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四月份,网上有人要我设计一款车充,输入是10--14V,输出恒压12V,最大电流3.5A,用于车充平板电脑。当时,我脑袋里迅速想到了两种电路结构,一种是sepic,一种便是四开关的buck-boost。对于sepic,需要两个电感,而对于四开关的buck-boost,非同步整流的需要两个mosfet,而同步整流的需要四个mosfet,并且,同步整流的,似乎只有linear有,并且价格是天价,再看非同步的,结构也不简单,并且,控制IC的成本也不低。所以,只好选sepic了。
之前没有做过sepic 的结构,于是网上搜索一下,大概弄清楚了基本原理,接下来就是选芯片了。对方希望的bom成本低于20元,这个在我看来算是定位比较高的了,于是,我决定去TI看看。进了TI的主页,我看见了右下角的在线设计软件,这个软件我似乎与当年NS官网的有些相似,但是NS当时似乎只针对LMZ系列的易电源。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输入了我的设计要求,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然后点击start design,就出现了下图的各个方案选项,当时有点惊奇,因为电路图、效率、占板面积和成本都给出来了,不过更让人惊喜的还在后面:
方案似乎是按照bom成本从低到高依次排列的,第一个是LM5022构成的耦合电感sepic,但是软件计算的效率只有83%,这么大功率下,这个效率太低了,发热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并且,耦合电感难以选到标准件,定制会是件麻烦的事情。于是继续往下看,看到了LM3478和LM3488构成的非耦合电感sepic方案。尽管在bom成本里面,3478比3488要高,但是必须说明,看这个bom成本意义不大,因为我们虽然选用了TI的控制芯片,但是不见得(不是不见得,是肯定不会)选用方案推荐的器件,所以,我只对比一下3478和3488的供货情况以及批量成本。最后得知,3478货源不错(我如何得知的就不便透露了),批量1K的话,不到RMB4元。大家可能觉得有点贵,20不到的总方案成本,控制IC就占了4元。但是确实很多时候是这样的,4块对于国产的IC那是天价,不过对于TI这种一线品牌的,算是中等价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