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关注研究生就业状态(转载 from ytht)

据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等几所高校公布的数据,今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就业率均超过了95%,个别高校甚至达到了100%.在近乎100%的就业率背后,研究生的就业状态到底如何?企业、猎头等用人方又是如何看待研究生的?

  当“唯学历”时代逐渐远去,研究生这群“皇帝的女儿”突然成了“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媒体时有报道说,因为眼高手低和高不成低不就,用人单位普遍对研究生信心  
不足.  

  不过,沪上各高校刚刚出炉的2004年研究生就业率似乎有意要推翻这一说法.据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等几所高校公布的数据,今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就业率均超过了95%,个别高校甚至达到了100%.  

  那么,在这近乎100%的就业率背后,研究生的就业状态到底如何?撇开高校的数据,企业、猎头等用人方对研究生又怎么看?  

  复旦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7.60%,博士就业率为96.97%,毕业生供需比为1:6;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生就业率为98%,博士生就业率为100%,毕业生供需比约1∶4;同济大学研究生就业率为100%,毕业生供需比为1∶4.46;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就业率为98.8%.  

  由于扩招等因素,今年各高校的研究生毕业人数较往年有所上升.但从上述数据来看,各校的研究生就业情况几乎是全线飘红,就业率接近100%.  

  就业率如此,就业质量如何?研究生们去向何处?找到工作的研究生对第一份工作满意吗?总体薪水状况怎样?  

  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企业、猎头等各个方面.  

  毕业研究生去向何方?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负责研究生就业的屠雅琴老师告诉记者,从就业领域看,相对本科毕业生而言,由于种种原因,研究生的就业面比较窄,一般来说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首先是机关、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往往是毕业研究生的首选.一方面由于这些单位对高学历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另外一方面则跟研究生们找工作时求安稳的心态有关.机关事业单位虽然薪水不算太高,但有较完善的福利待遇,且工作稳定.很多单位(特别是外省市)都有评定职称、住房补贴等方面的优厚待遇.  

  其次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近两年来,高校成为更多研究生的就业选择.其中,博士毕业生进高校可直接任教,而硕士研究生则主要担任行政工作或辅导员等.科研院所同样是研究生毕业时比较心仪的去向,主要原因是科研岗位与研究生们的专业对口度较高,工作也比较有挑战性,且常有经费资助.  

  第三是外企或大型国有企业等.理科研究生到企业工作的相对较多,一般主要在一些大型国企或知名外企的研发、高级分析研究性等岗位,这些岗位能发挥研究生的专业特长,同时也有较好的福利待遇.相对于理科毕业生来说,文科毕业生到媒体、出版社等文化单位则相对较多.  

  屠老师还说,研究生就业时还表现出明显的地区选择性.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把眼光牢牢“锁定”在上海市区,不愿到外地就业.正因为如此,很多外地的就业信息处于被“搁置”状态,大量资源白白浪费.  

  研究生身价进入“调整期”  

  与四五前年“硕士8000元,博士1万元”的普遍薪水期望相比,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研究生们对薪水的期望值已经逐步趋于理性.华师大的屠老师告诉记者说,从今年该校研究生的签约情况看,绝大多数研究生把薪水底线放在2000-2500元左右,与本科生相比,相差不大.但在一些应用型学科,薪水则相对较高,譬如该校的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平均薪水在4000-5000元左右.另据可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前不久的一项调查,硕士研究生的薪水平均值较本科生高出约1000元左右.  

  在记者采访的几所高校中,就业指导老师均表示:研究生们在找工作的初期对薪水、职位等普遍抱着较高的心理期望值,但经过了求职市场的磨砺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在一步步调整心态,逐步趋于实际.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相对于本科生而言,更多的研究生不是看重“每月领多少钱”,而是更加注重单位提供的其他福利待遇.  

  一位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一度把薪水定位在5000-6000元,但现在的想法不同了,如果工作稳定,且有比较好的福利,月薪3000元左右也能接受.他同时表示,自己更加看重的是工作后的“身价”能否有进一步“升值”的空间,所以刚起步时薪水低一点没关系.  

  研究生就业:优、劣势参半  

  从市场表现来看,研究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就业特征”.归纳起来,优势有两条,劣势也是两条.  

  两大优势  

  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  

  与大专生本科生相比,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等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博士毕业生.而且,大多数研究生都有跟导师一起做课题的经验,理科研究生还有参与实际项目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弥足珍贵的,对求职有很大的帮助.很多大公司的技术研发岗位之所以青睐研究生,就是看中了这一份的经验.  

  求职目标更为明确,心态更成熟  

  上海交大一位通信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告诉记者,与本科毕业时相比,在研究生阶段有了更多时间来考虑未来发展,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对职业发展有了一个相对更加长远的计划.想当年本科毕业时,眼睛光盯着“热门”,一度相当崇拜咨询业,可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和思考后,现在发现咨询业并不一定适合自己.  

  复旦大学的一位文科博士则告诉记者,本科毕业时由于所学专业冷门,工作难找,故而索性考研.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学习之后,对市场需求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心态已经趋于平和,明白了自己的位子究竟在哪里,也许做一名高校教师是最好的选择吧.相互间的攀比是没有必要的,专心走好自己走的路就行.  

  两大劣势  

  年龄较大,受家庭等牵绊的压力较大  

  按正常的入学年龄,本科毕业后直接考研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年龄差不多在25、26岁左右,而博士研究生则至少在30岁左右,一些在职考研的研究生毕业时年龄更大.华师大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屠雅琴老师表示,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就业问题上比本科生更需要考虑家庭、婚姻等生活上的现实问题,这也限制了他们在就业去向上的一些选择.  

  就业期望值较高  

  毕竟多读了那么多年书,花去的成本也更大,故而研究生们在毕业时的就业期望值肯定比较高.这主要表现在:对单位性质比较挑剔、薪水待遇要求较高、对工作岗位层次的追求、专业的对口度、工作的稳定性,等等.期望值高了,要求自然就多,可供选择的岗位便少了.同时,对于那些从本科一路读上来的研究生和非应用型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历虽然高,但工作经验可能是零,这一劣势,也使得这些人与中高层技术、管理岗位无缘.  

  “买方”市场众说纷纭  

  人事经理:研究生“适用性”较差  

  复星集团上海克隆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主管张烨:过去我们公司比较看重人员学历,感觉高学历可以代表企业形象.高学历人员来了之后,企业有受益,但也为此吃了一些亏,很多硕士、博士来了之后,只是把公司当成镀金的的地方,公司投入很多经费来培养他们,可没过两年,一个个都走了,流动率非常高.所以现在,公司在招聘时不太注重学历了,只有在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的研发岗位才需要招聘研究生.而一般的技术、管理类岗位,我们更注重经验,高学历并没有优势.  

  LG电子上海分公司经理丁志浩:我们公司的业务以销售为主,今年破例招了一个博士,他是搞化学、高分子专业的,来了几个月,双方就解除了合约.我们觉得他在公司有点大材小用,不适合也做不好,他自己也觉得没有用武之地,双方不欢而散.我的总体感觉是,研究生的心理价位比较高,公司留不住他们,所以今后还是会谨慎对待.  

  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大学合作及发展经理邬君临:用研究生还是本科生,要看岗位的要求.一般来说,我们公司大多数研发岗位要求具备博士学历,以理科专业居多,我们在招聘时比较看重他们在校期间跟导师一起进行的项目经验.不过,不管学历高低,进了公司后都在一个起点上竞争,都要靠能力、潜力决定他在公司的发展.  

  猎头中介:心态是关键问题  

  中华英才网上海分公司市场部经理马莉莉:总的来说,我感觉没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值比较高,希望能够担任企业中的重要岗位,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在执行能力上较差,又使他们与重要岗位无缘.  

  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委托招聘部门段燕琳:研究生工作好不好找,关键还看专业,不同专业差别很大.在专业优势方面,博士生优势更明显,而硕士研究生则一般,这可能与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较多有关.  

  总体上来说,从本科一路读上来,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可能未必比得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因为在市场竞争中占主导作用的,还是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不过,就我的经验来看,高学历毕业生找工作关键是心态,只要心态好,找到工作还是没问题,而且,由于学历上的优势,进了单位后往往能够比较快地进入上升通道.  

  一批研究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又一批研究生即将开始求职之路.伴随着研究生扩招,未来研究生毕业人数还将有进一步增长,等待他们的就业市场又会怎样呢?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高校就业部门的老师感叹“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工作越来越难做”,很多研究生对自己就业问题也十分迷茫.研究生就业之路该如何走?  

  研究生如何走好就业路  

  赵海慧(化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博士生,今年年底即将毕业.按理说,像她这样的名校博士,绝对是不愁嫁的主,可赵海慧却感到非常之困惑.  

  她告诉记者,从清华大学本科,到复旦硕士,再到博士,自己求学的道路一直非常顺利,所以也就一直呆在学校里.终于读到了博士快毕业,最直接的一条路就是留校任教.但从性格上看,自己好像不太擅长做研究.再想想,难道自己一辈子都要呆在学校里吗?而且,学校里的发展似乎没什么悬念,不过就是一年年的“熬”过去.可真要到外面找工作,又能找什么样的工作呢?翻翻媒体上的招聘广告,好像一般都是要本科,指明要博士学历的少之又少.虽然自己所学的信息专业目前还是个热门,但在学校里至多也就是跟导师做些课题,真正有多少本事,自己也说不上来.  

  “难道公司能让我这样的人做CIO(首席信息官)吗?即便让我做,我也不会啊.我们这个专业最对口的好像是管理咨询,可但凡国外知名的咨询公司,招聘时好像都没有要博士的.”赵海慧说.  

  像赵海慧一样在毕业时遭遇尴尬的研究生不少.上海交通大学一位明年即将毕业的通信专业硕士生表示:“对找到一份工作有信心,但对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好工作’没信心.”  

  记者在采访中接触了大量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对于毕业找工作,各有各的困惑.其中,有四个方面的困惑出现频率最高,为此,记者请来了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许玫老师和上海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王佩华主任,为大家释疑解惑.  

  研究生就业的四大困惑  

  困惑一:就业之路越走越窄?  

  在就业市场,适合硕士、博士毕业生的职位寥寥无几;在学校信息栏,满眼望去多是要求“学历本科”;拿出每年的就业去向统计,研究生,特别是学历更高的博士,无非集中在高校、研究所、政府机关,远不如本科生有更多选择,遍地开花……人们不禁要问:学历越往上,难道就业之路真的越窄?  

  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许玫:就业路越来越窄,看你怎么看.我认为,这并不是研究生就业的一个劣势,相反,说明因为他们的层次决定了相对明确的就业方向.拿博士来说,如进入企事业单位,2年后就能达到副高职称,进机关2年后也可达到副处级别.甚至有些外省市为了揽才,更是打出了诱人的条件:博士工作1年就可转为“正处”级别.从这一层面看,研究生择业起点比本科生高出了一大截.  

  此外,本科生看似就业面广,其实未“定型”,到了招聘市场就会乱了方寸.而研究生则表现出更多的冷静和专注.在读研考博时,他们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求职目标非常清晰,找工作也直截了当,避免了很多“无用功”,大大节约了求职成本.  

  困惑二:文科生就业不如理科生?  

  长期以来的“重理轻文”思想,让大多数人认为,搞研究、做学问是理科的专长,因此,读个理科的硕士、博士,给就业找个高起点,值!而文科生恐怕会“越读越僵”,难找工作.从上海交大的就业反馈看,通信、机电、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走俏;同济大学的信息表明,建筑、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电子信息、机械、交通运输、汽车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抢手”;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今年毕业的研究生不到3月就已经是一抢而空.这些现象似乎都证明了理科研究生就业上的优势.  

  上海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佩华: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理科类,诸如机械自动化学院的研究生很多都进入了知名企业、研究所;文科类,如国际商学院,就业方向也很不错.在薪水上,理科生起薪一般都在六、七千元上下,而文科生则大约在四、五千元左右.  

  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许玫:文理专业有差异,就业方向自然不同.理科研究生,要么留校执教,要么到重点科研单位搞学术研究,有的还可选择出国深造.文科学生由于留校名额不多,因此大多赴机关工作走上仕途.从薪酬上看,文理的确有差距,但薪酬并不能作为衡量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尺,兴趣志向不同,决定了就业道路不可能相同.  

  困惑三:博士薪水不如硕士?  

  根据中华英才网2003年上半年的薪酬调查数据,硕士学历者的年薪中位数要高出博士的年薪中位数8000元之多,博士生薪酬竟比不上硕士,这岂不让二十几年寒窗苦读,期待“高飞”的博士们心寒?  

  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许玫: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从每个月领多少工资来衡量.博士一般进入事业单位、研究机关,这些按照工龄、职务定岗定薪的事业单位等级森严,给付的薪酬肯定较低,因此比不上去外企的硕士生.然而,事业单位会给予博士不定期的科研经费、安家补贴和奖励措施,有些高校为了留住人才,还会给予“教师课题经费”,因此加上这些收入,优秀的博士一般月薪过万,肯定高于硕士,达到价值的合理回归.  

  而且,若是进入了企业或跨国公司,博士、硕士、本科的价值马上就会拉开差距.2003年美世咨询对应届毕业生的薪酬调查表明:在总体调查中,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每年3.5万元,硕士生是每年4.8万元,MBA为每年5.95万元,博士则高达每年7.92万元.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工资差距十分显著,从上海总体水平看,博士比本科高138%.  

  困惑四:研究生眼高手低,心理落差大?  

  研究生本来是就业优势群体,可随着人才高消费的降温,加上自身择业观、心态、就业信息不畅通等原因,导致如今的就业道路不再一帆风顺,甚至还会屡屡碰壁.于是,在不“唯文凭”的年代,研究生难道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  

  上海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佩华:一般来说,每年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工作基本是同时进行的,但在11、12月份,很多首先进入高校的知名外企和用人单位多是针对本科生,很多研究生看见本科生兴高采烈赶面试,自己却毫无动静,自然会很焦急.然而到第二年的2、3月份,研究生的就业信息就开始“爆发”,就业率反而会后来居上,基本能达到100%就业.  

  由于研究生期望值较高、毕业人数大幅增长等因素,的确使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优势不再像过去那么明显.但只要调整好心态,相信他们找到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  

  专家观点  

  职业顾问:研究生求职要“短、频、快”  

  嘉宾:可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职业顾问 卞秉彬

  研究生在市场上属于“高学历群体”,只是,就目前职场看,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更多是看经验,而非学历.而经验恰恰是不少研究生就业的软肋.因此,我的建议是,研究生要尽快积累有效工作经验,从经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入手,求职中注意“短、频、快”.  

  所谓“短”,就是要立足眼前,找准切入点,不要把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得过远过高.如果一份工作薪水不是很高,但对个人积累经验有很大帮助,我认为也值得去尝试;所谓“频”,就是要尽量扩展找工作的范围和渠道,勇于抓住每一次机会,通过多种尝试来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在比较中寻找合适自己的岗位;所谓“快”,就是在求职中要适时抓住机会,不要总是带着“待价而沽”的心态,总想着“再等等看有没有更好的”,最后反而可能错失良机.  

  最后,还想给个提醒: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优势就在于专业知识,因此,建议研究生在求职时不要轻易背离和放弃自己的专业,否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优势,走了回头路.  

  我还想给那些正准备考研的职场人士提个醒,寄希望于通过读研究生来提高身价的做法可能行不通.就目前市场对人才的价值衡量标准看,持续的经验积累比文凭重要得多,放弃已经取得的经验值,反而可能使身价“缩水”.  

  人力资源专家:放宽眼界找准就业路  

  嘉宾: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王振

  研究生扩招是个不争的事实.2003年,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共招收研究生26.89万人,比2002年增加6.63万人,增长32.72%.在此背景下,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我觉得是在情理之中.但只要放宽眼界,还是能找准就业路的.  

  我的观点是:在目前情势下,硕士的需求比较旺盛.在我国,本科和硕士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的本科、硕士、博士生比例是36:4.2:1,而发达国家是25:10:1,因此,硕士生的比例还是有些空间.从就业市场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或将总部或将其研发机构迁往中国,这些机构的研发岗位非常欢迎硕士生加盟,也就是说给硕士生的就业提供了很大一块空间,因此,我建议硕士生不要轻易放弃到企业就业的机会.  

  至于博士生就业,我个人的看法是:或许会比硕士生难一些.因为从博士的培养比例看,美国10个硕士才培养一个博士,我们目前是培养4.2个硕士就诞生一个博士,从这个层面说,博士“富余”了.所以,原本找工作只瞄准重点科研单位和政府机关的博士,必须调整心态,对其他的就业机会也不轻言放弃.  

  硕士、博士要顺利就业,还得扩大视野.近些年来,大家都想去经济发达城市工作,目标往往锁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但其实在其他一些地方,机会还是有的,而且从长远看,无论是职业发展空间还是个人的实际得益,都可能有较大突破.
全部回复(7)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smes_ren
LV.3
2
2004-07-29 08:54
多收了三五斗
0
回复
lemon_ybn
LV.5
3
2004-07-29 20:56
这是谁的错呢?
0
回复
LV.1
4
2004-07-29 22:37
@smes_ren
多收了三五斗
对了,这叫做谷子多了不赚钱
0
回复
snnapple
LV.6
5
2004-07-30 12:39
看来这条路也走不了!1这不是打消我的决心吗?
0
回复
2004-07-30 15:32
对所谓"毕业生供需比"我觉得水份太重!
最搞笑的是很多单位根本就是来"渡假"的
0
回复
2007-01-02 17:08
@大唐之凤凰小筑
对所谓"毕业生供需比"我觉得水份太重!最搞笑的是很多单位根本就是来"渡假"的
是的.
尤其是人才市场,很多单位实际上是去打广告的,而不是真正的招人.很多单位招人实际上是通过猎头公司进行的.
这年头研究生找工作难,尤其是女研究生.
0
回复
小笨熊
LV.5
8
2007-01-03 08:22
@
对了,这叫做谷子多了不赚钱
水份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