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和朋友谈逆变器的事情,他打算投身逆变器行业,但是所在公司有一定的阻力。交谈中对逆变器产生了一点兴趣,就又从网络上搜了点资料来看。有点感想记录下来。
逆变器就是简单讲就是直流变交流了。
为什么要逆变器?
为了给市电设备供电,要用220V交流点,但是有些设备只能提供直流电,例如汽车的供电输出是24V,还有更典型的应用是光能发电-(光伏发电PhotoVoltaic Sys-tem,简称PVS),直接得到的电压都是直流的,要想应用,必须送到电网,那就只能直流变交流了。
怎么变?
直 流怎么变交流呢,看上去蛮神奇的事情,其实方法很简单的,让通过一个电感线圈的电流的方向周期性变化就可以了。那么如何改变电流的方向呢,牛叉的H桥实现 了这一功能,H的4个角分别由一个开关控制,当只有对角开关导通时,电流就会形成同路,假设电流只能从上面向下流,那么电流从左上到右下和右上到左下流经 中间部分时的方向就是相反的,如果这里接一个升压变压器的话,在输出端就可以得到一个交流的点压了。
逆变器国内现状:
这个最让人难过了,每每观察国内外现状的时候,总会看到国内技术落后于国外的原因是效率问题,而总有个坎那就是90%,一般都说过内的低于90%,国外的标准高于90%。
回 到朋友的话题哪里,他所在公司在佛山,是个小型加工公司,生产逆变器,功率从几十瓦到数千瓦。公司内只有一个硬件技术工程师,是和老板一起创业的,朋友进 入公司是想做软件开发的。但是此硬件工程师讲,在广州也只有3家公司能够写出逆变器的代码,而不愿意我的这位朋友去开发,认为风险太大。然而他们公司所用 的软件模块都是从外面买来的,即集成单片机等数字控制电路的一个控制板,其实就是逆变器的核心部分了,而他们公司的工作就是设计功率管部分电路。每个月花 几万块钱去买控制模块,利润低得不行,而这也是老板想让他来的原因。
这里有几点:
1. 老板完全不懂技术
2. 不清楚这个硬件工程师与控制模块采购中间是否有回扣
3. 如果属实,广州只有3家公司能写出逆变器程序,那国内的技术现状也太凄了
4. 小公司的发展模式,只要有钱赚j就OK了,想发展,想去掌握技术,但是害怕承担风险而选择维持现状,进而阻碍了技术的发展。
5. 如果确实只有3家或者再多点公司能写出代码的话,那么这些公司只需要去卖控制模块就好了,就能赚很多钱了。逆变器公司希望维持现状,也就不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承担更大的风险去开发新产品了,软件公司更不愿去开发新产品了,他们在数钱呢。
6. 这种软件硬件单独发展的局势,对行业技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精通H桥硬件的在一线工厂,精通逆变核心技术的在软件公司。不能兼顾两者很难把产品做到最优,公司也总受制于人,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7. 这个利益关系网的发展结果就是阻碍国内逆变器行业的发展。
8. 现状就是,产品能用就行,实在满足不了需求了,再去更新,再做新的研发。那就是一次新的洗牌过程。这种被动的,**的,畸形的发展状态在很多领域都存在。
逆变器有那么难吗?如何逆变器性能的好坏,如何去评估?
直观上考虑,逆变器的输出越像正弦波越好,频率越接近50Hz越好。
性 能上讲,各种保护电路越可靠越好,逆变器能够快速的完成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的话,则就能更好的保护用电器,也会保护逆变器本身。增大功率的话,H桥上的管 子流过的电流就会增大,散热和保护就变得必须,对管子保护得越好,产品的可靠性也会越好。但是这些越好付出的代价就是产品的价格越高。
还好消费电子类还有有点发展,拿手机来说,前两年,联发科,山寨手机风靡了全国各地,双卡双带,大屏幕,大喇叭等,只为了挣钱,能卖出去,有市场就好。但 是随着这两年手机市场的火爆,真正的大牛才被沉淀下来,像华为,中兴等手机商逐渐退出低价位的智能机,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小米手机其实不 错的,只看配置,看它出现的时间,可以看出我们能做到,只是没有去做。
就像逆变器行业,我们能把逆变器做好,能做出效率高于90%的产品。只是现在,似乎没有那个必要,没人去做。另外做出来成本会较高,市场反而会不好。因此 就在这个90以下了。随着低碳,节能,环保等等的发展,相信我国的逆变技术一定会得到良性的发展。当然只会有其中一部分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公司会最终存活下 来。
谁能留下来呢?看谁先迈出第一步了,看谁看得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