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脉冲气保焊研发记录
对于实验平台的选择,还是考虑了不少因素,出于经费和其他因素的干扰,选择单管IGBT和全桥硬开关的主回路。考虑到双脉冲机参数调节的复杂性,主控采用DSP+MCU的方式,以应付各种复杂的情况。
选择单管IGBT只是怕炸管太多,所以保护措施也是重点考虑之一。保护措施主要有:1.热保护采用热敏电阻。2.IGBT过流保护。3.高压端过流保护。4.主变正负波形不平衡检测,自动纠正及保护,这是为主回路没有隔直电容而设计的,如果效果不理想,还是考虑加入隔直电容。
保护措施由两套电路同时进行,一、是一旦DSP检测到异常信号,发出保护动作;二、是另设计一套硬件电路同时发出保护动作。保护动作时间设计在3uS-5uS之内,这是因为多数IGBT短路时间在10uS之内。
最终选择了瑞凌的MIG250作为平台,这样比较省事,但去掉了控制板,逆变板,暂时保留主变和电抗。
由于瑞凌送丝电路在低速时输出特性比较软,这次设计中增加了电流正反馈,大大提高了低速输出特性。
IGBT驱动套用瑞凌的,奥太的也在用,比较流行,呵呵,也没什么太多的毛病。那2只脉冲变压器要选好的,不然会有毛刺产生。
由于PWM信号直接由DSP芯片产生,考虑到会有比较复杂的算法,怕难以在一周期完成控制,最后只把逆变频率做到20KH。
逆变板把IGBT换成IKW40N120T2,省掉了二极管,同时增加板上电容的容量,还增加了电源电流突变检测,防止IGBT直通。
由于不是最终产品,控制板设计只考虑调试方便,最后只做成一块,也只有瑞凌一块板那么大。主要功能有:
1.出入、输出全光电隔离
2.包括送丝驱动和IGBT驱动
3.隔离内外两套电源
4.两个调节电位器,分别调节电压和电流
5.一个数字脉冲电位器,主要是用来修改众多参数
6.其他必要的控制信号
7.两个3位数字显示屏
以上其实全是YY,谁不会有些思路呢?到了实战阶段,各种问题纷至而来,没有耐力和毅力还真玩不下去。搞研发真不是人搞的,太辛苦,冒险性又大。平时要是没有一定是技术积累,这项目真的不好弄。
线路板的调试和软件系统平台的建立,虽然很繁琐,由于有电脑在线调试功能,这项目不应该会在这里画上句号。
线路板还好,没费多大的周折就通过了。
软件就比较麻烦,首先要达到的目的是:1.显示功能。2.A/D采样。3.脉冲数字电位器输入。4.PWM信号产生。5送丝电压输出。
虽然很麻烦,也很折腾,但到底还是通过了。因为本帖不是讲如何编程,这里就不细述了。
联机调试很头疼,因为会炸管。由于环境的关系及其他一些原因,电脑不能在线调试,只在已建立的软件平台上操作(待续)
一个人苦苦挣扎!易在低水准重复,浪费宝贵时间,方法上有误吗?
已知;国内有的成熟产品已经走得很远了!参考一下会快一些!
兄弟加油!你能做到现在也算是很努力了!要想做好这个机器可不是一时半伙的,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最好是有可以参考的东西,还需要懂工艺的,会编程的!
你说的1.显示功能。2.A/D采样。3.脉冲数字电位器输入。4.PWM信号产生,这些都是很基本的,,其实做这个机器最难得就是:需要有好的送丝控制,配上稳定的过程控制算法!
慢慢搞吧!在枯燥中成长,在一次次突破中实现质的提高!在看到一批批通知倒下后,你能勇敢的站起来!
兄弟加油!
工艺控制--10个人
人多点就好,虽然没做好,就谁也不怪谁,谁也没没责任;人少了,谁若是做得好,就太抢面子了;若做不好,就显得老大,功率不足;团队有用,就是可以遮人耳目,奉献精神,就是,若谁能搞好,千万别一下子搞好,先把办法交出来,再由我来指导,让别人去搞,搞不好我再来骂你,.....如果真能搞好了,你就,赶紧夹包走路,这才是,,,,,,,,,,,,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