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忙于工作,已经很久没空更新博客,刚好最近在回顾一些论文,顺便将其进行笔记。BLIP2的目的是希望将现有可用的(预训练好的)视觉编码器和LLM中进行融合得到MLLM,而如何将视觉语义向量和LLM进行融合是一件极具有挑战性的工作。LLM是以文本语义为目标进行训练的,而视觉编码器是以视觉语义为目的进行训练的,视觉语义即便经过了语义对齐,如通过CLIP等方式进行跨模态语义对齐,其语义和LLM之间也会存在较大的区别,如何融合这两种语义信息,是MLLM模型必须解决的问题,而BLIP2 [1]就提出了采用Q-Former的方法进行解决。
不过在深入介绍BLIP2的内容之前,我们不妨先卖个关子,先给自己10分钟思考,如果让我们设计一个简单的融合视觉语义和LLM语义的方法,我们会怎么做呢?笔者能想到的方法,会类似于LLaVA [2],通过Image/Video Caption模型对图片/视频进行文字描述(场景、事件、实体等等),然后利用LLM,在合适的prompt下对这段文字描述进行总结后,输入到LLM中作为输入,从而间接地引入了视觉语义信息到LLM中,流程可见Fig 1.所示。这种通过视觉Captioner间接地将视觉语义转换成文本语义(语义转换阶段),然后通过Prompt+LLM的方式更好地适配文本语义(语义适配阶段),最后将其作为目标LLM的输入从而构成MLLM的方法(语义融合阶段)。这种思路直接且容易操作,但是其缺陷也很明显,这里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信息损失,最终的MLLM模型对原始视觉的细粒度信息无法感知,这显然严重限制了MLLM的上限。
Fig 1. 一种朴素的,通过Captioner间接地将视觉语义转换成文本语义,通过prompt+LLM的方式进行合适的语义适配后,作为目标LLM的输入,从而构成了MLLM。
不过这种思路是可以进行扩展的,其实在以上的三个阶段中,信息损失最为严重的就是语义转换阶段和语义适配阶段,如果我们对视觉语义的转换不是以文字描述的形式,而是语义向量的形式,会不会信息损失控制得最少呢?同时,对于语义适配的过程,我们不采用“硬prompt”,而是可学习的“软prompt”是不是也能进一步提升效果呢?其实这也就是BLIP2中的Q-Former的主要思路了,Q-Former主体如Fig 2.所示,图片通过预训练好的图片编码器进行特征提取后得到视觉语义 。我们给定K个可学习的"软prompt",在此处称之为"Learnable Queries",符号表示为,这些prompt的作用类似于prompt tuning [3]中进行下游任务迁移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视觉语义到文本语义的迁移,从而产出的Transferred vision representation可表示为 ,则可以作为输入,喂给后续的LLM。为了让 包含有充分的视觉语义,Q-Former采用了交叉注意力机制(Cross Attention, xattn)融合图片语义和可学习Q,公式如(1)所示。
总结来看,Q-Former和Fig 1.提到的朴素方法其实可以类比,Learnable Queries可以类比为对文字描述进行总结的prompt词, 而产出的Transferred vision representation可以类比经过LLM总结后的文字描述。
Fig 2. BLIP2中的Q-Former的基本组成。
Q-Former进行视觉语义表征迁移的方式,其实是受启发自Flamingo [4] 中的Perceiver Resampler的设计,此处毕竟不是Flamingo的主场因此不打算对其进行展开介绍,但是笔者觉得有必要对Perceiver Resampler的设计进行简述,会加深读者对Q-Former的理解,如Fig 3所示,由于Flamingo是对图片、视频进行处理的,因此Perceiver Resampler需要将可能变长的视频帧信息转化为固定大小长度的特征,否则过长的视频帧会大大加大后续LLM的计算负担。Perceiver Resampler考虑采用learnable latent queries作为交叉注意力中的Q,而将视频帧/图片帧进行特征提取后展开表示为 ,和Q拼接起来作为交叉注意力中的K和V,通过这种方法将learnable latent queries对应位置的Transformer输出作为视觉特征聚合表示,这样变长的视频帧特征就规整为了固定大小的特征,方便了后续的处理。
Fig 3. Flamingo中Perceiver Resampler的设计。
到此为止我们算是对Q-Former的设计初衷和设计进行了介绍,接下来才开始对BLIP2这篇工作进行整体介绍,我们要如何训练Q-Former呢?BLIP2的训练分为两个阶段,如下所示。
第一阶段,训练Q-Former实现跨模态表征的语义融合第二阶段,将训练好的Q-Former和LLM进行结合,实现MLLM在第一阶段中,为了对Q-Former进行充分训练,作者精妙地设计了三种类型的损失,分别是对比损失(Image-Text Contrastive Learning, ITC),匹配损失(Image-Text Matching, ITM)和生成损失(Image-Grounded Text Generation, ITG),如Fig 4.所示,Q-Former的训练数据是图片——文本对,其中视觉输入Q和文本输入T共用一个自注意层,即是将Q和T拼接起来后输入到自注意层中,通过不同的mask去选择QT之间是否需要注意力交互,mask的具体生效机制见 [5]。让我们回到Q-Former,我们将文本输入[CLS]对应Transformer的输出记为 其中N NN为batch size, ,那么以下是各种损失的组成:
1、 对比损失 ITC:
sim_matrix = matmul(E_V, E_T, transposed_Y=True) # output (N, K, N)
sim_matrix = reduce_max(sim_matrix, axis=1) # output (N, N), maxpool for a best text-vision matching
dig_label = tensor(list(range(0, batch_size))).reshape(batch_size, 1)
itc_loss = cross_entropy_with_softmax(sim_matrix, dig_label)
2、匹配损失 ITM:
pos_score = model(Q, T) # positive sample score, output (N, 1)
neg_score = model(Q, T_neg) # negative sample score, output (N, 1), T_neg could be the hard negative sampled at ITC stage
itm_loss = mse(pos_score, 1) + mse(neg_score, 0)
其中的T_neg
为负样本文本,可以参考ALBEF [6] 的工作进行难负样本采样,在此不赘述。
3、生成损失 ITG:
logits = model(Q, T, mask) # output (N, S, 1)
itg_loss = cross_entropy_with_softmax(logits, gt_char_label)
由于自注意力层的输入是QT的拼接,在不同损失中需要考虑不同的掩膜类型,mask的作用形式见公式(1)所示。在ITC损失中,Q见到T或者T见到Q都会带来信息泄漏,因此需要控制mask使得Q只能和自身交互,T同样,mask形态如Fig 4 (b3)所示。在ITM损失中,Q和T需要进行交互以进行细粒度学习,因此其掩膜为全unmask状态。ITG损失中,由于提前见到文本T的全文将会带来信息泄漏,因此需要保证预测当前token的时候,只能和该token之前的token进行交互,而Q则全文皆可见,因此mask形态如Fig 4 (b2)所示。
Fig 4. Q-Former的训练过程有ITC、ITM和ITG三种损失构成。
待第一阶段训练好后,可将第一阶段的产出 通过FC层连接到LLM作为视觉语义输入,如Fig 5.所示,即为第二阶段训练。此时根据LLM的类型(decoder-only模型、encoder-decoder模型)可选择不同的建模方式,在decoder-only模型中,给定后直接对文本进行预测,而在encoder-decoder模型中,则需要将文本信息划分为两段A/B,LLM encoder只喂和文本A,在LLM decoder模型中对文本B进行预测。此时,由于LLM的参数固定,只需要更新FC层的参数即可。
Fig 5. BLIP2第二阶段训练,联合LLM进行生成式目标预训练。
作者在实验中,对BLIP2的zero-shot能力进行测试,如Fig 6.所示,在多个任务上,BLIP2在引入更少额外待学习参数的前提下达到了更好的zero-shot效果。如Fig 7.所示,BLIP2在VQA任务中和多个SOTA模型性能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底座的视觉模型参数量更大(ViT-L -> ViT-g),LLM参数量更大(OPT 2.7B -> OPT 6.7B),随之带来了BLIP2性能的稳定提升。我们同时肯定也会好奇,Q-Former这种引入视觉语义向量的方式带来的收益,作者也对第一阶段的训练进行了消融试验,如Fig 8.所示,引入了第一阶段进行语义迁移后,能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
Fig 6. BLIP2在更少待学习参数的前提下,在多个任务上达到了更好的zero-shot效果。
Fig 7. BLIP2在VQA任务中,和各种SOTA模型的对比,我们发现底座的视觉模型参数量更大(ViT-L -> ViT-g),LLM参数量更大(OPT 2.7B -> OPT 6.7B),随之带来了BLIP2性能的稳定提升。
Fig 8. 以VQA试验为例,进行消融试验,验证Q-Former第一阶段训练带来的收益。
BLIP2引入Q-Former进行视觉语义到文本语义迁移的方式是具有启发性的,但是作者在论文中也说明了当前BLIP2的一些缺陷,由于训练过程中仍然是单个图片—文本对的形式进行的,BLIP2模型缺少in-context learning的能力,同时由于采用了固定的LLM模型,BLIP2集成了LLM的固有缺陷,比如幻觉、毒害性等,后续如何进行MLLM的联合训练仍然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开放性问题。
Reference
[1]. Li, Junnan, Dongxu Li, Silvio Savarese, and Steven Hoi. “Blip-2: Bootstrapping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 with frozen image encoders and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preprint arXiv:2301.12597 (2023). aka BLIP2
[2]. Liu, Haotian, Chunyuan Li, Qingyang Wu, and Yong Jae Lee. “Visual instruction tuning.” arXiv preprint arXiv:2304.08485 (2023). aka LLaVA
[3]. Lester, Brian, Rami Al-Rfou, and Noah Constant. “The power of scale for parameter-efficient prompt tuning.” arXiv preprint arXiv:2104.08691 (2021). aka Prompt Tuning.
[4]. Alayrac, Jean-Baptiste, Jeff Donahue, Pauline Luc, Antoine Miech, Iain Barr, Yana Hasson, Karel Lenc et al. “Flamingo: a visual language model for few-shot learning.”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35 (2022): 23716-23736. aka Flamingo
[5]. https://blog.csdn.net/LoseInVain/article/details/116137177, 《Transformer代码随记》
[6]. https://blog.csdn.net/LoseInVain/article/details/122735603, 《图文多模态语义融合前的语义对齐——一种单双混合塔多模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