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系统架构和控制算法在此就不再做介绍了,可以参考第一篇文章。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调试过程中的踩坑。
踩坑3、PFC输出电压动态调整
因为我们LLC的输出电压是200-800V,也属于宽范围输出了,像很多大功率充电桩,次级会采用全桥拓扑架构,由于成本原因,我这个依然采用的LLC架构。如果有了解LLC,应该都知道LLC只有工作在谐振点附近效率才是最高的。我的谐振点频率设置的80K。
我的控制算法里面,我的LLC工作的PWM和PFM模式下,切换频率为220k(再快MCU就算不过来了,此时好怀念DSP)。在200K一下工作在PFM模式,在200的时候工作在PWM模式。
重点来了(调试时摸索的经验):
(1)初始时,我PFC电压设置为400V,当LLC输出电压为200V的时候,工作在谐振点的右侧,开关频率达到220K,这个时候进入了PWM模式,满载的时候开关损耗非常大,看下图的驱动和MOS管的DS之间的波形就知道了,特别是DS之间的波形,这个硬开关简直太难受了(黄色的是驱动,绿色的是DS)。
(2)调整LLC变压器的比例,调整增益,让低压输出的时候轻载允许在PWM模式,重载的时候切换到PFM模式(其实只要扇热能ok,都好说,效率低点也没多大关系☺)。
(3)PFC电压就根据输出电压进行实际调整,LLC在200V输出的时候,PFC电压调整到370V,LLC在300V输出的时候,PFC电压调整到380V。800V输出对应的PFC电压在计算下就出来了。
(4)那么我踩的坑就体现出来了,成本考虑,电容我用的450V的,导致800V输出的时候,LLC的增益达不到了,只能带1A的电流(郁闷死了)。
(5)没办法,这个成本和性能始终是成反比的,PFC的电容只能果断换500V的,LLC在800V输出的时候,PFC电压调整到了480V。终于OK了。驱动和DS的波形看着顺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