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谈谈反激电压 Vor

提起设计反激变压器,很多人都会由计算反激电压 Vor 开始(包括一些书和很多网友总结的计算方法,公式等等). 然后,再根据 Vor 算出最大占空比 Dmax  ........ 这样算出来的 Dmax 有时十分可笑,太大或是太小。于是再假定个Dmax 值(比如 0.45),推出其他参数后,反过来再算 Vor 。搞得本来就不是很清楚的初学者晕头转向 ~
虽然,先计算 Vor 是为了保证 MOS管耐压足够 (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总是让人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觉! 在设计反激电源时,首先要做的 - 也是最重要的,是确定最大占空比 Dmax。以保证电源工作在合理的范围。然后,再推算出其他的参数。最后,看一看 Vor 是否 OK 就行了。如果太高,可以考虑选用耐压高一些的 MOS管,或者微调一下 Dmax 
事实上,很多时候先计算 Vor 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请看下面的分析 ~

根据公式:Vin(min) × Dmax = Vor × (1- Dmax)
得到 Vor = Vin(min) x Dmax / (1- Dmax) ;多数人喜欢 Dmax 取 0.4 ~ 0.45 (< 0.4就更没问题),

则: Vor = 0.67 ~ 0.82 Vin(min)
 85~ 265Vac 输入的电源 Vin(min)大概是 90-100V, 则 Vor 最多是 82V. 对于600V的 MOSFET,大家通常认可 Vor 小于 100V 就行了。

大家注意到没有, 上面的计算中 Vor 与输出电压和功率全无关系. 也就是说, 不管你做的电源是输出 3V 或者30V, 功率是1W 或是100W, 只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1. 输入范围在 85-265Vac 或是 100-240Vac, (大多数电源的输入范围)
2. 选用耐压 600V 或以上的 MOSFET (几乎是大家的共同选择)
3. Dmax 取值0.4 ~ 0.45 (多数人推荐的最佳值),

那么, 反激电压 Vor 就根本不用算 ~

 

全部回复(81)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2011-08-24 22:39

对,支持,一般就取七八十伏。

谢谢分享与总结。

0
回复
2011-08-24 22:49

恩,赞同!

能问问楼主,变压器的实际设计怎么做?比如:Ac 85V-265V   out: 50V/4A   ETD 39磁芯  Ae:125MM平方   绕线匝数及感量怎么算呀?

0
回复
2011-08-24 22:58
@xiaohe1988
恩,赞同!能问问楼主,变压器的实际设计怎么做?比如:Ac85V-265V  out:50V/4A  ETD39磁芯 Ae:125MM平方  绕线匝数及感量怎么算呀?
小心楼主用一句话把你的问题总结了喔。
0
回复
mko145
LV.8
5
2011-08-25 10:42
@xiaohe1988
恩,赞同!能问问楼主,变压器的实际设计怎么做?比如:Ac85V-265V  out:50V/4A  ETD39磁芯 Ae:125MM平方  绕线匝数及感量怎么算呀?

edie兄的意思是说 200W 的电源功率太大了,不太适合用反激了 ~    一般的说法是 - 反激适合做150W以下电源。 

至于反激变压器的设计,你可以参看下面这几位大虾的总结 - 这几篇相对比较简洁一些。万先生的版本图文并茂, 容易理解,好看一些。不过 , 第7点 - 初级匝数的计算公式有小小错误。(请参看别人的公式)。陈先生和 evdi 的总结很精简 - 公式居多方便查阅。 其中,Vor反激电压的计算部分可跳过,直接定 Dmax 。 另外,如果不介意读英文的话,Fairchild 的 application note写的也相对简明 - 其中第 1 页 的磁芯选择对照表对初学者来说应该很有用。

连续电流模式反激变压器的设计-万必明 反激变压器的设计 - 陈小平 反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的设计(evdi) FairChild 反激变压器设计 AN-4140 

1
回复
20101123
LV.3
6
2011-08-25 10:59
@mko145
edie兄的意思是说200W的电源功率太大了,不太适合用反激了~ [图片]  一般的说法是-反激适合做150W以下电源。 至于反激变压器的设计,你可以参看下面这几位大虾的总结-这几篇相对比较简洁一些。万先生的版本图文并茂,容易理解,好看一些。不过,第7点-初级匝数的计算公式有小小错误。(请参看别人的公式)。陈先生和evdi的总结很精简-公式居多方便查阅。其中,Vor反激电压的计算部分可跳过,直接定Dmax。另外,如果不介意读英文的话,Fairchild的applicationnote写的也相对简明-其中第1页的磁芯选择对照表对初学者来说应该很有用。[图片]连续电流模式反激变压器的设计-万必明 [图片]反激变压器的设计-陈小平 [图片]反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的设计(evdi) [图片]FairChild反激变压器设计AN-4140 
初学者 下载学习 谢谢
0
回复
2011-08-25 11:34
@mko145
edie兄的意思是说200W的电源功率太大了,不太适合用反激了~ [图片]  一般的说法是-反激适合做150W以下电源。 至于反激变压器的设计,你可以参看下面这几位大虾的总结-这几篇相对比较简洁一些。万先生的版本图文并茂,容易理解,好看一些。不过,第7点-初级匝数的计算公式有小小错误。(请参看别人的公式)。陈先生和evdi的总结很精简-公式居多方便查阅。其中,Vor反激电压的计算部分可跳过,直接定Dmax。另外,如果不介意读英文的话,Fairchild的applicationnote写的也相对简明-其中第1页的磁芯选择对照表对初学者来说应该很有用。[图片]连续电流模式反激变压器的设计-万必明 [图片]反激变压器的设计-陈小平 [图片]反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的设计(evdi) [图片]FairChild反激变压器设计AN-4140 
初学者 下载学习 谢谢
0
回复
2011-08-25 12:25
@mko145
edie兄的意思是说200W的电源功率太大了,不太适合用反激了~ [图片]  一般的说法是-反激适合做150W以下电源。 至于反激变压器的设计,你可以参看下面这几位大虾的总结-这几篇相对比较简洁一些。万先生的版本图文并茂,容易理解,好看一些。不过,第7点-初级匝数的计算公式有小小错误。(请参看别人的公式)。陈先生和evdi的总结很精简-公式居多方便查阅。其中,Vor反激电压的计算部分可跳过,直接定Dmax。另外,如果不介意读英文的话,Fairchild的applicationnote写的也相对简明-其中第1页的磁芯选择对照表对初学者来说应该很有用。[图片]连续电流模式反激变压器的设计-万必明 [图片]反激变压器的设计-陈小平 [图片]反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的设计(evdi) [图片]FairChild反激变压器设计AN-4140 

谢谢mko145,我的条件有限,最大功率到200W,大部分时间用到120W左右

0
回复
2011-08-25 12:35
@xiaohe1988
谢谢mko145,我的条件有限,最大功率到200W,大部分时间用到120W左右
LED驱动
0
回复
ysun
LV.6
10
2011-08-25 12:41
@mko145
edie兄的意思是说200W的电源功率太大了,不太适合用反激了~ [图片]  一般的说法是-反激适合做150W以下电源。 至于反激变压器的设计,你可以参看下面这几位大虾的总结-这几篇相对比较简洁一些。万先生的版本图文并茂,容易理解,好看一些。不过,第7点-初级匝数的计算公式有小小错误。(请参看别人的公式)。陈先生和evdi的总结很精简-公式居多方便查阅。其中,Vor反激电压的计算部分可跳过,直接定Dmax。另外,如果不介意读英文的话,Fairchild的applicationnote写的也相对简明-其中第1页的磁芯选择对照表对初学者来说应该很有用。[图片]连续电流模式反激变压器的设计-万必明 [图片]反激变压器的设计-陈小平 [图片]反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的设计(evdi) [图片]FairChild反激变压器设计AN-4140 
第7点,那里有错啊,我怎么没看出来!mko145兄出来指点一下。
0
回复
ysun
LV.6
11
2011-08-25 12:43
@ysun
第7点,那里有错啊,我怎么没看出来!mko145兄出来指点一下。
万必明先生写的十分详细,包括有效值的计算等,非常有用!
0
回复
mko145
LV.8
12
2011-08-25 15:27
@ysun
第7点,那里有错啊,我怎么没看出来!mko145兄出来指点一下。

下面这个公式 (1)有问题。CCM模式下,也同样要用最大电流Ip1来计算圈数。因为变压器在初级电流最大的时候储能最多(也最易饱和)不管这些能量是否全部传递到次级。而作者下面回过头来再用最大电流 Ip1来检查磁芯会不会饱和,明显前后矛盾。

好在 Bm开始取得比较小,才 0.15T。所以计算出的圈数才能够还在合理的范围。实际上的圈数相当于是在 Bmax=0.244T 时算出来的。作者在这个地方的思路有些乱 ~

-------------------------------------------------------------------------------------------------

7.变压器初级匝数及气隙长度的计算.

1).Np=Lp*(Ip1-Ip2)/[Ae*Bm]

Np=250*(3.00-1.20)/[85.4*0.15] =35.12   Np=36

Lp=uo*ur*Np2*Ae/lg,:

气隙长度lg=uo*ur*Ae*Np2/Lp

=4*3.14*10-7*1*85.4mm2*362/(250.0*10-3mH)

=0.556mm   lg=0.6mm

2). +5V限流输出,Ip为最大时(Ip=Ip1=3.00A),检查Bmax.

Bmax=Lp*Ip/[Ae*Np]

      =250*10-6*3.00/[85.4 mm2*36]

      =0.2440T=2440Gs <3000Gs

因此变压器磁芯选择通过.

------------------------------------------------------------------------------------------------------

0
回复
mko145
LV.8
13
2011-08-25 17:00
@xiaohe1988
谢谢mko145,我的条件有限,最大功率到200W,大部分时间用到120W左右
最大功率的持续时间虽然短,但变压器和占空比还是要以最大功率来计算。只不过温升方面可以按120W来考虑。另外,不知道最大功率200W会持续多长时间? 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才用反激吗 ~
0
回复
ysun
LV.6
14
2011-08-25 18:38
@mko145
下面这个公式(1)有问题。CCM模式下,也同样要用最大电流Ip1来计算圈数。因为变压器在初级电流最大的时候储能最多(也最易饱和)不管这些能量是否全部传递到次级。而作者下面回过头来再用最大电流Ip1来检查磁芯会不会饱和,明显前后矛盾。好在Bm开始取得比较小,才0.15T。所以计算出的圈数才能够还在合理的范围。实际上的圈数相当于是在Bmax=0.244T时算出来的。作者在这个地方的思路有些乱~-------------------------------------------------------------------------------------------------7.变压器初级匝数及气隙长度的计算.1).由Np=Lp*(Ip1-Ip2)/[Ae*Bm]Np=250*(3.00-1.20)/[85.4*0.15]=35.12  取Np=36由Lp=uo*ur*Np2*Ae/lg,得:气隙长度lg=uo*ur*Ae*Np2/Lp=4*3.14*10-7*1*85.4mm2*362/(250.0*10-3mH)=0.556mm  取lg=0.6mm2).当+5V限流输出,Ip为最大时(Ip=Ip1=3.00A),检查Bmax.Bmax=Lp*Ip/[Ae*Np]     =250*10-6*3.00/[85.4mm2*36]     =0.2440T=2440Gs

我感觉算匝数,公式是没有错,NP=LP*△I/(Ae*BM),个人认为作者考虑了这个问题所以选择了0.15。

0
回复
mko145
LV.8
15
2011-08-25 23:02
@ysun
我感觉算匝数,公式是没有错,NP=LP*△I/(Ae*BM),个人认为作者考虑了这个问题所以选择了0.15。
把这个公式变一下,改成 BM=LP*△I/(Ae*NP)。这样的物理意义就清楚一些了。也就是对于磁芯来说,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感应强度越大,越接近饱和;圈数越多磁感应强度越小,磁芯越不易饱和。在考虑磁芯是否会饱和的时候,肯定是要看电流的最大值。△I是一个周期内电流的变化量,对应的是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CCM模式下,磁感应强度并非由0变化到Bm。另外 ,你可以把参数 K 改一下试试。上面的计算中 K=0.4 如果 K=0.6 你再算算看,还何不合理
0
回复
amonson
LV.8
16
2011-08-25 23:58
@mko145
下面这个公式(1)有问题。CCM模式下,也同样要用最大电流Ip1来计算圈数。因为变压器在初级电流最大的时候储能最多(也最易饱和)不管这些能量是否全部传递到次级。而作者下面回过头来再用最大电流Ip1来检查磁芯会不会饱和,明显前后矛盾。好在Bm开始取得比较小,才0.15T。所以计算出的圈数才能够还在合理的范围。实际上的圈数相当于是在Bmax=0.244T时算出来的。作者在这个地方的思路有些乱~-------------------------------------------------------------------------------------------------7.变压器初级匝数及气隙长度的计算.1).由Np=Lp*(Ip1-Ip2)/[Ae*Bm]Np=250*(3.00-1.20)/[85.4*0.15]=35.12  取Np=36由Lp=uo*ur*Np2*Ae/lg,得:气隙长度lg=uo*ur*Ae*Np2/Lp=4*3.14*10-7*1*85.4mm2*362/(250.0*10-3mH)=0.556mm  取lg=0.6mm2).当+5V限流输出,Ip为最大时(Ip=Ip1=3.00A),检查Bmax.Bmax=Lp*Ip/[Ae*Np]     =250*10-6*3.00/[85.4mm2*36]     =0.2440T=2440Gs

写法不严谨,Bm应该写成△B就对了。 △B是一定要验证的,它是直接和铁损、铜损相关的,而不是Bmax。在没有磁饱和的风险时,Bmax越高越好。

还有圈数、电感、电流、气隙这几个东西是相关的,而不是孤立的。输出功率相同时:圈数不变而增大气隙,那么电感减小,电流增加,磁感应强度降低; 圈数不变而减小气隙,那么电感增大,电流减小,磁感应强度增加; 圈数减少同时减小气隙以保持电感不变,那么电流不变,磁感应强度增加;圈数增加同时增大气隙以保持电感不变,那么电流不变,磁感应强度降低。

0
回复
mko145
LV.8
17
2011-08-26 09:54
@amonson
写法不严谨,Bm应该写成△B就对了。 △B是一定要验证的,它是直接和铁损、铜损相关的,而不是Bmax。在没有磁饱和的风险时,Bmax越高越好。还有圈数、电感、电流、气隙这几个东西是相关的,而不是孤立的。输出功率相同时:圈数不变而增大气隙,那么电感减小,电流增加,磁感应强度降低; 圈数不变而减小气隙,那么电感增大,电流减小,磁感应强度增加; 圈数减少同时减小气隙以保持电感不变,那么电流不变,磁感应强度增加;圈数增加同时增大气隙以保持电感不变,那么电流不变,磁感应强度降低。

要不是 amonson兄指出来我还没注意到,作者的写的Bm原意想必是△B,而非Bmax。这样似乎还说的过去。如果△B选的合适,也能算出差不太远的结果。但理论上讲还是错的。
首先,反映连续深度的 K 取值不同,对应的△B是不同的。而设计者必须先估算出一个合适的△B。这个估算的值要随 K  值不同而不同。假设K=0.1,△B要取2700高斯;而K=0.9, 那这个△B就要取300高斯了。这根本不是一个合理的计算方法。
其次,用△B来算圈数理论上是不对的。我在15帖中已经有讲,计算出的初级圈数是最大占空比时变压器不饱和(如果不考虑铁损)的最小圈数 ,和△B无关。在圈数的计算上DCM 和 CCM是没有区别的 ~

0
回复
xiaohe1988
LV.5
18
2011-08-26 12:30
@mko145
最大功率的持续时间虽然短,但变压器和占空比还是要以最大功率来计算。只不过温升方面可以按120W来考虑。另外,不知道最大功率200W会持续多长时间?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才用反激吗~
是个老板子,以前是120W,现在改到200W,不会设计变压器,希望得到点帮助
0
回复
ysun
LV.6
19
2011-08-26 13:03
@mko145
要不是amonson兄指出来我还没注意到,作者的写的Bm原意想必是△B,而非Bmax。这样似乎还说的过去。如果△B选的合适,也能算出差不太远的结果。但理论上讲还是错的。首先,反映连续深度的K取值不同,对应的△B是不同的。而设计者必须先估算出一个合适的△B。这个估算的值要随K 值不同而不同。假设K=0.1,△B要取2700高斯;而K=0.9,那这个△B就要取300高斯了。这根本不是一个合理的计算方法。其次,用△B来算圈数理论上是不对的。我在15帖中已经有讲,计算出的初级圈数是最大占空比时变压器不饱和(如果不考虑铁损)的最小圈数,和△B无关。在圈数的计算上DCM和CCM是没有区别的~

原作者表示的应该是△B,只是没表述清楚.

0
回复
wanghaiting
LV.5
20
2011-08-26 13:07
支持,顶一下
0
回复
mko145
LV.8
21
2011-08-26 13:50
@xiaohe1988
是个老板子,以前是120W,现在改到200W,不会设计变压器,希望得到点帮助
做 200W,你的变压器有点小。如果想试试,我可以帮你算算。你用的频率是多少?
0
回复
amonson
LV.8
22
2011-08-26 16:27
@mko145
要不是amonson兄指出来我还没注意到,作者的写的Bm原意想必是△B,而非Bmax。这样似乎还说的过去。如果△B选的合适,也能算出差不太远的结果。但理论上讲还是错的。首先,反映连续深度的K取值不同,对应的△B是不同的。而设计者必须先估算出一个合适的△B。这个估算的值要随K 值不同而不同。假设K=0.1,△B要取2700高斯;而K=0.9,那这个△B就要取300高斯了。这根本不是一个合理的计算方法。其次,用△B来算圈数理论上是不对的。我在15帖中已经有讲,计算出的初级圈数是最大占空比时变压器不饱和(如果不考虑铁损)的最小圈数,和△B无关。在圈数的计算上DCM和CCM是没有区别的~

△B和Bmax也不是孤立的,公式里Bmax=Lp*Ip/[Ae*Np],一旦Po和Ip、Lp确定了,那么对应的 △B就在那里了。所以你用Bmax算还是要先假定一个Ip或者K(Po、Lp和K确定了,Ip也就确定了),Ip和K也不是孤立的,这些变量都是相互关联并影响的。 △B越大铁损越大, △B越小铜损越大,对于反激变压器而言初级圈数并不要求十分精确(正激就更别说了,那圈数增减10来匝都没问题),调试时对圈数和气隙进行调整是常有的事(尤其是RCC,其实IC控制的变压器有时候为了更好的耦合,加减个几圈也是很常见的做法),所以用哪个算都可以。

如果已经选定了磁芯,我个人还更倾向于 △B一些。 J版更蛮干,根本不理会什么 △B和Bmax,直接从漏感入手,把工艺处理漂亮了回头再磨气隙到不饱和即可。参见:http://bbs.dianyuan.com/topic/671166 

0
回复
mko145
LV.8
23
2011-08-26 17:51
@mko145
要不是amonson兄指出来我还没注意到,作者的写的Bm原意想必是△B,而非Bmax。这样似乎还说的过去。如果△B选的合适,也能算出差不太远的结果。但理论上讲还是错的。首先,反映连续深度的K取值不同,对应的△B是不同的。而设计者必须先估算出一个合适的△B。这个估算的值要随K 值不同而不同。假设K=0.1,△B要取2700高斯;而K=0.9,那这个△B就要取300高斯了。这根本不是一个合理的计算方法。其次,用△B来算圈数理论上是不对的。我在15帖中已经有讲,计算出的初级圈数是最大占空比时变压器不饱和(如果不考虑铁损)的最小圈数,和△B无关。在圈数的计算上DCM和CCM是没有区别的~
没有搞清楚 amonson 兄到底想讲什么 ~ 是同意我的说法,还是不同意? 至于△B和Bmax, 先让我定义一下,避免大家理解不同而出现误会。
△B : 指一个周期内 B 的变化量。
Bmax : 是我们(考虑了磁芯饱和及铁损)允许磁感应强度B去到的最大值。
DCM模式下 :  △B = Bmax (不考虑剩磁)
CCM模式下:   能量不能完全由初级传递到次级,△B不等于Bmax 。△B的范围可由0(刚进入CCM),到接近 Bmax (深度连续)
其中Bmax 是相对固定的,主要与磁芯材料和铁损有关。大家通常选2000-3000 高斯。△B的多少是工程师根据情况可以自行确定的。从这点上讲,两者没有直接关系。在计算初级圈数的时候,只和Bmax 有关,与△B没有关系。当然,计算出的圈数只是初级线圈的最小圈数。多绕一些没有什么关系(铜损会增加)。但是少了就不行了,Bmax 会增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能用△B来计算。
J 版的那个帖子有看过,我还有做评论。请amonson 兄参看其中298 帖 。J 版的那个adapter 是工作在DCM,△B = Bmax ........
0
回复
amonson
LV.8
24
2011-08-26 19:01
@mko145
没有搞清楚amonson兄到底想讲什么~是同意我的说法,还是不同意?至于△B和Bmax,先让我定义一下,避免大家理解不同而出现误会。△B: 指一个周期内B的变化量。Bmax: 是我们(考虑了磁芯饱和及铁损)允许磁感应强度B去到的最大值。DCM模式下: △B=Bmax(不考虑剩磁)CCM模式下:  能量不能完全由初级传递到次级,△B不等于Bmax。△B的范围可由0(刚进入CCM),到接近Bmax(深度连续)其中Bmax是相对固定的,主要与磁芯材料和铁损有关。大家通常选2000-3000高斯。△B的多少是工程师根据情况可以自行确定的。从这点上讲,两者没有直接关系。在计算初级圈数的时候,只和Bmax有关,与△B没有关系。当然,计算出的圈数只是初级线圈的最小圈数。多绕一些没有什么关系(铜损会增加)。但是少了就不行了,Bmax会增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能用△B来计算。J版的那个帖子有看过,我还有做评论。请amonson兄参看其中298帖。J版的那个adapter是工作在DCM,△B=Bmax........

工作中的Bm是由工作电流Ip和等效磁路长度 l 决定的,而Ip是由Lp决定的,l 是由磁芯大小和气隙长度决定的,Np不是直接决定因素,同样的Np不同的气隙长度,Bm是不一样的。Bs是磁性材料的固有属性,所以只要Bm

你回的那个贴也没说到点子上,J版都说了感量大概在2mH左右,无论是100圈还是240圈,所以初级电流是不变的。他只是为了更低的Vf,所以用了高匝比,因为很多芯片制造商在内置MOS的耐压上掺了水。铜损肯定是增加了,不过为了安全工作不得已牺牲效率,好在功率不大,效率损失不严重。

0
回复
ysun
LV.6
25
2011-08-26 19:29
@mko145
没有搞清楚amonson兄到底想讲什么~是同意我的说法,还是不同意?至于△B和Bmax,先让我定义一下,避免大家理解不同而出现误会。△B: 指一个周期内B的变化量。Bmax: 是我们(考虑了磁芯饱和及铁损)允许磁感应强度B去到的最大值。DCM模式下: △B=Bmax(不考虑剩磁)CCM模式下:  能量不能完全由初级传递到次级,△B不等于Bmax。△B的范围可由0(刚进入CCM),到接近Bmax(深度连续)其中Bmax是相对固定的,主要与磁芯材料和铁损有关。大家通常选2000-3000高斯。△B的多少是工程师根据情况可以自行确定的。从这点上讲,两者没有直接关系。在计算初级圈数的时候,只和Bmax有关,与△B没有关系。当然,计算出的圈数只是初级线圈的最小圈数。多绕一些没有什么关系(铜损会增加)。但是少了就不行了,Bmax会增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能用△B来计算。J版的那个帖子有看过,我还有做评论。请amonson兄参看其中298帖。J版的那个adapter是工作在DCM,△B=Bmax........

原作者因考虑连续模式所以要用△B ,断续的△B 也就是等于Bmax。

0
回复
xiaohe1988
LV.5
26
2011-08-26 20:29
@mko145
做200W,你的变压器有点小。如果想试试,我可以帮你算算。你用的频率是多少?

频率80K,还有点问题就是反激感量和磁芯的选取有关系没,比如同样功率情况下,磁芯大的感量比磁芯小的感量是偏小,对吗?

 

0
回复
mko145
LV.8
27
2011-08-26 23:10
@ysun
原作者因考虑连续模式所以要用△B,断续的△B也就是等于Bmax。

我明白--- 原作者因考虑连续模式所以要用△B。但在CCM模式下这是不对的。

我上面已经解释了原因。你可以参看好版在 "【原创】跟我学系列之四,反激电源及变压器的设计" 里的有关解释 ~  有些书中在计算Np的公式里也用△B,但作者又没有注明只适用于DCM。可能这就是造成很多人误解的原因吧。

 


0
回复
mko145
LV.8
28
2011-08-26 23:51
@amonson
工作中的Bm是由工作电流Ip和等效磁路长度l决定的,而Ip是由Lp决定的,l是由磁芯大小和气隙长度决定的,Np不是直接决定因素,同样的Np不同的气隙长度,Bm是不一样的。Bs是磁性材料的固有属性,所以只要Bm
1. 有关△B的问题,请参看我27的回复。

2. J 版在帖子里没有说感量是2mH,而只是拿2mH来举例说变压器的参数。请参看原文。实际上他用了多大电感我不知道。但以描述的情况看不像2mH 。因为如果以2mH来计算,DCM模式,工作在的65KHz时,Bmax = 0.2T左右, 工作在的50KHz时,Bmax也大不了太多。磁芯再差也不可能饱和,与文中的描述不符。

3. 至于我的帖子分析的对不对暂且不说,amonson 兄讲的 “只是为了更低的 Vf,所以用了高匝比” 却是完全的错了。因为匝比越高,则 Vf 越大。
0
回复
amonson
LV.8
29
2011-08-27 06:16
@mko145
1.有关△B的问题,请参看我27的回复。2.J版在帖子里没有说感量是2mH,而只是拿2mH来举例说变压器的参数。请参看原文。实际上他用了多大电感我不知道。但以描述的情况看不像2mH。因为如果以2mH来计算,DCM模式,工作在的65KHz时,Bmax=0.2T左右,工作在的50KHz时,Bmax也大不了太多。磁芯再差也不可能饱和,与文中的描述不符。3.至于我的帖子分析的对不对暂且不说,amonson兄讲的“只是为了更低的Vf,所以用了高匝比”却是完全的错了。因为匝比越高,则Vf越大。
1. 有关△B的问题,请参看我27的回复。

//如何知道是工作在ccm还是dcm?计算之前肯定要定一个工作模式,然后推出Ip和Lp,如果用Bm算Np,那么△B还是需要回头验算。用△B算Np也需要回头验算Bm,没有哪个一定对或者错,二者都需要兼顾。但对于实际工作来说△B更重要,Bm只要满足不饱和就可以了,而△B则需要根据损耗来调整。

2. J 版在帖子里没有说感量是2mH,而只是拿2mH来举例说变压器的参数。请参看原文。实际上他用了多大电感我不知道。但以描述的情况看不像2mH 。因为如果以2mH来计算,DCM模式,工作在的65KHz时,Bmax = 0.2T左右, 工作在的50KHz时,Bmax也大不了太多。磁芯再差也不可能饱和,与文中的描述不符。

//这个我倒没看太仔细,我只理解了大概思路。先考虑工艺,确保最佳偶合,然后再调整匝数和电感量,使电路工作在安全范围内。因为功率小,所以他把△B取得很大,从0到略小于Bs,不管圈数多少,他都是把磁芯磨到接近饱和的状态。


3. 至于我的帖子分析的对不对暂且不说,amonson 兄讲的 “只是为了更低的 Vf,所以用了高匝比” 却是完全的错了。因为匝比越高,则 Vf 越大。

//对你帖子的分析看你怎么理解了,我尽量避免用对错这样的字眼,就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相互制约的,很难说怎么就错了。再强调一下:不要轻易的讲用△B算就是错的,用Bs算完还是一样要回来验算 △B(当然用 △B算了也要验算Bm),这两个东西不是只管一个就可以的。 

Vf这个问题是我说错了,你是对的,呵呵,你及时指出来很好,希望不要误导其他人。

0
回复
mko145
LV.8
30
2011-08-27 12:30
@xiaohe1988
频率80K,还有点问题就是反激感量和磁芯的选取有关系没,比如同样功率情况下,磁芯大的感量比磁芯小的感量是偏小,对吗? 

如果频率,占空比功率等参数都一样的情况下,不管用多大的磁芯,电感量都要取一样大。换句话说,功率的大小和电感有关,与磁芯的无关(不考虑铜损,铁损)。 电感越小则功率越大。 按你现在的磁芯算了一下 ....... 

输入电压(V Vacmin        85 ~ 265   

电源功率(W Pout                  200.0  

预设效率(%η                   0.86   

工作频率(KHz f                80   

MOS耐压(V Vmosmax           600

连续模式输入 (K)                    0.60    

最大占空比 Dmax                  0.45  

磁芯型号                            ETD39

磁芯截面(mm2 Ae                 125.0   

磁感应强度(T Bm            0.29  

DC输入电压(V Vdc                 90.0 ~ 371.0   

反射电压(V Vf                  73.3   

周期    (μs) T                 12.50  

最大导通时间( μs) t       5.61  

输入功率(W Pin                 232.56    

初级电流最大值(A) Ip              8.22   

初级电流最小值(A) IR             3.29   

初级电感量(mH Lp           0.102    

初级次级匝数比 n                    1.44   

初级匝数(Turn Np            23   

次级匝数(Turn Ns             16

1
回复
wanwehua
LV.6
31
2011-08-27 12:43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