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能效电磁灶
刚才看了一下该标准。该标准不严格的是把锅盖的吸热温度与锅底等同起来,当锅内水温75度时,锅盖温度肯定没有75度。
这样的标准你要通过也很方便。把锅盖做得又厚又重,肯定能上1级能源标准。
当然你把锅盖去掉再测试,这是你电磁炉真实的热效率啦!(合理的是允许用不导热的材料如泡沫塑料做个临时锅盖,这部分的质量及吸热都不计入,也没有必要计入了,吸热是少之又少数,可以忽略了)。
<通过聚磁,一方面是对线圈盘下面的主板产生干扰,损坏主板。一方面,通过聚磁,防止线圈盘下面的磁力线泄露,影响电磁灶的效率>
这二句说法不对:1.通过聚磁,线盘下的磁力线被旁通而大部分不经过主板,减小了对主板的干扰。2.加不加磁条对电磁灶的热效率没有什么影响,这一点在商用灶上试验已经得到验证。
1988年家用电磁炉试品五台送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做型式试验。那时用DD820四管并联做功率管。热效率为83.5%,锅盖吸热不计算在内的。
按照GB 21456标准,因为把锅的水面线以上部分及锅盖的升温按水温升温来算,做出来的热效率是比较高的,比实际真实的要高出3到5个百分点,加上现在都用IGBT功率管,做好电路阻抗和磁路阻抗匹配,达到90%热效率是可以的,省心省事的做法是用半桥电路,线盘用铜不要省,达90%是很容易的,并且批量机的抽样检测都可以轻松通过。
如果一定要用单管模式,先把单管模式的工作波形搞到最佳,具体可以参照米山大师的单管波形,不然的话这方面损失的效率大概有2个百分点。
igbtsy老兄88年就开始研究电磁炉了,真的是这个行业难得的专家了。能坚持这么久而不换行业,真的很不容易。向你学习,还请不吝赐教。
当时将最终温度改成1min之后,就是因为目前市面上越来越多的电磁灶将技术集中在线圈盘中间区域的加热,为了降低成本,使得线圈盘的直径越来越小,就是靠最终拔电源的一刹那,靠水温的过冲,获得一个较高的热效率。但是,新标准将最终温度定在1min后,当时就是为了防止上述规避原标准的技术,因为经过1min后,锅内水温通过对流已经达到水温均匀,那时候的水温才是锅内的真实水温。但是,那样经过一分钟的锅体散热,却也影响了电磁灶的热效率值。
<并读取1min内最高温度读数t2>,这是原话。你没看清吗?
退一步讲,即使是读1min后的t2值,一般最高温是出现在断电关机后的8到20秒间,存余40多秒向环境损失的热也没多少,至多影响热效率1到2个百分点,难道你送检的机子没有一点富裕量就去送检了吗?
要是我肯定要给出2到3个百分点的富裕量。不然的话万一有个闪失或测试的误差,不就全功尽弃了吗?
你所说的问题是为了省成本减线圈尺寸。那是对用户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平底锅要求加热均匀,而不是集中在锅的中间某个区域,那是局部过热要烧糊锅内食品的。
再说线圈尺寸 小了就能提高热效率了吗?那是违反了电磁感应中磁路原理的,只会降效率而不会升效率。
做产品不是想越做越好,而是想着省这省那还能做好产品吗?
是的。我也同意的你的想法。所以我估计这次标准的修订就是为扼杀这种技术。正确引导电磁灶的节能技术。所以,我目前很感兴趣的是,自从将标准修订完后,各企业在研发高能效的电磁灶时,还有其它啥新技术,能让电磁灶热效率再次达到90%,。至少目前我做了很多款电磁灶的热效率试验,依据新标准去测试,就再也没有没有碰到过90%的电磁灶。
按照科学的、实是求是的做法,单管模式是不大可能达到90%的热效率的。
唯独半桥、特别是全桥是可以轻松达到的。怎么做我在上面的几个贴子中都说了。
举个例子:虎牌电饭锅售价4000以上,销路很好,难道国内厂家做不出这样性能的电饭锅吗?我想不是,还是观念问题。
家里及亲戚、朋友家的电饭锅、电压力锅、电水壶那是国内著名家电上市公司的,坏了送来维修护,才发现了几个设计之初就应当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为了省材料、省人工,参与了低价竞争而造成的,最终是用户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