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双管正激:计算,经验,电路图,PCB 请斧正

双管正激的显著优点:(摘自 开关电源设计 第二版 Abraham

1,  关断时,每个开关管仅承受一倍直流输入电压;

2,  关断时,不出现漏感尖峰。  

第一个优点,是两个二极管实现钳位,容易理解。 第二个优点,我想了想,根本原因是:初级绕组同时励磁传输能量以及磁复位,不存在单管正激初级绕组和磁复位绕组不可能完全耦合的情况,等效为初级绕组和磁复位绕组实现了理想的完全耦合,所以无漏感尖峰问题。

 

陆续搞过LLC,反激,BUCKBUCK-BOOST,单管正激,有源钳位单管正激。其中反激搞得最多。却一直没机会玩玩双管正激,前段时间,比较空闲,机会来了。

 

由于是第一次做双管正激电源,请兄弟们斧正

我把过程和步骤详细罗列出来,供没搞过光管正激的兄弟参考,。

第一次尝试双管正激电源,输入176-264V~,输出24V10A

变压器设计:

磁芯:EC3540  窗口面积:Aw=125平方毫米  磁芯中柱截面积:Ae=95平方毫米

开关频率,假定Fs=50kHz,周期 T=1/Fs=20us,最大占空比 Dmax=0.4,最大导通时间Tonmax=T*Dmax=8us.

1,算初级绕组Np: Np=Vin*Tonmax/(ΔB*Ae)=250*8/(0.2*95)=105Ts

最小输入电压按250V

Vin,单位V; Tonmax,单位us; ΔB,单位T,特斯拉; Ae,单位平方毫米. 

反激我也按这个公式算,不过ΔB的话,小功率我一般取到0.3左右,初级好少绕几圈.

2,算初级等效平顶波电流值:Ipft-p

   Pin=Pout/0.8=240/0.8=300=Vin min* Ipft-p* Dmax

   Ipft-p=300/( Vin min* Dmax)=300/(250*0.4)=3A

3,算初级电流有效值:Irms-p= Ipft-p*Dmax=3*0.4=1.9A

4,算初级绕组需要的漆包线面积:按找5A/平方毫米计算,Sp=1.9/5=0.38 平方毫米

  初步选直径0.45的漆包线*2,面积为π*D*D*2/4=3.14*0.45*0.45*2/4=0.32 平方毫米

5,算次级电压Vs:Vs=(Vout+VF)/Dmax=(24+1)/0.4=62.5 V

6,算次级绕组Ns: Ns=Np*Vs/Vin=105*62.5/250=26.25 26

7,算次级电流有效值:Irms_s= Isrms=Iomax×Dmax=10*0.4=6.32A 

8,算次级绕组线径面积: 5A/平方毫米算,Ss=6.32/5=1.26 平方毫米

 初步选直径0.6的漆包线*4,面积为π*D*D*2/4=3.14*0.6*0.6*4/4=1.13 平方毫米

 

验证能绕下不:初级面积:105*0.32=33.6

             初级面积:26*1.13=29.38

             窗口面积:125 平方毫米

            绕组占窗口比例:(33.6+29.38)/125=0.504 

这个数值偏高,当时没太注意,结果才发现,这个比例确实太高,绕制变压器时,几乎绕满骨架,结果呢,导致:1,漏感更大 2,寄生电容更大 3,铜损更大 4,绕组散热更难

该换型号大点的磁芯,或者开关频率提高,减少匝数.

要是我再设计,自然冷却,绕组占窗口面积的比例,我会设计在0.2-0.3左右.对不?

 

输出滤波电感设计:

我用的铁硅铝磁环:27*11(外径*) 线径么,我没算,直接用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线径,0.6*4.

因为放得下,如果空间很受限制的,7-10A/平方毫米来计算我想都行,因为散热条件好,且磁损小.当然,空间足够,线粗点,效率高点是好事.

感量计算: 假定ΔI=Io/3=3.33AL=(Vs-Vo-VF)*Tonmax/ ΔI=(62.5-1-24)*8/3.33=90 uH

 

绕多少圈? 我偷懒,没去算,直接绕,然后测试下,一会就把电感样品绕制好.

顺便说下,反激变压器,我也不计算气隙的,偷懒,绕制好后,一边测,一边调整下气隙就行.

 

计算过程就这样了.然后是一些调试经验:

1,控制IC,最初我是用的3842,因为手上没38443845,结果遇到现象如下:输入电压较低时,3842会动作,占空比大于0.5,因为是双管正激,不能正常磁复位,导致电源 !......!.....的响,有些吓人,3844后就OK

2,负载带大时电源不稳定:TL431 R,K之间并联电容C26 增大为474解决(最初是104)

3,负载在轻载和重载切换,电源响应过慢的问题:R22,有最初4.7K调整为NC;R20,12K,调整为1K解决问题.

4,空载输出电压不稳的问题:3844 3,4脚间并联一101电容 以及输出加0.8W假负载.

加这个101电容,可以有效降低假负载的功率.101电容后,输出空载时,驱动信号改善了很多,就是连续性更好,不会一会有驱动,一会没驱动.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我也不知道,忘知道的兄弟指教.反正我不认为是斜率补偿的结果.

 

空载输出电压不稳的根本原因是输出空载,又没假负载的话,3844的供电电压不能保证.所以,如果是绕组供电,那么加假负载吧. 有单独VCC供电,就可以不加假负载.

5,输入电压为176V~,输出带载10A,输出电压会掉到23V,测试驱动,发现是占空比已经到达极限.根本原因,是输入最低电压的计算,176*1.414=248.86V,我直接取250V,是准确的.

一个是初级两个MOS管在导通时有压降,二是整流桥后的电容在放电时电压会下降,下降值,可以根据:I*T=C*V来计算.

所以心中有冰http://bbs.dianyuan.com/topic/730739

这个帖子中,最低输入电压时的计算: Vin(min)=180×0.9×2-20=209 VDC  

很有参考意义. 0.9,指电网向波动10%   20V,指整流桥后的电容放电阶段电压下降20V.计算确实需要细致,呵呵.

最终,我把变压器输入匝数减小为90TS,次级绕组调整为28TS解决问题。

6,我电路中,检测光耦U2 3脚的信号来做过流保护,我认为是不能实现的。但是,反激效果良好。 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对于正激:如果把光耦K端的电压设置得比较低,比如4V,那么输出带载在轻载和重载切换时,输出电压会波动过大;设置得比较高,比如20V,那么轻载和重载切换,输出电压会很稳定。但是,此时负载在轻载到重载,光耦第3脚的电压,就不怎么改变了。远不像对于反激,光耦K端电压设置为4V左右时,光耦第3脚的电压会随负载改变而改变,所以可以利用来实现过流保护。

7LF1  LF2电流值偏小,温升较高,需要增大规格。

8,初级的两个MOS,最开始我用的是7N60,温度很高,然后换为IPP60R199CP,输入功率直接下降9W,温度马上下来,立竿见影,呵呵。

初级的两个MOS是串联关系,所以需要Rds小点的MOS

这是效率对比:220V~时测试

MOS                输入功率  输出24V/10A  效率

7N60                299W           240W    0.803

IPP60R199CP         290.3W         240W    0.827

9,输出滤波电感,我绕制时,2,27TS 80uH,输入220V~,输出24V5A,效率85%

                        后来,3,38TS,160uH, 输入220V~,输出24V5A,效率85.7%

绕这么多,是以为手上的这个铁硅铝磁导率比较低,好像是75,要是是125,会更好.

10,初级的钳位二极管D6 D7,最开始我是用的HER207,后来改为FR207,关断时导致的输出噪声降低了很多.整机效率并没有降低.

11,3844MOS的布局,可以更优化下,减小驱动线路和电流检测线路的走线的.当时由于为了放置过流保护的那几个元件,弄成了这样。

 

最终,176-264 输出24V10A,输出纹波50 mV 噪声100mV 。噪声确实好过单管正激,更不用说反激。

 

附:电路,PCB图

电路图:24V10A V1.0 

PCB正面: 

PCB背面: 

 

全部回复(32)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power006
LV.5
2
2013-02-01 16:32
驱动变压器,忘了写:EE13,Φ0.18并绕,初级感量10mH
0
回复
2013-02-01 16:35
@power006
驱动变压器,忘了写:EE13,Φ0.18并绕,初级感量10mH
我就看看,不说话
0
回复
jiame2006
LV.7
4
2013-02-01 16:57
效率能做到多少呢?没有漏感尖峰是不是可以把吸收电路去掉了,效率能提高多少?学习了,谢谢
0
回复
power006
LV.5
5
2013-02-01 17:14
@jiame2006
效率能做到多少呢?没有漏感尖峰是不是可以把吸收电路去掉了,效率能提高多少?学习了,谢谢

效率这个问题,要看输入输出,和功率

也要和需求和成本折中考虑 不能只看效率的。

硬开关,一般80%多,软开关,一般90%以上。

没漏感尖峰,功率比较小,确实不需要吸收电路。初级我就没吸收,次级加了RCD吸收,以降低输出噪声。 加和不加吸收电路,效率影响不大,一般RCD或RC吸收,消耗的功率我估计在0.5W或者以下 不然电阻温度太高。 功率越大,当然R的功率更大。你去看看那些大功率的电源的吸收就会明白。

0
回复
老梁头
LV.10
6
2013-02-02 08:57
@power006
效率这个问题,要看输入输出,和功率也要和需求和成本折中考虑不能只看效率的。硬开关,一般80%多,软开关,一般90%以上。没漏感尖峰,功率比较小,确实不需要吸收电路。初级我就没吸收,次级加了RCD吸收,以降低输出噪声。加和不加吸收电路,效率影响不大,一般RCD或RC吸收,消耗的功率我估计在0.5W或者以下不然电阻温度太高。功率越大,当然R的功率更大。你去看看那些大功率的电源的吸收就会明白。
硬开关的双管正激效率我做的12V10也在89 90的样子
0
回复
2013-02-02 11:43
拿个板凳坐下来听讲
0
回复
2013-02-03 02:05
@老梁头
硬开关的双管正激效率我做的12V10也在8990的样子

这么牛啊!!


0
回复
power006
LV.5
9
2013-02-04 09:58
@老梁头
硬开关的双管正激效率我做的12V10也在8990的样子

做得真棒

加同步整流没?

0
回复
jbin_jb
LV.6
10
2013-02-23 01:24
学习
0
回复
zhenxiang
LV.10
11
2013-02-23 08:48
@jbin_jb
学习

这段时间也有点时间打算搞个双正激学学的,就以这个为蓝本了。

0
回复
ouyangluhu
LV.2
12
2013-02-23 22:06
PCB的铜皮画的挺好看的,怎么画的?
0
回复
power006
LV.5
13
2013-02-25 10:22
@ouyangluhu
PCB的铜皮画的挺好看的,怎么画的?
大面积铺铜
0
回复
陈芳
LV.4
14
2013-02-25 17:00
技术含量比较啊!
0
回复
jbin_jb
LV.6
15
2013-02-25 18:00
弱弱的问一下,正激电路可以做宽电源输入吗?
0
回复
power006
LV.5
16
2013-02-26 10:01
@jbin_jb
弱弱的问一下,正激电路可以做宽电源输入吗?

可以的

最大占空比,要在最低输入电压时设定。

0
回复
jbin_jb
LV.6
17
2013-02-27 09:08
@power006
可以的最大占空比,要在最低输入电压时设定。

有没有兄弟做过?

 

0
回复
风之崖
LV.4
18
2013-03-30 11:58
准备做   很好的借鉴!
0
回复
lifeng_tjpu
LV.1
19
2013-05-09 10:34
 你好,我根据你的电路仿真结果是这样的,两个MOS管的基极波形是这样的,蓝色的是上面的MOS管,红色的是下面的MOS管,下面的感觉正常,上面的很不正常,刚入门希望大师帮忙解决一下
0
回复
jbin_jb
LV.6
20
2013-05-10 16:09
好贴
0
回复
jacky_ccf
LV.4
21
2013-05-10 16:32

各位大侠,请教一个问题。双管正激+PFC,带满载150W时110输入有总效率有87%,220V有88%左右。

但是,空载功率有8W左右。请问有没有什么方法解决呢?

正常应该是多少W呢?

谢谢!!


0
回复
zhenxiang
LV.10
22
2013-05-10 17:26
@jacky_ccf
各位大侠,请教一个问题。双管正激+PFC,带满载150W时110输入有总效率有87%,220V有88%左右。但是,空载功率有8W左右。请问有没有什么方法解决呢?正常应该是多少W呢?谢谢!!
我觉得这个板子大面积的覆铜效果不好。
0
回复
btclass
LV.7
23
2013-05-21 10:29

牛B啊,整流桥用2个。

不错不错,功底很深。葵花宝典估计有7,8层了吧

感觉有个最大不足。下管S到采样电阻线老长了,不管欧不欧克,反正俺看上去就是感觉不爽。

另外驱动变压器以及周边设计参数不妥。

图腾输出必须加2个二极管。

另外驱动变压器匝数偏多,感量太大。控制在2-3MH即可。

原边474电容太大,开机会形成低频振荡。选择-0.1U即可,大了没意义。用的是COOL MOS嘛,很好驱动的。

还有弱弱的问,兄台是高富帅吧。。。,英飞凌的199R很贵的说。何况240W的功率用16N50之类管子搓搓有余,便宜又实用,关键还粉便宜。

最后,根据兄台的反馈参数来看,极点很弱,负载调整率应该不会表现太好。

以上仅3个代表个人意思。。。。如有误。。。共勉之。。。。

0
回复
wangjiudan
LV.5
24
2014-10-10 16:34
@lifeng_tjpu
[图片] 你好,我根据你的电路仿真结果是这样的,两个MOS管的基极波形是这样的,蓝色的是上面的MOS管,红色的是下面的MOS管,下面的感觉正常,上面的很不正常,刚入门希望大师帮忙解决一下
请问你用的是什么仿真软件?谢谢 
0
回复
zhaowenming
LV.6
25
2015-11-13 11:44
@btclass
牛B啊,整流桥用2个。不错不错,功底很深。葵花宝典估计有7,8层了吧[图片]感觉有个最大不足。下管S到采样电阻线老长了,不管欧不欧克,反正俺看上去就是感觉不爽。另外驱动变压器以及周边设计参数不妥。图腾输出必须加2个二极管。另外驱动变压器匝数偏多,感量太大。控制在2-3MH即可。原边474电容太大,开机会形成低频振荡。选择-0.1U即可,大了没意义。用的是COOLMOS嘛,很好驱动的。还有弱弱的问,兄台是高富帅吧。。。[图片],英飞凌的199R很贵的说。何况240W的功率用16N50之类管子搓搓有余,便宜又实用,关键还粉便宜。最后,根据兄台的反馈参数来看,极点很弱,负载调整率应该不会表现太好。以上仅3个代表个人意思。。。。如有误。。。共勉之。。。。[图片]
0
回复
afeia123
LV.1
26
2015-11-27 16:41

请问楼主

3,算初级电流有效值:Irms-p= Ipft-p*Dmax=3*0.4=1.9A 此公式是考虑设计为DCM模式,还是CCM模式?

 

0
回复
l669969
LV.2
27
2015-12-07 16:49
@afeia123
请问楼主3,算初级电流有效值:Irms-p=Ipft-p*√Dmax=3*√0.4=1.9A此公式是考虑设计为DCM模式,还是CCM模式?[图片] 
正激变压器只是传递能量,不储存能量,一般设计偏向考虑CCM,反激刚反之
0
回复
yuchuan
LV.5
28
2015-12-22 10:45
@btclass
牛B啊,整流桥用2个。不错不错,功底很深。葵花宝典估计有7,8层了吧[图片]感觉有个最大不足。下管S到采样电阻线老长了,不管欧不欧克,反正俺看上去就是感觉不爽。另外驱动变压器以及周边设计参数不妥。图腾输出必须加2个二极管。另外驱动变压器匝数偏多,感量太大。控制在2-3MH即可。原边474电容太大,开机会形成低频振荡。选择-0.1U即可,大了没意义。用的是COOLMOS嘛,很好驱动的。还有弱弱的问,兄台是高富帅吧。。。[图片],英飞凌的199R很贵的说。何况240W的功率用16N50之类管子搓搓有余,便宜又实用,关键还粉便宜。最后,根据兄台的反馈参数来看,极点很弱,负载调整率应该不会表现太好。以上仅3个代表个人意思。。。。如有误。。。共勉之。。。。[图片]
这个MOS管好像不是英菲凌的吧,应该是美格纳的吧!美格纳的这个型号的管子我用过!
0
回复
2017-04-12 14:51

原边用了4个68UF 400V,没用PFC电路,PFC很低吧,这种大功率似乎都要求PFC。

但你上管驱动G极倒是很有创意。

0
回复
麦浪7
LV.2
30
2017-10-15 13:52
@power006
驱动变压器,忘了写:EE13,Φ0.18并绕,初级感量10mH
楼主你好,最近做的也是双管正激24V5A的,只能带2A的载,并且两个管子发热厉害怎么解决一下,谢谢
0
回复
2018-04-18 08:31
@m13113017299
原边用了4个68UF400V,没用PFC电路,PFC很低吧,这种大功率似乎都要求PFC。但你上管驱动G极倒是很有创意。
留个记号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