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StackFET技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发热严重

发热和严重,高压工作不到十分钟,烫的不行了,新加的MOS至少90度,求教版主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啊,散热器已经加的很大了。非常感谢。
全部回复(25)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谢厚林
LV.12
2
2010-12-20 11:00
输出二极管的耐压要考虑高压。输出二极管需要肖特基。
0
回复
wybjtu
LV.4
3
2010-12-20 11:14
@谢厚林
输出二极管的耐压要考虑高压。输出二极管需要肖特基。

这和输出二极管没太大关系吧。另外,输出二极管本来用的就是肖特基,输出最高24V用的是150V耐压20A的(手上有这种就先用了,虽然用不了这么大电流的)

0
回复
谢厚林
LV.12
4
2010-12-20 11:26
@wybjtu
这和输出二极管没太大关系吧。另外,输出二极管本来用的就是肖特基,输出最高24V用的是150V耐压20A的(手上有这种就先用了,虽然用不了这么大电流的)

能不能测试漏极电流波形和漏极电压波形来看看。

0
回复
wybjtu
LV.4
5
2010-12-20 17:11
@谢厚林
能不能测试漏极电流波形和漏极电压波形来看看。

  这个是150V输入,满载时的输入的电流波形,黄色;I=0.536A-0.42A之间  

 

TOP两端波形,蓝色;电压峰值为400V。200V/格

 

0
回复
wybjtu
LV.4
6
2010-12-20 17:12
@谢厚林
能不能测试漏极电流波形和漏极电压波形来看看。

 这个是150V输入,满载时的输入的电流波形,黄色;I=0.244A-0.136A之间;

 

TOP两端波形,蓝色;TOP两端电压峰值为550V,均值为500V,200V/格。

 

0
回复
谢厚林
LV.12
7
2010-12-20 18:03
@wybjtu
 这个是150V输入,满载时的输入的电流波形,黄色;I=0.244A-0.136A之间;[图片] TOP两端波形,蓝色;TOP两端电压峰值为550V,均值为500V,200V/格。[图片] 

兄弟,我想看看,漏极电流波形。

0
回复
wybjtu
LV.4
8
2010-12-20 18:07
@谢厚林
兄弟,我想看看,漏极电流波形。

 

0
回复
谢厚林
LV.12
9
2010-12-21 08:50
@wybjtu
 
没看到东西
0
回复
wybjtu
LV.4
10
2010-12-21 15:37
@谢厚林
没看到东西

340V时MOS管的漏源电压(VDS,黄色)和漏极电流(Id蓝色)波形.

340V时MOS管漏极  开通 电流尖峰值为2A(正常峰值为0.9A);电压尖峰为75V(正常值为20V)。蓝色的1A/100mv;黄色的50v/格。

  

600V时MOS管的漏源电压(VDS,黄色)和漏极电流(Id蓝色)波形。

600V时MOS管漏极  开通 电流尖峰值为3.6A(正常峰值为1.1A);电压尖峰为420V(正常最大峰值为220V)。蓝色的1A/100mv;黄色的100v/格。

 

从上面的波形图可以看出在MOS导通的时候有很大的电流尖峰和电压尖峰,怀疑是MOS的驱动功率不足引起的,但是没办法加大驱动功率啊,StackFET中MOS的门极驱动是一个稳压管1N5245B,只能靠结电容给MOS门极提供驱动电流。请问谢工,该怎么解决啊?

如果开通的损耗(就是电压和电流异常尖峰的重叠处)能降下来,损耗会减小绝大部分。谢工帮忙,感激不尽。

0
回复
wybjtu
LV.4
11
2010-12-21 17:00
@谢厚林
没看到东西

谢工,在线么?帮忙看一下,着急啊。

0
回复
wybjtu
LV.4
12
2010-12-21 20:03
@谢厚林
没看到东西

我认为导通的时候的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非常大,如果能够将导通的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消除,那么损耗能降一大半,MOS和TOP发热的问题就能解决了。不知道对不对?

0
回复
谢厚林
LV.12
13
2010-12-21 22:51
@wybjtu
我认为导通的时候的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非常大,如果能够将导通的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消除,那么损耗能降一大半,MOS和TOP发热的问题就能解决了。不知道对不对?

是的。电流前面的峰值,有可能是变压器初级的层间电容。变压器请使用三明治结构。

0
回复
wybjtu
LV.4
14
2010-12-22 09:24
@谢厚林
是的。电流前面的峰值,有可能是变压器初级的层间电容。变压器请使用三明治结构。

已经是是三明治结构了。

我怀疑是上面那个MOS的驱动功率不足引起的,不知道对不对?因为只靠着稳压管的寄生电容提供门极驱动电流是不是太小了?

0
回复
谢厚林
LV.12
15
2010-12-22 13:01
@wybjtu
已经是是三明治结构了。我怀疑是上面那个MOS的驱动功率不足引起的,不知道对不对?因为只靠着稳压管的寄生电容提供门极驱动电流是不是太小了?
是有这个可能,加大驱动能力。
0
回复
wybjtu
LV.4
16
2010-12-22 13:19
@谢厚林
是有这个可能,加大驱动能力。

这个怎么加大呢?只能是稳压管的结电容提供电流啊,还有其他办法么?

0
回复
wybjtu
LV.4
17
2010-12-22 13:37
@谢厚林
是有这个可能,加大驱动能力。
谢工给个联系方式,给您或技术支持打电话,请教一下。
0
回复
谢厚林
LV.12
18
2010-12-22 22:45
@wybjtu
谢工给个联系方式,给您或技术支持打电话,请教一下。
我的空间里有我的联系方式
0
回复
zhou689231
LV.1
19
2010-12-23 13:17
@wybjtu
我认为导通的时候的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非常大,如果能够将导通的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消除,那么损耗能降一大半,MOS和TOP发热的问题就能解决了。不知道对不对?

我觉得是否可以在吸收电路上想一些办法,可以优化突波吸收电路(即RCD缓冲器),减小MOS开关损耗,从而减小温升。另外你的PCB布局是否合理,我建议可以好好考虑下布局,有可能出现的电流尖峰是由于PCB布局不合理导致初级寄生出的漏感过大而导致。

0
回复
wybjtu
LV.4
20
2010-12-23 18:09
@zhou689231
我觉得是否可以在吸收电路上想一些办法,可以优化突波吸收电路(即RCD缓冲器),减小MOS开关损耗,从而减小温升。另外你的PCB布局是否合理,我建议可以好好考虑下布局,有可能出现的电流尖峰是由于PCB布局不合理导致初级寄生出的漏感过大而导致。

这个肯定不是布局布线引起的,因为StackFET技术是MOS和TOP串联,上面那个图是MOS的漏极电压和电流,而TOP+MOS上的电压波形很好,如下图所示;由于是同一条路径,所以电流波形和上图一样,有尖峰。 

如果是布局布线引起的,那么在TOP+MOS上的电压波形也应该有尖峰,才对啊。

 

0
回复
lsgao001
LV.1
21
2011-11-24 12:39
@wybjtu
这个肯定不是布局布线引起的,因为StackFET技术是MOS和TOP串联,上面那个图是MOS的漏极电压和电流,而TOP+MOS上的电压波形很好,如下图所示;由于是同一条路径,所以电流波形和上图一样,有尖峰。 如果是布局布线引起的,那么在TOP+MOS上的电压波形也应该有尖峰,才对啊。[图片] 
问题解决了吗? 我也在犹豫是否要用这种StackFET 的拓扑. 我的输入是三相380V,输出是40W左右.
0
回复
jade.li
LV.5
22
2011-11-25 11:34
@zhou689231
我觉得是否可以在吸收电路上想一些办法,可以优化突波吸收电路(即RCD缓冲器),减小MOS开关损耗,从而减小温升。另外你的PCB布局是否合理,我建议可以好好考虑下布局,有可能出现的电流尖峰是由于PCB布局不合理导致初级寄生出的漏感过大而导致。
强烈关注中
0
回复
谢厚林
LV.12
23
2011-11-25 15:19
@lsgao001
问题解决了吗?我也在犹豫是否要用这种StackFET的拓扑.我的输入是三相380V,输出是40W左右.
40W的是用StackFET比较麻烦
0
回复
anticipate
LV.5
24
2011-12-09 10:44
@wybjtu
这个肯定不是布局布线引起的,因为StackFET技术是MOS和TOP串联,上面那个图是MOS的漏极电压和电流,而TOP+MOS上的电压波形很好,如下图所示;由于是同一条路径,所以电流波形和上图一样,有尖峰。 如果是布局布线引起的,那么在TOP+MOS上的电压波形也应该有尖峰,才对啊。[图片] 
你还没搞定啊
0
回复
jade.li
LV.5
25
2011-12-16 11:46
@jade.li
强烈关注中
这个驱动电容是靠下面的嵌位TVS提供,这个电容非常小,能不能并一个小的高压PF级的陶瓷电容呢,这个电路对MOS管驱动不太合理,感觉用小QgMOS可能会好点!
0
回复
anticipate
LV.5
26
2013-10-12 13:45
@jade.li
这个驱动电容是靠下面的嵌位TVS提供,这个电容非常小,能不能并一个小的高压PF级的陶瓷电容呢,这个电路对MOS管驱动不太合理,感觉用小QgMOS可能会好点!
你说的对,ST好像因为这个申请了专利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