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效率估计很难做的高啊,自驱动应该还可以效率
我现在做的,自驱同步整流,满载时板端效率只有78多点,230V输入。50%负载时最高只能达到80%。
主要发热部件用手摸,感觉还是整流部分,难道是整流MOS是假货??
感觉不理想啊,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Z版,你在发几贴也就是司令啦。
加油,Z叔叔。
先恭喜论坛里面又多了一个司令啊!
关于楼主这个问题,还希望Z叔叔详细解答一下啦!
考虑到怕驱动电压过高损坏MOS,整流管和续流管都采用了电容分压的驱动方式。
整流管的驱动波形很好,10V左右的方波上下沿都比较陡峭,续流管下降沿有一定的斜度,好像这个斜度调不了,始终是存在的。因为用了电容分压驱动,所以好像电荷保持电路就不能采用了。
肖特基,80%左右,81%都很难。
做有源箝位+自驱同步,大于86%。不要有源箝位也能这么多
以前一直没调试过,没什么经验,你至少给我了一个调试的大概目标,谢谢逍遥兄!
这个效率算不算前面NTC、共模电感和整流管的损耗呢?
整机效率。不带PFC。
用有源箝位,可以用自驱。
不用有源箝位,同步整流的驱动稍微复杂一些。特别要考虑轻载进入DCM时的驱动。
学习...
用有源箝位后,是不是就可以省掉复位绕组了?
我现在的情况:
变压器ERL35,初级0.45,64匝,次级0.6*6,3匝,复位绕组和初级绕组双线并绕,没有采用三明治绕法,工作频率66KHZ,自驱同步整流,储能电感铜线1.3*3,30uH,220V输入时,满载整机效率82.2%
储能电感是采用现成的30uH的,我实际计算的结果是16uH左右。就是感觉效率还是没达到心理要求。请前辈指导指导。
是的,省掉了复位线圈
省掉复位绕组,变压器结构就简单很多了,可以采用分层绕法降低漏感,漏感能量又能有效利用,效率应该能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具有有源箝位功能的芯片价格好像都比较贵。电路成本可能要高好几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