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文章讨论过环路补偿问题,我们今天将通过一些简单的公式、图示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需要将每个频率点的增益计算的非常准确,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个趋势,在趋势的基础上配合手动的调试来完成设计。
一、开关变换器环路控制理论和稳定性判据
开关变换器的环路控制
基本开关变换器的环路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看到输入电压并不是功率级输入,而是控制系统的电压。功率级的输出电压通过分压电阻分压后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因为参考点电压一般不会变动,输入电压的变化其实是扰动电压。控制对象通常是PWM比较器、开关级、输出滤波器等,补偿器通常是误差放大器,由一些阻容器件构成的零极点补偿,补偿器的输出通常为控制量。
负反馈理论
图为负反馈逻辑框图,开环增益定义为沿着反馈通道总的增益量,即为图中各个模块之积;闭环增益为,在整个环路闭合的时候,输出于控制输入之间的关系。我们通常将的波特图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波特图,通过分析波特图来判断闭环传递函数的稳定性,也就是判断闭环反馈环路的稳定性。
波特图稳定性判据的安全余量
环路补偿的目的:闭环稳定,动态响应快,包括负载动态和输入电压波动。系统的bode图通常使用对数坐标图,以下是bode图识别穿越频率、相位、增益的方法:
1、穿越频率:增益为0dB时,对应的频率;
2、增益裕量:当相延为180°时,距离0dB的增益裕量;
3、相角裕量:增益为0dB时,相较距离180°的相位延迟。相角裕量>0°时可以避免系统震荡,减小相交裕量系统反应会更加快速,但是相角裕量太小的话系统稳定性会变差。
通过对开关传递函数计算,得到增益裕量和相位裕量:
工程上一般要求:
1、增益裕量<-6dB
2、相位裕量>45°
二、全桥变换器及其频率特性分析
电压模式控制全桥变换器
电压模式的变换器可以分为三类:升压型、降压型、升降压型。每种变换器的环路特性不一样,在设计补偿器的时候要注意。本篇文章以隔离降压型变换器为基础进行环路补偿分析。
PWM比较器通过控制信号和斜坡电压比较产生占空比。控制信号既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模式控制的斜坡信号由内部时钟产生,而电流模式控制的斜坡信号本质上时电流信号的放大。
电压模式控制的传递函数:
可以得到所有零极点位置:
分子为零ESR零点:
分母为零LC双重极点:
全桥变换器波特图:
分析之前,我们回顾一下单个零极点的特性:单极点位置,增益曲线会以20dB/dec衰减,相位降低90°;单零点位置,增益曲线会以20Db/dec增加,相位提升90°。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要点:
1、低频增益,在系统中我们为了抑制中低频纹波,我们希望有较大的低频增益;
2、在flc处出现了由后置滤波器LC产生的双重极点,增益以-40Db/dec斜率衰减,同时伴随者180°相移,会导致系统不稳定或震荡;
3、在fesr处出现了由输出电容ESR产生的单一零点,使用ESR非常低的电容,可以将零点位置会移到频率很高的位置。
此外系统还包含一个源极点,及S=0.
三、3型补偿网络及其设计策略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电压模式的全桥变换器有一对LC双重极点,电压模式控制的变换器我们一般使用3型网络补偿,因为3型网络可以提供两个零点用于抵消LC双重极点,而2型补偿器只能提供一个零点和一个极点,以及一个初始极点,一般只能用于电流模式控制变换器,因为电流模式变换器没有LC双重极点。
图中3型补偿器的传递函数:
假设C1>>C3
可以得出零极点位置:
根据传递函数做出3型补偿网络波特图
3型补偿网络提供了一个初始极点,2个零点和2个高频极点。
当需要补偿的相位超过90°时,则需要3型补偿器,他在2型补偿器上增加了一个零极点,理论上可以将相位提升180°。
3型补偿器经常应用在电压模式控制或者直接占空比控制的变换器中,因为我们需要2个零点来抵消掉LC滤波器的双极点。
四、全桥变换器中3型补偿网络设计实例
根据前面的公式,利用MATHCAD做出该模型的波特图
设计参数:
VIN=48V
VOUT=12V
IOUT=30A
Fs=200kHz 开关频率
Vref=1.5V
Vramp=2V
Lo=2.2uH
Co=2000uF
Resr=0.05ohm
Ro=Vo/Io=0.4ohm
n=Np/Ns=5/4
传递函数:
设置补偿网络零极点位置
已知控制对象前桥的零点fesr和双重极点flc位置
设定穿越频率为开关频率的1/6,即
根据3型补偿器设计策略,环路补偿网络需要放置的零极点位置为:
这里,我们将第二个极点放置在1/2开关频率出:
R1的典型值在2k~100k之间,取10k:
在计算出各个参数之后,我们就能画出最终的环路bode图:
传递函数:
将补偿器加入系统环路中,将两个传递函数相乘:
从图中我们可以读出穿越频率为31.733kHz,相位裕度为64.752°,满足工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