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电保护,这个图对吗?有人用过没有?

全部回复(19)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现在还没有回复呢,说说你的想法
我怎么觉得这个像DSP里面为解决上电时序的问题而做的一个电路,不过二极管是要反过来
50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500; this.alt='这是一张缩略图,点击可放大。\n按住CTRL,滚动鼠标滚轮可自由缩放';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42/1150975405.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0
回复
提示
@smartway
我怎么觉得这个像DSP里面为解决上电时序的问题而做的一个电路,不过二极管是要反过来[图片]500){this.resized=true;this.width=500;this.alt='这是一张缩略图,点击可放大。\n按住CTRL,滚动鼠标滚轮可自由缩放';this.style.cursor='hand'}"onclick="if(!this.resized){returntrue;}else{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42/1150975405.gif');}"onmousewheel="returnimgzoom(this);">
请问下面的三个二极管是什么道理??
0
回复
提示
@b.r.g.j.wallace航天电源
我觉得不对;C1充的电荷没有作用.谁有见解说一下.
个人理解,还望各位给批评指正:
掉电保护功能是GJB181中对电源特性的一个小试验.
对于你所提供的电路图,我没有研究过,个人理解是:正常通电时,电容充电,电压达到外部供电电压减去二极管的压降的电压值(当然,二极管的压降很低,对于后端的电源处理来讲,正常工作不成什么问题).当外部电源突然产生掉电现象时(当然时间很短),由电容进行放电,给后续系统提供一个可以工作的电压,电容放电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容值的大小,一般来说,要将近F的值(我曾经见过人用0.24F的).当外部电源供电正常时,电容继续充电,从而完成掉电保护的功能.对于各个器件的作用个人认为:
D1和D2都是防止在电源掉电时,电容放电反馈到前端电源,从而对前端电源产生破坏.
在外部电源工作正常,而此时电容还处于放电到充电的瞬间时,外部电源通过D2,电压于C上的电压不一致,必然要有一个可以器件来平衡之间的电压,R的作用就体现出来,通过电流产生压降,从使电容渐渐充电.D3的作用也使如此,当外部电源正常时,电容右端的电压比D1右端电压低,有了D3,可以防止电流向C流,从而达到保护C的作用.
以上只是个人己见.不知对否?
掉电保护功能是GJB181中对电源特性的一个小试验.
对于你所提供的电路图,我没有研究过,个人理解是:正常通电时,电容充电,电压达到外部供电电压减去二极管的压降的电压值(当然,二极管的压降很低,对于后端的电源处理来讲,正常工作不成什么问题).当外部电源突然产生掉电现象时(当然时间很短),由电容进行放电,给后续系统提供一个可以工作的电压,电容放电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容值的大小,一般来说,要将近F的值(我曾经见过人用0.24F的).当外部电源供电正常时,电容继续充电,从而完成掉电保护的功能.对于各个器件的作用个人认为:
D1和D2都是防止在电源掉电时,电容放电反馈到前端电源,从而对前端电源产生破坏.
在外部电源工作正常,而此时电容还处于放电到充电的瞬间时,外部电源通过D2,电压于C上的电压不一致,必然要有一个可以器件来平衡之间的电压,R的作用就体现出来,通过电流产生压降,从使电容渐渐充电.D3的作用也使如此,当外部电源正常时,电容右端的电压比D1右端电压低,有了D3,可以防止电流向C流,从而达到保护C的作用.
以上只是个人己见.不知对否?
0
回复
提示
@马儿不吃草
个人理解,还望各位给批评指正: 掉电保护功能是GJB181中对电源特性的一个小试验. 对于你所提供的电路图,我没有研究过,个人理解是:正常通电时,电容充电,电压达到外部供电电压减去二极管的压降的电压值(当然,二极管的压降很低,对于后端的电源处理来讲,正常工作不成什么问题).当外部电源突然产生掉电现象时(当然时间很短),由电容进行放电,给后续系统提供一个可以工作的电压,电容放电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容值的大小,一般来说,要将近F的值(我曾经见过人用0.24F的).当外部电源供电正常时,电容继续充电,从而完成掉电保护的功能.对于各个器件的作用个人认为:D1和D2都是防止在电源掉电时,电容放电反馈到前端电源,从而对前端电源产生破坏.在外部电源工作正常,而此时电容还处于放电到充电的瞬间时,外部电源通过D2,电压于C上的电压不一致,必然要有一个可以器件来平衡之间的电压,R的作用就体现出来,通过电流产生压降,从使电容渐渐充电.D3的作用也使如此,当外部电源正常时,电容右端的电压比D1右端电压低,有了D3,可以防止电流向C流,从而达到保护C的作用. 以上只是个人己见.不知对否?
正常情况下充电,C的极性是左正右负,但是掉电时D2,D3均是反向偏置,根本无法实现放电.
0
回复
提示
@马儿不吃草
个人理解,还望各位给批评指正: 掉电保护功能是GJB181中对电源特性的一个小试验. 对于你所提供的电路图,我没有研究过,个人理解是:正常通电时,电容充电,电压达到外部供电电压减去二极管的压降的电压值(当然,二极管的压降很低,对于后端的电源处理来讲,正常工作不成什么问题).当外部电源突然产生掉电现象时(当然时间很短),由电容进行放电,给后续系统提供一个可以工作的电压,电容放电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容值的大小,一般来说,要将近F的值(我曾经见过人用0.24F的).当外部电源供电正常时,电容继续充电,从而完成掉电保护的功能.对于各个器件的作用个人认为:D1和D2都是防止在电源掉电时,电容放电反馈到前端电源,从而对前端电源产生破坏.在外部电源工作正常,而此时电容还处于放电到充电的瞬间时,外部电源通过D2,电压于C上的电压不一致,必然要有一个可以器件来平衡之间的电压,R的作用就体现出来,通过电流产生压降,从使电容渐渐充电.D3的作用也使如此,当外部电源正常时,电容右端的电压比D1右端电压低,有了D3,可以防止电流向C流,从而达到保护C的作用. 以上只是个人己见.不知对否?
我感觉您的分析是对的!这个图我感觉是对的!
0
回复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