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专题的上一篇文章(https://www.dianyuan.com/eestar/article-1217.html)中,作为RCD电路专题的第一篇文章,实际上完全没写RCD电路。在本文中,将写一下反激电源中RCD电路的几种形式并给出简要的对比分析。
最常见的RCD连接
上图是最常见的RCD电路的连接方式,RCD电路连接于反激电源变压器的两端。
如果读过上一篇文章并且还记得内容的话,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等效漏感除了包括变压器自身漏感外,还有多个来源(即上图中的L1~L4)。而这种加在变压器两端的RCD电路,显然只对变压器自身漏感和L4的等效漏感起作用,对L1~L3中的能量没有吸收效果。那么,如果反激电源的功率较大(对应原边电流较大)、因PCB走线等原因L1~L3较大的话,L1~L3对MOSFET的电压应力会有显著影响,这种连接方式的MOSFET电压应力会比较高。
这里对反激电源工作时的一些电压做一下定义:输入电压为Vin,反射电压(指输出电压按变压器匝比折算到原边的电压)为Vor,MOSFET承受的额外电压为Vpk,MOSFET的D-S间最高电压定义为Vds。
当L1~L3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时,上面几个变量应有如下关系:
对如上的RCD吸收电路,吸收电容的工作电压Vc最高应为
吸收二极管工作电压最高为
电阻的工作电压与Vc相等。
作为反激电源中应用最广泛的RCD吸收电路,这种连接方式在高压输入的电源中使用是比较经济的:吸收电容的耐压不用选很高,吸收的损耗也相对(后面的连接方式)较低。
改善MOSFET电压应力的RCD连接
既然增加RCD吸收电路的目的是控制MOSFET的工作电压,那么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RCD电路加在MOSFET两端:
由于在交流等效电路中电源V1会被短路,所以如上图的RCD电路实际对L1~L4都是有效的。显然,MOSFET工作时的电压应力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按上一节的变量定义计算吸收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工作电压:
电阻的工作电压与Vc、Vd相等。
可以看出,在这种连接方式中,吸收电路中二极管的最高工作电压没有变化,但电容、电阻的最高工作电压都变高了——这种RCD吸收电路的连接方式在反激电源中应用时,似乎并不经济。
所以,这种RCD吸收电路的连接方式电路实际上只适用于低输入电压的反激电源中。这时,由于输入电压较低,二极管和电阻的工作电压提升不多;同时,在同样的输出功率时,低输入电压的电源的原边电流更大,而L1~L3的寄生电感却并不会显著变小,使得寄生电感L1~L3对MOSFET电压应力的影响更高。这时使用这种RCD吸收电路仍然是不错的选择。
然而,可惜的是,作者曾经见过某知名的国内UPS大厂在高输入电压的反激拓扑辅助电源中使用了上述的RCD吸收电路连接方式。由于输入电压最高会达到800V,这样的设计导致RCD吸收电路的损耗很高,不得不为吸收电路选择了大功率的水泥电阻。即使这个设计是我十年前见到的,但是我至今记忆犹新……
改进吸收电阻损耗的RCD连接
上一节中的RCD电路在应用于高压时,吸收电容、吸收电阻的工作电压会显著上升。如果研发人员仍然想达到上一节中电路的吸收效果,那么下面的电路可以优化电阻损耗:
这个电路相当于在最常见的RCD电路的基础上,只将电容的连接方式改变。这样,吸收电阻的工作状态没有变化,吸收电阻的损耗得到了改善;同时,吸收电容与二极管仍相当于直接加在MOSFET两端,MOSFET的电压应力也得到了合理的控制。
按上一节的变量定义计算吸收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工作电压:
电阻的工作电压
这个电路的仍有有上一个方案中吸收电容的工作电压较高的问题,所以在高输入电压应用时可能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对低输入电压或原边峰值电流较高的应用场景,使用这个电路还是有收益的。
增加电阻的连接方式
除了前述的几种三元件的RCD吸收电路,还有一种增加电阻的四元件RCD吸收也很常见(由于拓扑中的漏感L1~L3可以全部等效到L1位置,下图把L2和L3省掉了):
这种四元件的RCD吸收增加了一个电阻与二极管或电容串联。这种应用的好处是可以改善拓扑的电磁干扰。
实际的变压器原边绕组有寄生电容,MOSFET也有等效输出电容Coss。在实际的电路中考虑这两个电容与拓扑等效漏感时,在MOSFET关断之后会有产生寄生振荡。在三元件RCD吸收电路中增加一个电阻与二极管或电容串联,可以显著的抑制这个振荡。
下图为使用不同的RCD吸收电路时MOSFET的D-S电压的仿真波形,在其他参数均相同时,绿色使用了三元件RCD吸收电路,红色使用了四元件RCD吸收电路:
可见两者完成漏感能量的吸收之后,MOSFET的D-S电压振荡情况有显著不同,使用三元件RCD电路的波形的振荡十分明显,使用四元件RCD吸收电路则几乎看不到这个振荡。
在反激拓扑中,MOSFET的D-S电压是重要的噪声源。通过使用四元件RCD吸收电路,可以显著改善等效漏感与变压器寄生电容、MOSFET的Coss的谐振,对电磁电磁兼容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而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从仿真波形中可以看出,四元件RCD吸收电路的MOSFET D-S电压尖峰要更高。这是因为等效漏感与寄生电容组成的振荡回路的Q值通常较高,四元件中增加的电阻需要选择较高的阻值才能改善振荡。而在吸收回路中串入的额外电阻会影响电压尖峰的吸收效果。所以,这种电路也只适用于较小原边峰值电流的应用中。
总结
将上述四种RCD吸收电路通过表格形式做简单的对比总结:
读到这里,你知道几种不同连接方式的RCD吸收电路的差别和选用原则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