从需求(内需)端出发达到控制价格的目的。什么意思?明白说,紧缩货币是通过“减少需求”以达到“降低价格”目标的。而且,弗里格曼明确说过:紧缩货币对能源和食品需求的抑制作用微乎其微。说白了,“紧缩货币”不可能达到让人“少吃馒头”的目的。正因如此,发达国家的央行通常观察“核心CPI”的变化,并据此制定货币政策。
所以,鉴于现在物价上的特点,紧缩货币不仅于事无补,反而适得其反。为什么?
第一,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只有2.9%。正如前述,紧缩货币对食品价格不管用,而只对非食品价格管用。非食品物价并未出现过分上涨,那是不是有必要进一步收紧货币?
第二,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密切相关,而非中国货币政策。说白了,与美元币值强弱密切相关。基本上不受国内货币政策管制。也就是说,无论国内货币如何紧缩,只要美元大量投放,能源和食品价格都会上涨。当然,人为干预市场的特殊情况除外。另外,能源价格一般跟着石油价格走。
第三,国际经济形势已经到了“二次探底”的边缘,美国政府债务信用等级被调降,使得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恐慌。美国第三次定量宽松(QE3)政策箭在弦上,如果中国此事一味紧缩货币,国际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下滑又会“双碰头”,整个市场预期将迅速变得更坏,政府要顶住经济下滑,恢复市场信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就像2008年,为什么最后不得不以4万亿投资顶住经济下滑,就是因为“双碰头”。
第四,过去一年的货币紧缩已经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中小企业大量倒闭使得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受到了巨大威胁。注意:据我了解,有些中小企业虽未倒闭,但已名存实亡,变成了业主的融资工具。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巨高,根本不是其主业所能承负的成本,所以我们只能理解,这些中小企业融资后根本不务正业了。
第五,大宗商品价格开始暴跌,未来如何取决于“美国的利益诉求”。如果他希望为QE3创造一个良好的物价环境,那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用“非货币手段”压制大宗商品价格,尤其要压制石油价格;如果美国东部利益集团依然需要通过操纵石油价格起起落落赚钱,那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将倍显扑簌迷离。
当然还有另外一对矛盾:市场是认同美元泛滥,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还是认同全球经济衰退,大宗商品需求不足,价格暴跌?
“四股力量相加”最可能的结果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或总体缓慢盘跌的可能性比较大。美国东部集团的势力再大,毕竟监管权依然在奥巴马手里控制。
如果不出意外,比如重大的旱涝、病虫灾害,中国输入型物价上涨的压力将逐级回落,CPI峰值就是6.5%。
所以,现在对于中国央行而言,货币放松我不敢说,至少应当“不紧”。
第六,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容我多说几句。尽管美国的QE3尚未推出,但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第三轮大规模的“货币注水”已经开始了。此时此刻,中国如果继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这不仅导致人民币将被严重高估,而且必将严厉压制了中国的资产价格。
这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全世界的投机客都将愿意用自己手里“注水的货币”换去“中国浓缩的资产”。说白了,股市暴跌,楼价暴跌,恰恰给了国际投机客用“注水货币”低价收购中国资产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之后会怎样?轻则:爆炒中国,套利出局;重则:中国失去资产定价权,失去许多企业的控制权,在垄断的背景下,中国消费品价格,外国公司说了算。就像现在的食用油,日化用品等。
明确地说,中国现在紧缩货币,压制资产价格,令人民币严重高估,这是极其错误和不明智的政策。我们总怕股市上涨,楼市上涨引来“热钱”,我不以为然。我必须知道,偏好于“跟风炒作的热钱”并不可怕,因为他们属于小投资客,属于“傻热钱”;而可怕的是:能够捕捉时机“抄底”,寻求控制,并最终以“不间断操纵赚取暴利”的“热钱”,他们才是“最聪明的钱”。而现在,我们为了防范“傻热钱”,却给“最聪明的钱”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我认为,最近出现的华尔街“做空中国”的势力,就是“寻机抄底、图谋操控的聪明钱”的“先头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