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中的电能是如何传输的?这好像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不就是利用导线传输的吗?果真是这样的吗?
为了简单起见,下面分析一个平板传输线的情况。设板间距为d,板宽为w,且设 w >> d(这样可以忽略边界效应)
设导电板为良导体电导率为σ,磁导率为μ,信号频率为ω,则导电板等效导电厚度为:
δs = (2 / (ω μ σ))^0.5
可见当信号频率很大,电导率也非常大时,其是非常薄的一层。理想状态下,厚度几乎是可以忽略,自然能量不可能从这么个“狭缝”中传输。那能量是从哪里传输的呢?下面看两平板的中间:
根据 Maxwell 方程,可解得三种传播模式,1)TEM,2)TE,3)TM。如果频率低于TE和TM的截止频率,则只能是TEM模式,场量如下(相量表示):
E(x,y,z) = E0 cos(k z) = (U / d) cos(k z)
H(x,y,z) = H0 cos(k z) = (I / w) cos(k z)
其中 k 为波矢(沿z方向),E为电场(沿x方向),H为磁场(沿y方向)。U和I为相应的电路参数(即电压和电流)。
其波阻抗为 η = E0 / H0 = (μ / ε)^0.5,特征阻抗为 Z0 = U / I = η d / w = (μ / ε)^0.5 d / w
电磁场的能量传输密度由Poynting矢量给定:
S = E ╳ H
通过平板传输线中的平均功率为
P = (1/2) ∫ S • ds
= (1/2) ∫ E ╳ H • ds
= (1/2) ∫ (U / d) (I / w) dxdy
= (1/2) (U / d) (I / w) d w
= (1/2) U I
注意,(1/2) U I 就是按电路理论得出的功率(其中U和I是电压和电流的幅度)。可见所有的能量都是通过平板传输线的板间传输,而没导线什么事,导线只是起了波导的作用。
既然如此,为何通常低频PCB中的走线看不出“波导”的影子呢?那是因为信号变化太慢,导线间多次反射平衡后呈现出准静电和准静磁场(相对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但是,当信号的频率很高(或含高次谐波)时,情况就不同了。那时,电磁波也就不再那么的听话,非得用波导(传输线)将其框起来不可。通常的PCB传输线是带状线和微带线,这是两种极其常用的传输线形式。要构建好这些传输线不仅需要合理地铺设信号和相应的参考地,还必须注意其特征阻抗。如下给出带状线和微带线的特征阻抗近似公式,供参考:
1)带状线的特征阻抗
Z0 = 30 π d / (εr^0.5 (we + 0.441 d))
we = w 当 w / d > 0.35
we = w - d (0.35 - w / d)^2 当 w / d < 0.35
其中d是上下地层(或电源层)的间距,w为信号线宽,εr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2)微带线的特征阻抗
Z0 = (60 / εe^0.5) ln(8 d / w + w / (4 d) ) 当 w / d < 1
Z0 = 120 π / (εe^0.5 (w / d + 1.393 + 0.667 ln(w / d + 0.444))) 当 w / d > 1
其中d为顶或底信号层到底下参考地层的间距,w为信号线宽。εe为介质的等效相对介电常数,为:
εe = (er + 1) / 2 + ((er - 1) / 2) / (1 + 12 d / w)^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