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开关电源中高频磁性元件设计常见错误概念辨析(转摘)

秦海鸿,严仰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摘要:很多电源工程师对开关电源中高频磁性元件的设计存在错误的概念,其设计出来的高频磁性元件不能满足应用场合的要求,影响了研发的进度和项目的按期完成.基于开关电源及高频磁性元件设计经验,对一些概念性错误进行了辨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借鉴,顺利完成高频磁性元件的设计以及整个项目的研制. 关键词:开关电源;高频磁性元件;错误概念 1  引言     开关电源中高频磁性元件的设计对于电路的正常工作和各项性能指标的实现非常关键.加之高频磁性元件设计包括很多细节知识点,而这些细节内容很难被一本或几本所谓的“设计大全”一一罗列清楚[1-3].为了优化设计高频磁性元件,必须根据应用场合,综合考虑多个设计变量,反复计算调整.正由于此,高频磁性元件设计一直是令初涉电源领域的设计人员头疼的难题,乃至是困扰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电源工程师的问题.     很多文献及相关技术资料给出的磁性元件设计方法或公式往往直接忽略了某些设计变量的影响,作了假设简化后得出一套公式;或者并未交代清楚公式的应用条件,甚至有些文献所传达的信息本身就不正确.很多电源设计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接套用设计手册中的公式,或把设计手册中某些话断章取义,尊为“设计纲领”,而没有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思考,以及实验的验证.其结果往往是设计出来的高频磁性元件不能满足应用场合的要求,影响了研发的进度和项目的按期完成.     为了使电源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为此,我们针对在学习和研发中遇到的一些概念性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 2  一些错误概念的辨析     这里以小标题形式给出开关电源高频磁性元件设计中8种常见的错误概念,并加以详细的辨析.     1)填满磁芯窗口——优化的设计     很多电源设计人员认为在高频磁性元件设计中,填满磁芯窗口可以获得最优设计,其实不然.在多例高频变压器和电感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多增加一层或几层绕组,或采用更大线径的漆包线,不但不能获得优化的效果,反而会因为绕线中的邻近效应而增大绕组总损耗.因此在高频磁性元件设计中,即使绕线没把铁芯窗口绕满,只绕满了窗口面积的25%,也没有关系.不必非得想法设法填满整个窗口面积.     这种错误概念主要是受工频磁性元件设计的影响.在工频变压器设计中,强调铁芯和绕组的整体性,因而不希望铁芯与绕组中间有间隙,一般都设计成绕组填满整个窗口,从而保证其机械稳定性.但高频磁性元件设计并没有这个要求.     2)“铁损=铜损”——优化的变压器设计     很多电源设计者,甚至在很多磁性元件设计参考书中都把“铁损=铜损”列为高频变压器优化设计的标准之一,其实不然.在高频变压器的设计中,铁损和铜损可以相差较大,有时两者差别甚至可以达到一个数量级之大,但这并不代表该高频变压器设计不好[4].     这种错误概念也是受工频变压器设计的影响.工频变压器往往因为绕组匝数较多,所占面积较大,因而从热稳定、热均匀角度出发,得出“铁损=铜损”这一经验设计规则.但对于高频变压器,采用非常细的漆包线作为绕组,这一经验法则并不成立.在开关电源高频变压器设计中,确定优化设计有很多因素,而“铁损=铜损”其实是最少受关注的一个方面.     3)漏感=1%的磁化电感     很多电源设计者在设计好磁性元件后,把相关的技术要求提交给变压器制作厂家时,往往要对漏感大小要求进行说明.在很多技术单上,标注着“漏感=1%的磁化电感”或“漏感<2%的磁化电感”等类似的技术要求.其实这种写法或设计标准很不专业.电源设计者应当根据电路正常工作要求,对所能接受的漏感值作一个数值限制.在制作变压器的过程中,应在不使变压器的其它参数(如匝间电容等)变差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漏感值,而非给出漏感与磁化电感的比例关系作为技术要求.因为漏感与磁化电感的关系随变压器有无气隙变化很大.无气隙时,漏感可能小于磁化电感的0.1%,而在有气隙时,即使变压器绕组耦合得很紧密,漏感与磁化电感的比例关系却可能达到10%[5].     因此,不要把漏感与磁化电感的比例关系作为变压器设计指标提供给磁性元件生产商.否则,这将表明你不理解漏感知识或并不真正关心实际的漏感值.正确的做法是规定清楚可以接受的漏感绝对数值,当然可以加上或减去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的典型值为20%.     4)漏感与磁芯磁导率有关系     有些电源设计者认为,给绕组加上磁芯,会使绕组耦合更紧密,可降低绕组间的漏感;也有些电源设计者认为,绕组加上磁芯后,磁芯会与绕组间的场相互耦合,可增加漏感量.     而事实是,在开关电源设计中,两个同轴绕组变压器的漏感与有无磁芯存在并无关系.这一结果可能令人无法理解,这是因为,一种相对磁导率为几千的材料靠近线圈后,对漏感的影响很小.通过几百组变压器的实测结果表明,有无磁芯存在,漏感变化值基本上不会超过10%,很多变化只有2%左右.     5)变压器绕组电流密度的优化值为2A/mm2~3.1A/mm2     很多电源设计者在设计高频磁性元件时,往往把绕组中的电流密度大小视为优化设计的标准.其实优化设计与绕组电流密度大小并没有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绕组中有多少损耗,以及散热措施是否足够保证温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开关电源中散热措施的两种极限情况.当散热分别采用液浸和真空时,绕线中相应的电流密度会相差较大.     在开关电源的实际研制中,我们并不关心电流密度是多大,而关心的只是线包有多热?温升是否可以接受?     这种错误概念,是设计人员为了避免繁琐的反复试算,而人为所加的限制,来简化变量数,从而简化计算过程,但这一简化并未说明应用条件.     6)原边绕组损耗=副边绕组损耗”——优化的变压器设计     很多电源设计者认为优化的变压器设计对应着变压器的原边绕组损耗与副边绕组损耗相等.甚至在很多磁性元件的设计书中也把此作为一个优化设计的标准.其实这并非什么优化设计的标准.在某些情况下变压器的铁损和铜损可能相近.但如果原边绕组损耗与副边绕组损耗相差较大也没有多大关系.必须再次强调的是,对于高频磁性元件设计我们所关心的是在所使用的散热方式下,绕组有多热?原边绕组损耗=副边绕组损耗只是工频变压器设计的一种经验规则.     7)绕组直径小于穿透深度——高频损耗就会很小     绕组直径小于穿透深度并不能代表就没有很大的高频损耗.如果变压器绕组中有很多层,即使绕线采用线径比穿透深度细得多的漆包线,也可能会因为有很强的邻近效应而产生很大的高频损耗.因此在考虑绕组损耗时,不能仅仅从漆包线的粗细来判断损耗大小,要综合考虑整个绕组结构的安排,包括绕组绕制方式、绕组层数、绕线粗细等.     8)正激式电路中变压器的开路谐振频率必须比开关频率高得多     很多电源设计人员在设计和检测变压器时认为变压器的开路谐振频率必须比变换器的开关频率高得多.其实不然,变压器的开路谐振频率与开关频率的大小并无关系.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极限情况:对于理想磁芯,其电感量无穷大,但也会有一个相对很小的匝间电容,其谐振频率近似为零,比开关频率小得多.     真正与电路有关系的是变压器的短路谐振频率.一般情况下,变压器的短路谐振频率都应当在开关频率的两个数量级以上. 3  结语     为了使电源设计者在电源设计过程中,少犯同样的错误,就我们在开关电源的研发中遇到的一些与高频磁性元件设计相关的概念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简介     秦海鸿,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研究生.
全部回复(17)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fpe60
LV.4
2
2004-04-27 09:19
深受启发!
0
回复
2004-04-27 09:35
@fpe60
深受启发!
呵呵,同感
0
回复
LV.1
4
2004-04-27 15:07
作者现在是南航博士生,方向电机控制哦,硕士课题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有人需要吗?
0
回复
2004-04-27 15:12
@
作者现在是南航博士生,方向电机控制哦,硕士课题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有人需要吗?
你认识他?你也是南航的吗?多多支持我们的论坛哟,
0
回复
zero_lee
LV.5
6
2004-05-11 17:50
@
作者现在是南航博士生,方向电机控制哦,硕士课题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有人需要吗?
需要!发到我mail:atlwb@163.com .万分感谢!
0
回复
2004-05-11 21:58
写这种文章,纯属哗众取宠,误人子弟.
1. 填满磁芯窗口.是相对于成本来说的,如果你的窗口只用了20%,说明磁芯选大了,当然不科学.
2. 铁损=铜损.看以下总损耗曲线就明白了,在“铁损=铜损”时,总损耗最小.这正是比较理想的目标.当然实际情况由于磁芯和铜线的热导率不同,考虑到温升的情况,通常铁损会大一些.
3. 漏感=20%原边电感?除非你做谐振电源,否则,这样的变压器,趁早扔到垃圾堆里去.
0
回复
xml731
LV.3
8
2004-05-12 01:46
@
作者现在是南航博士生,方向电机控制哦,硕士课题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有人需要吗?
需要!发到我mail:xml731@21cn.com .万分感谢!
0
回复
萧萧下
LV.3
9
2004-05-13 23:03
@初生牛犊
写这种文章,纯属哗众取宠,误人子弟.1.填满磁芯窗口.是相对于成本来说的,如果你的窗口只用了20%,说明磁芯选大了,当然不科学.2.铁损=铜损.看以下总损耗曲线就明白了,在“铁损=铜损”时,总损耗最小.这正是比较理想的目标.当然实际情况由于磁芯和铜线的热导率不同,考虑到温升的情况,通常铁损会大一些.3.漏感=20%原边电感?除非你做谐振电源,否则,这样的变压器,趁早扔到垃圾堆里去.
支持初生牛犊
此文借用特例来推翻普遍规律
而且理由编的也不充分
0
回复
逍遥子
LV.5
10
2004-05-13 23:50
@初生牛犊
写这种文章,纯属哗众取宠,误人子弟.1.填满磁芯窗口.是相对于成本来说的,如果你的窗口只用了20%,说明磁芯选大了,当然不科学.2.铁损=铜损.看以下总损耗曲线就明白了,在“铁损=铜损”时,总损耗最小.这正是比较理想的目标.当然实际情况由于磁芯和铜线的热导率不同,考虑到温升的情况,通常铁损会大一些.3.漏感=20%原边电感?除非你做谐振电源,否则,这样的变压器,趁早扔到垃圾堆里去.
初生牛犊批的妙.
0
回复
xuzgpower
LV.1
11
2004-06-01 03:09
@
作者现在是南航博士生,方向电机控制哦,硕士课题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有人需要吗?
请将他的email地址给我,就说许泽刚有事找他!
0
回复
xingyong
LV.7
12
2004-06-01 06:48
没吃过黄连,不知黄连苦.
出现以上说法都是在优质磁芯材料的基础上而言的.
有钱谁不会化,就没必要一分一厘的省了,如果是没钱了,我看他自已就会把这8条推翻.
0
回复
2004-06-01 12:25
hoho,疑惑!!!
1.是否把窗口绕满?当然不一定,不过必须基本绕满,对于变压器来说,当然希望体积越小越好了,如果只绕20%,那是典型的败家子了.对于choke来说,如果交流成分比较小,在选定了磁心以后,当然希望绕满了.虽然临近效应增大,但直流分量为主导的.
2.铜耗=铁耗 从数学上来讲,当然不一定是铜耗=铁耗的时候,效率最高,但是事实上大多数的磁心,最低损耗出现在铜耗=铁耗这个点上,或者附近点,所以工程上完全可以以此作为一个近似的标准,当然由于饱和磁密,磁心结构,大小等影响,不一定能达到最优点,比如频率比较底的时候,由于饱和磁密限制,铁耗往往小于铜耗.但是一棍子把这个准则打死是不对的.
3.漏感的确不能有什么死的标准,漏感减小的同时可能会增加分布电容.但是20%的标准未免太可怕了,就是用来做移相全桥电源,也接受不了,占空比丢失太大了.
4.关于电流密度,取到4~5A/mm2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怎么能说不关心电流密度呢,对于磁性元件来说,体积的大小是很重要的参数,如果电流密度太小,说明你设计的不合理,浪费了体积.
还有,怎么老动不动就拿出极限的例子来,要是都可以用极限,理想,设计变压器哪用这么罗嗦.
0
回复
maychang
LV.6
14
2004-06-01 15:19
典型的秀才论道.你动手实际做几个电源可能就不这样说了.
变压器窗口只用25%,老板能接受吗?用户能接受吗?
尤其是这句:“两个同轴绕组变压器的漏感与有无磁芯存在并无关系.”不知你实际测过没有.我测的结果可是大有关系.就连气隙大小对漏感影响都很大.绕组在磁心上的位置上下1mm(骨架有间隙)对漏感都有影响.
0
回复
gwwater
LV.6
15
2004-06-02 17:43
本人的看法如下:

1. 非常同意sometimes同志的看法, 在实际工作中,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减小变压器的体积, 绕得不满,说明了铁芯太大了. 老板有可能同意吗?
2. 铁损等于铜损, 在设计阶段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铜损和铁损都是不可以较准确的计算的.
首先, 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AC电阻无法确定, 影响他的有集肤效应和临近效应; 谁都不知道在具体某一个条件下的实际AC电阻是多少,这两个东西和具体的频率,负载,占空比,输入电压, 层间绝缘厚度,饶线方法, 绕线结构,甚至窗口的填充率等等都有关系, 没有人知道如何去计算,
其次,铜导线的电阻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温度每上升1K,电阻上升0.6%. 这是由铜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在变压器没做出来之前, who knows!!!
再次, 铁损也是无法准确计算的, 即使是大的铁芯制造商,给出的也只是基本的估算公式, 这个公式只适用在没有气息的环状铁芯上,实际的E型,有气息……God knows! ,而且铁损也是随温度变化的, 一付铁芯在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点的温度还不一样呢. 芯柱要比旁边的要热20~50度,(看实际情况).
实际使用的时候,他可以作为一个改进的方向, 对结果不满意的时候,可以尝试改换圈数来调整变压器.

3.   同意, 但是实际的工作中漏感的控制通常都是为了控制变压器的质量, 一旦发现变压器的漏感变化太大,都是意味着这个变压器出来了什么问题,一个变压器的结构和电感定下来了, 漏感也定下来了, 如果突然漏感变大,肯定是出问题了.

4. 明明已经发现有变化了2%~10%, 为什么还说没有变化呢.办实际上几乎每一个元素都会影响漏感的变化的.
5. 基本同意. 不过一般对于自然冷却,<3.5A是可以接受的.对于强迫风冷, 一般<5A是可以的. 其实书上说<3A是有原因的: 看这种书的一般都是初学者,在别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总要给出一个指引吧. 已经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经验的工程师是不会按书上的算法算的. 按经验做一个样品,实际测一下就知道了. 既然是初学者, 给出的参数就必须留下较大的余量.总不好意思按书上做的东西一下就烧掉了吧! 结果<3A就这样出来了, 而国内的抄书家们,就直接翻译过来了.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6. 典型的猪头说法,直接用损耗分析就知道了, 只有在原边损耗等于副边时,总体损耗才最小. 当然,参照第二点, 准确算是不可能的.话是这样说, 但是结论倒是对的,温度可以就可以了, 不必太强求损耗的分配. 有严格效率要求时除外.
7. 同意, 但是, who knows.而且,太细的线太贵, 没人会这样做的.
8. 不知道这个理论,从来没有测量过.
0
回复
cmg
LV.9
16
2004-06-02 18:28
作者只是说了一些基本的东西,好象也没什么特别的.
4)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可以从理论上证明,并且可以从两个线圈的线径和绕组的间距,和两个绕组的相对面积把漏感计算出来,但实际上还是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7)理论和实际上也没有错,这个主要是如何平衡趋附效应和临近效应的问题.
0
回复
dragon
LV.5
17
2004-06-03 15:14
@gwwater
本人的看法如下:1.非常同意sometimes同志的看法,在实际工作中,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减小变压器的体积,绕得不满,说明了铁芯太大了.老板有可能同意吗?2.铁损等于铜损,在设计阶段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铜损和铁损都是不可以较准确的计算的.首先,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AC电阻无法确定,影响他的有集肤效应和临近效应;谁都不知道在具体某一个条件下的实际AC电阻是多少,这两个东西和具体的频率,负载,占空比,输入电压,层间绝缘厚度,饶线方法,绕线结构,甚至窗口的填充率等等都有关系,没有人知道如何去计算,其次,铜导线的电阻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温度每上升1K,电阻上升0.6%.这是由铜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在变压器没做出来之前,whoknows!!!再次,铁损也是无法准确计算的,即使是大的铁芯制造商,给出的也只是基本的估算公式,这个公式只适用在没有气息的环状铁芯上,实际的E型,有气息……Godknows!,而且铁损也是随温度变化的,一付铁芯在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点的温度还不一样呢.芯柱要比旁边的要热20~50度,(看实际情况).实际使用的时候,他可以作为一个改进的方向,对结果不满意的时候,可以尝试改换圈数来调整变压器.3.  同意,但是实际的工作中漏感的控制通常都是为了控制变压器的质量,一旦发现变压器的漏感变化太大,都是意味着这个变压器出来了什么问题,一个变压器的结构和电感定下来了,漏感也定下来了,如果突然漏感变大,肯定是出问题了.4.明明已经发现有变化了2%~10%,为什么还说没有变化呢.办实际上几乎每一个元素都会影响漏感的变化的.5.基本同意.不过一般对于自然冷却,
这些教授都是靠写书,授课吃饭的,或者呆在实验室里做纯理论研究.一本旧作翻来覆去地抄,就象把饭馆的剩饭剩菜弄来煮大杂烩,没有一点新意,有时还抄错.听说教授们评级是看著作多少,稿费是数字数.怪不得会如此乐此不疲了.
我在雅达的时候听过严教授的课,主要将基本拓扑.另一个赵教授讲变压器设计.我恨死了Aw*Ae,和各种各样的系数还能计算变压器温升??就象卖油翁炫耀钱眼过油一样.我们称他们为学院派,古墓派.换句话说是闭门造车.
就第4)条来说,每个人都知道,气隙大漏感大,怎么还说与磁介质无关?
0
回复
analogman
LV.2
18
2004-07-12 15:11
@cmg
作者只是说了一些基本的东西,好象也没什么特别的.4)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可以从理论上证明,并且可以从两个线圈的线径和绕组的间距,和两个绕组的相对面积把漏感计算出来,但实际上还是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7)理论和实际上也没有错,这个主要是如何平衡趋附效应和临近效应的问题.
不能同意作者和CMG的说法.偶以为,无论从工程上还是从理论上来讲,4)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从工程上来讲,我们讲一个量的大小,通常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相对来讲的.譬如误差,你单讲误差1mm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总量1cm时的1mm误差和总量1km时的1mm误差是有本质区别的.漏感也是一样,作为衡量变压器工艺水平的一个量,只有相对于其总感量来考虑才有意义.如果按照相对于总感量的百分比来考虑,勿庸置疑,这样的漏感一定是随着磁心导磁率的升高而降低的.
其次,即使从理论的角度来考虑,只考虑绝对漏感而不考虑相对关系,漏感也是和磁心导磁率有关系的.不用去推导理论公式,简单地想一想就可得到答案:加入磁心后,由于励磁作用磁心中将产生分子环流,由于磁心的导磁率非无穷大,励磁电流也将产生漏感,这部分漏感和未加磁心时的漏感相叠加总漏感必定增大(除非磁心是抗磁材料).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