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基础(十二)

我们在EMC基础(十)中曾讨论过当共模干扰进入产品时,因为线束和走线的阻抗不一致,将会导致共模干扰转变为差模干扰,本文以一篇实例进行说明。

实验布置图:

实验标准:

实验现象:

在CBCI实验时,测试频点40MHz,27.12MHz时出现读卡失败。

实验现象分析:

不论是BCI和RI抗干扰类实验,产品被干扰路径通常包括孔洞,缝隙和线束(金属外壳),本产品是非金属类产品,由于已经成型,外壳整改的成本相对角度,首先从线束角度出发,产品的线束包括电源,GND,CANH,CANL四根线束,对于线束的处理,包括端口增加共模电感,滤波电容,线束屏蔽(360°环接地,避免出现猪尾巴效应)。

1 对于CAN接口电路,已经选用了共模电感,其在10MHz-100MHz呈现了较高的阻抗,对于滤波电容,由于CAN电路的对于上升沿下降沿的要求,无法对滤波电容再做增加处理,

2.对于电源接口电路,已经有了共模电感和滤波电容,而电容和共模电感的对于异常工作的频点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由于是27MHz,40MHz出现工作异常,通常100nf该频点已经呈现很低的阻抗(当然不同电容厂家的参数特性是不一致的,需要具体看)。

分析进行到这里,貌似进入了死胡同,从整改方向来看,还可以对线束增加屏蔽,但是产品的4根线束又都无法增加屏蔽层,该路径也是无效。我们再来看线束接口处,我们注意到接口处存在一颗TVS管,我们在EMC基础(十)中分析过,对于共模干扰,差模电容的滤波只能降低电源线束处的能量,对于GND线处是没有作用的,有没有一种可能,由于GND线上的干扰,触发了TVS管工作,从而导致后端供电不足,基于这个猜想,我们拆除这颗TVS管,发现产品工作正常了。

总结:就该实验而言,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还有很多,比如产品金属外壳屏蔽,线束屏蔽,但是对于实际产品而言,这两种措施是无法实施的。对于各类实验,我们都要形成一个整改套路,然后依次施加进去。EMC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共模干扰的问题,差模干扰会形成磁通对消,降低了整体干扰,CEV是个特例,差模信号通常能够检测到。

个人创建了一个电磁兼容群,希望认识到更多的技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子星球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与稿件投诉,请联系:editor@netbroad.com
觉得内容不错的朋友,别忘了一键三连哦!
赞 2
收藏 4
关注 404
成为作者 赚取收益
全部留言
0/200
  • dy-KWsphClW 02-24 17:58
    赞👍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