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aofu:
响应者少,自己顶一下:以下是我思路:用普通3千瓦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呈Y型连接.定子绕组的每一相与380V电源之间串双向可控硅.所以采用双向可控硅,是因为想每相只用一个可控硅.如果用单向可控硅,交流电正负两个半周须用两个,以保证正负半周各有一个对应导通.其触发电路也较为复杂.但分开控制的话,双向的不如单向容易.触发信号用光耦合器传递给可控硅的门极,实现强、弱电之间的隔离.触发信号利用单片机产生,并利用单片机一个输出线作为触发信号的输出端口.三相电源需要占用单片机的三条输出线.另外,三相电源必须与单片机的输入端口连接检测三相电源每相的过零时刻(检测过零信号).具体触发原理是:从每相过零开始计时,也就是对单片机中的定时器设置初值,并立即开始计时,直至定时器溢出时,产生中断请求,对应一相的信号输出端出现有效触发信号,可控硅受到触发后导通.这样的触发方式是是从过零时刻开始计时,待触发信号出现时,380V电源肯定已经过了作为基准的零点,至于过了零点多远,与定时器的初值有关,定时越长,距离基准零点越滞后,距离该半周下次过零的时间也越短,定子绕组通电时间(该半周内)也越短,电动机转速下降也越多.显然,这种方式下,可控硅导通时,交流电源处于非零值.加于绕组两端的电压不是正弦波,波形必然畸变导致绕组额外发热并产生噪声.从定量关系看,交流电两个过零之间的时间间隔是10毫秒,即相当于工频周期的一半,所以,对定时器设置初值的取值范围应当在0到10毫秒之间.其实,若取0或10毫秒,相当于每次都在过零时刻触发,如此加载绕组上的是全部电压,等效于可控硅短路,电动机相当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其转速等于额定转速. 若每个半周内,都在大于0毫秒而小于10毫秒之间触发一次,但每次通电持续时间和出现的时刻是可变的.则就可调整电动机的速度. 这种方案的好处是简单,电路好理解,效果也满足一般的使用场合.缺点是波形不良,造成干扰和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