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管IGBT后级往往大家为了得到高压尖峰,不得不采用高耐压的IGBT器件,当然IGBT损坏的原因不完全取决于
耐压问题,更多的是保护电路不够完善;为了能够得到电容放电的下滑波,同时斩掉电容放电时长长的费电尾巴
做到节电 波形前沿的高电压赶鱼让鱼儿奋力逃逸 然后是有一定宽度的下滑波形 起到控鱼的目的
赶鱼和控鱼相结合才能够让鱼儿浮的速度更快 深度才能跟大 如果鱼儿是猛的跳出水面很高 然后落入水中不见了踪影
这就是尖峰过高 脉宽达不到控鱼的目的 所以就变成了赶鱼机 赶鱼和控鱼存在一个比例关系
赶大于控 鱼儿就会跑的厉害 控大于赶 鱼侧沉的严重 这点从单硅后级的关断电容和电感上很容易测试的到
对于上面这个波形的优点以前有开贴讨论过,但由于电源网改革的原因,现在帖子被删了,当然那些都只是理论方面的,也加入了混频 脉宽 等等各项调整方式 同时也有画过很多实施电路图 但一直没能去真正的搭建试验 最近看到放电老师把混频和IGBT做了完美的结合 也对我增添了很多信心 当初的理论是成立的 不是痴心妄想
曾经也发过一个这样的波形 但还没有设计出关于这方面的电路来
画这个波形的目的是为了 能够使鱼机电的更深
从宏观上看这个波形 和图二的波形基本是一样的
微观分析 高压波先控制大范围的鱼 往网杆游来 随着鱼儿离网杆的距离越来越近 电场强度越来越大 鱼儿受到的刺激也就越大 麻痹的程度也就越大 为了能够让鱼儿始终保持活力 所以两个波形中间加了间隔 然后随着鱼儿离网杆的距离越近 电压逐减 这样就能够把更深或更远距离的鱼儿 尽可能的被“吸”到离网杆越近 当然这只是理论 再说了由于这个脉冲群的宽度最大也不过几毫秒 可能对于鱼儿这种反应速度不是很高的动物来说 不能体现出间隔的效果来吧 但却可以做到更节能的目的 你认为不是嘛(因为就像动画一样 你50帧和25帧对于人眼来说好像区别不大啊 帧数少了 岂不是可以节省带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