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工业级逆变器1000VA/后备式UPS

抛砖引玉大家聊聊逆变器/UPS

做逆变这块有段时间了,来电源网也有段时间了,看帖也有段时间了,虽然没怎么回贴

发现做的很迷茫,感觉现在逆变产品都是便宜才好卖,用材料好了卖不动,材料差了良心过不去,

同样的1KW有的标的峰值功率,有的标的是短时间内能过载到的功率,能实际长时间工作在标称功率点的有几个?

逆变路在何方?

DC/DC前级拓扑:推挽、全桥、准谐振、LLC   都有用  那个更合适不好说,只能说是个有优势也各有劣势。

DC/AC:(全桥、半桥   )双极性、单极性、倍频、半斤八两。

控制上:纯硬件、软硬件结合、纯软件控制各显神通。

请各位DX聊聊发展方向也好、拓扑也好、控制方法技巧也好

 

VDC=4058V

使用温度范围:-40℃~+55℃;

效率:≥89%;

THD≤3%(阻性负载);

峰值因数(CF):3:1

逆变输出:50Hz±0.1%   220V±2%

过载能力:逆变工作模式:≥125%/10分钟, ≥150%/10秒;

保护功能:输入防反、缓冲功能、过温保护功能(可自动恢复)、输入过欠压保护(可自动恢复)、短路保护(可长时间短路并可自动恢复)、过载                 保护;市电输入过欠压;

跟踪市电:(47Hz -53Hz) :176~264VAC;

智能化:实时检测当前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频率、电流、散热器温度等参数,智能风扇控制、自动校准功能及通信功能(485);

电池充电电流:5~20A可选;

全部回复(11)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2014-07-03 10:05

楼主请继续昂~~ 这事儿才开头 是吧?

0
回复
2014-07-03 21:50

接着聊DC/DC:

可选择方案BOOST:简单效率高单不隔离且升压比不宜过大;

推挽:低压输入首选,MOS用的少驱动方便设计但闭环DS尖峰绝对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还有个不痛不痒的偏磁问              题;功率做大也是个挑战,个人认为48V时不宜超过3KW(长时间工作型)想批量又不想经常修机器的话,             但也许有高手做的很好。

全桥:理论功率可以做的很大,但成本高且同等级 Rdson损耗也可观驱动也麻烦点;

LLC:低压输入时电流问题绝对是个灾难;

推挽准谐振:效率高电路简单成本也低,闭环也是个老大难,貌似现在批量在做的也挺多。

移相全桥:没玩过,听说也不那么容易搞。有搞过的可以指点下。

反激有源钳位:效率高,尖峰问题基本不考虑,保护也好做,变比也可做的很高,可控制算法还真心不好整。

其它一些变换就不说了有熟悉的聊聊。

0
回复
2014-07-03 22:31
@hanbing0713
接着聊DC/DC:可选择方案BOOST:简单效率高单不隔离且升压比不宜过大;推挽:低压输入首选,MOS用的少驱动方便设计但闭环DS尖峰绝对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还有个不痛不痒的偏磁问       题;功率做大也是个挑战,个人认为48V时不宜超过3KW(长时间工作型)想批量又不想经常修机器的话,      但也许有高手做的很好。全桥:理论功率可以做的很大,但成本高且同等级Rdson损耗也可观驱动也麻烦点;LLC:低压输入时电流问题绝对是个灾难;推挽准谐振:效率高电路简单成本也低,闭环也是个老大难,貌似现在批量在做的也挺多。移相全桥:没玩过,听说也不那么容易搞。有搞过的可以指点下。反激有源钳位:效率高,尖峰问题基本不考虑,保护也好做,变比也可做的很高,可控制算法还真心不好整。其它一些变换就不说了有熟悉的聊聊。

DC/AC部分:全桥一般用MOS驱动要求不高,电压应力小但RDSON损耗可观,四个管子成本高

                   半桥:一般用IGBT,导通损耗小但开关损耗大且驱动麻烦(负压),管子少但BUS电解电容多

                  综合两者半斤八两,跟具具体情况和个人喜好吧。

                 SPWM:  双极性、单极性、倍频都用过不能说那个更好,根据需要吧。

 SPWM产生:

纯硬件:震荡器产生的入门级门槛低但精度不高调试也麻烦。计数器做的阶梯波再硬件处理也差不多。研发硬件工程师就OK。

半软件半硬件:单片机产生基准SPWM 外围做PID及保护前10-20年比较流行其中ST****和moto的908算是经典代                      表了,调试简单成本也不高,当然研发要复杂点。

纯软件控制:近5年使用较多,得益于单片机的发展(片载硬件乘法器)的出现及成本的下降,当然TI的DSP是比较                    有代表性,调试做的简单一致性也可作的很好,但开发就麻烦点。

0
回复
2014-07-05 09:58
@hanbing0713
DC/AC部分:全桥一般用MOS驱动要求不高,电压应力小但RDSON损耗可观,四个管子成本高          半桥:一般用IGBT,导通损耗小但开关损耗大且驱动麻烦(负压),管子少但BUS电解电容多         综合两者半斤八两,跟具具体情况和个人喜好吧。         SPWM: 双极性、单极性、倍频都用过不能说那个更好,根据需要吧。 SPWM产生:纯硬件:震荡器产生的入门级门槛低但精度不高调试也麻烦。计数器做的阶梯波再硬件处理也差不多。研发硬件工程师就OK。半软件半硬件:单片机产生基准SPWM外围做PID及保护前10-20年比较流行其中ST****和moto的908算是经典代           表了,调试简单成本也不高,当然研发要复杂点。纯软件控制:近5年使用较多,得益于单片机的发展(片载硬件乘法器)的出现及成本的下降,当然TI的DSP是比较          有代表性,调试做的简单一致性也可作的很好,但开发就麻烦点。
0
回复
2014-07-06 21:00

前级MOS波形

0
回复
2014-07-07 22:05
短路自恢复波形

0
回复
2014-07-07 22:07
短路电流波形

0
回复
2014-07-07 22:09
短路消耗功率25W左右保证了机器可长时间短路,短路解除自动恢复输出。
0
回复
hanbing0923
LV.2
10
2014-07-07 22:13
外形尺寸44*280*260(UPS带充电器尺寸)1U机架式。
0
回复
hanbing0923
LV.2
11
2014-07-13 16:36

0
回复
hanbing0923
LV.2
12
2014-07-13 16:44

看帖的不少讨论的基本没有,

希望高手没聊聊各种拓扑在设计中有 那些优势及劣势,还有就是效率问题

看到有帖子上标注效率24V输入逆变AC220 整机94%

很想知道如何做的?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