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成本的增加,电源产品Cost Down势在必行,而电源的空间尺寸越来越小。
滤波电路(LC)能贡献多少?现有的做法,用LC 来做两阶,为什么不试试用铁基纳米晶来做共模电感一阶呢? 大家一起来讨论。
随着成本的增加,电源产品Cost Down势在必行,而电源的空间尺寸越来越小。
滤波电路(LC)能贡献多少?现有的做法,用LC 来做两阶,为什么不试试用铁基纳米晶来做共模电感一阶呢? 大家一起来讨论。
几个重要的参数,频率特性/插入损耗/稳定性(随温度)。
频率特性可以通过调整工艺来得到所要的频率特性(灵活,定制)。
插入损耗也具有铁氧体无法相比的特性(手头正有测试的一份数据,周一奉上)。
稳定,因此材料的Tc较高(570度),当外界有较大的温度波动时,反馈给core的变化是很小的(Vs 铁氧体),而且性能的变化是接近线形的。。
滤波最终是阻抗在在起作用。阻抗由两部分组成:Z=((WL)^2+R^2)^(1/2)
也就是滤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靠感抗的阻挡;一种是电阻性损耗吸收。
那么在频率相对低得场合,主要靠阻抗也就是靠电感量,而在高频段电量由于磁性器件存在频率特性,测试时发现电感量已经消失。
超微晶材料磁导率很高,所以在低频段使用很少的匝数就能达到大的电感量,也就是产生很大的阻抗,但是其阻抗的峰之点一般在500KHz-800KHZ左右,如果磁导率很高而匝数又多的情况下,那么也许阻抗峰值点更低。如图
而高导铁氧体的磁导率虽然也很高,但是远远小于非晶材料,所以其相对频率特性要号,其阻抗特性峰值点更高些。所以我们看到好多滤波场合采用两级共模滤波方式。一级采用超微晶材料、一级采用高导铁氧体材料。或者采用不同磁导率的两种铁氧体材料!
所以不能从一方面考虑那个更好,那个差些,而是看你要滤波的共模干扰的信号的频段。根据不同的频段,采用不同的材料,同时还要考虑性价比、可靠性等。还有比如笔者在实际工程案例上也遇到过几十兆的共模干扰信号的滤除,那个频率铁氧体也很难达到了,那么是使用铁粉心做的共模电感器,很好的滤除干扰。
所以当两种材料做比较时,会有好多条件作为前提,然后再根据一定的条件去进行分析,才不会以偏盖全。如果单从单一的条件去进行比较,就会出现问题。
居里温度:我这么理解铁氧体10K 居里温度在130度,一般除了军品,其他工业场合应用这个不是问题。7K的大约在150度,更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