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一下,本人思想比较激进,对蓄电池现有的许多理论持不同看法.我们就事论事,只想弄清楚产生蓄电池诸多问题的真正原因,并无意冒犯各位专家与大虾,敬请原谅,先谢谢啦!!!
在下认为铅酸电池的失水涨肚、镉镍、镍氢电池的爬碱、锂电池的爆炸等等客观存在的现象,都与目前充电理论的错误有关,而且这套理论同样也误导了蓄电池的制造与发展方向.
蓄电池充电的基本理论是否存在错误?
全部回复(91)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现在还没有回复呢,说说你的想法
@zhgzh19750811
写得不错.有自己的思考.不过看来你对于蓄电池的原理、蓄电池容量与电压之间的关系、蓄电池充电的原理、蓄电池充电器的工作原理、蓄电池的实际工作情况了解并不多.建议还是从头学一些东西吧.先学习一下蓄电池容量与电压、温度等的关系.了解马斯(mass)曲线.注意:充电参数与剩余容量之间关系并不大.充电参数并不也不能取决于剩余容量.
先谢谢楼上zhgzh19750811朋友的捧场!
但是您如果觉得我对您所提及的所谓某某原理、某某关系不甚了解的话,可以去查阅我们已公开发表的文章,相信会有个明确的结论.
不过由于蓄电池体系面临的是个(非线性)复杂性问题,所以停留在某些表面现象或者局部现象,是琢磨不出核心问题的.因此,很有必要从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甚至是逻辑推理来论证这个问题,而不单是从所谓技术层面上的表面现象来说明,否则你会把自己弄得越来越迷糊.也只有将物理的、化学的基础打好,特别是直接与蓄电池相关的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学好,才能真正看到另一片天空,并领悟其中的奥妙.
如果您看了我的文章,还认为蓄电池容量与电压有什么关系,我也无话可说,我的文章明确指出蓄电池容量与电压及内阻无关.从逻辑上来说,因为在蓄电池容量的积分公式中只有电流与时间,根本就没有电压和电阻,所以也就不可能用电压或内阻来求证蓄电池容量.另一方面从实际应用来看,大量的笔记本电脑、手机、DV机等等大都采用电压判断蓄电池容量,那您认为真实可信吗?
另外,对不起,我不了解马斯(mass)曲线,只听说过塔费尔(Tafel)曲线.不过不知道您说的与美国的马斯(J.A.Mas)教授有没有关,他在1967年第二届世界电动车辆会议上发表论文,以最低析气率为基础,找出蓄电池充电能够接受的最大电流,而得出的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的一些基本规律,即“马斯”三定律.不过,在我已发表的“蓄电池与蓄电池应用研究的新思路”上,已经证明其理论和方法都是错误的.简单而言,“马斯”三定律是通过忽略时间因素来解决时间问题,这在逻辑上都是说不通的.
再有,您说“充电参数与剩余容量之间关系并不大,充电参数并不也不能取决于剩余容量”.那么,蓄电池也就没必要标明容量了,蓄电池的定量充电法以及不同蓄电池的充电系数就都没用了,更不要说现在电动车上广泛采用的能量控制系统了,这不都成了没事找事吗?
但是您如果觉得我对您所提及的所谓某某原理、某某关系不甚了解的话,可以去查阅我们已公开发表的文章,相信会有个明确的结论.
不过由于蓄电池体系面临的是个(非线性)复杂性问题,所以停留在某些表面现象或者局部现象,是琢磨不出核心问题的.因此,很有必要从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甚至是逻辑推理来论证这个问题,而不单是从所谓技术层面上的表面现象来说明,否则你会把自己弄得越来越迷糊.也只有将物理的、化学的基础打好,特别是直接与蓄电池相关的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学好,才能真正看到另一片天空,并领悟其中的奥妙.
如果您看了我的文章,还认为蓄电池容量与电压有什么关系,我也无话可说,我的文章明确指出蓄电池容量与电压及内阻无关.从逻辑上来说,因为在蓄电池容量的积分公式中只有电流与时间,根本就没有电压和电阻,所以也就不可能用电压或内阻来求证蓄电池容量.另一方面从实际应用来看,大量的笔记本电脑、手机、DV机等等大都采用电压判断蓄电池容量,那您认为真实可信吗?
另外,对不起,我不了解马斯(mass)曲线,只听说过塔费尔(Tafel)曲线.不过不知道您说的与美国的马斯(J.A.Mas)教授有没有关,他在1967年第二届世界电动车辆会议上发表论文,以最低析气率为基础,找出蓄电池充电能够接受的最大电流,而得出的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的一些基本规律,即“马斯”三定律.不过,在我已发表的“蓄电池与蓄电池应用研究的新思路”上,已经证明其理论和方法都是错误的.简单而言,“马斯”三定律是通过忽略时间因素来解决时间问题,这在逻辑上都是说不通的.
再有,您说“充电参数与剩余容量之间关系并不大,充电参数并不也不能取决于剩余容量”.那么,蓄电池也就没必要标明容量了,蓄电池的定量充电法以及不同蓄电池的充电系数就都没用了,更不要说现在电动车上广泛采用的能量控制系统了,这不都成了没事找事吗?
0
回复
提示
@小榕树
先谢谢楼上zhgzh19750811朋友的捧场!但是您如果觉得我对您所提及的所谓某某原理、某某关系不甚了解的话,可以去查阅我们已公开发表的文章,相信会有个明确的结论.不过由于蓄电池体系面临的是个(非线性)复杂性问题,所以停留在某些表面现象或者局部现象,是琢磨不出核心问题的.因此,很有必要从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甚至是逻辑推理来论证这个问题,而不单是从所谓技术层面上的表面现象来说明,否则你会把自己弄得越来越迷糊.也只有将物理的、化学的基础打好,特别是直接与蓄电池相关的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学好,才能真正看到另一片天空,并领悟其中的奥妙.如果您看了我的文章,还认为蓄电池容量与电压有什么关系,我也无话可说,我的文章明确指出蓄电池容量与电压及内阻无关.从逻辑上来说,因为在蓄电池容量的积分公式中只有电流与时间,根本就没有电压和电阻,所以也就不可能用电压或内阻来求证蓄电池容量.另一方面从实际应用来看,大量的笔记本电脑、手机、DV机等等大都采用电压判断蓄电池容量,那您认为真实可信吗?另外,对不起,我不了解马斯(mass)曲线,只听说过塔费尔(Tafel)曲线.不过不知道您说的与美国的马斯(J.A.Mas)教授有没有关,他在1967年第二届世界电动车辆会议上发表论文,以最低析气率为基础,找出蓄电池充电能够接受的最大电流,而得出的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的一些基本规律,即“马斯”三定律.不过,在我已发表的“蓄电池与蓄电池应用研究的新思路”上,已经证明其理论和方法都是错误的.简单而言,“马斯”三定律是通过忽略时间因素来解决时间问题,这在逻辑上都是说不通的.再有,您说“充电参数与剩余容量之间关系并不大,充电参数并不也不能取决于剩余容量”.那么,蓄电池也就没必要标明容量了,蓄电池的定量充电法以及不同蓄电池的充电系数就都没用了,更不要说现在电动车上广泛采用的能量控制系统了,这不都成了没事找事吗?
充电参数与剩余容量有关,但并不取决于剩余容量,而仅与制造时结构有关系.容量仅是蓄电池的一个方面,而且这个容量的参数也不是绝对的.它仅仅表明蓄电池储存电量的大概能力而不是绝对能力.
不能去计算蓄电池放出的容量来定量充电,因为蓄电池放出的容量即便准确计量,在内部损失的容量(自放电)也不能计量;同时外部联接点发热的能量,并不影响蓄电池向外放出电量的计量.就算你通过某种方法计量得到蓄电池损失的电量,你也难以确定充入多少电量才能保证蓄电池被充足电——因为充电效率也随着充电参数、温度、蓄电池的剩余容量而变化.
电压与容量的关系,当蓄电池状态较好时,在一定范围内呈现非常近似的线性关系.所以可以以线性关系来处理.目前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应当是一种最容易实现,也是最经济的方法.
过于追求完美,在工业生产与应用中毫无意义,只有实验室意义.
能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您提出定量充电方案吗?
不能去计算蓄电池放出的容量来定量充电,因为蓄电池放出的容量即便准确计量,在内部损失的容量(自放电)也不能计量;同时外部联接点发热的能量,并不影响蓄电池向外放出电量的计量.就算你通过某种方法计量得到蓄电池损失的电量,你也难以确定充入多少电量才能保证蓄电池被充足电——因为充电效率也随着充电参数、温度、蓄电池的剩余容量而变化.
电压与容量的关系,当蓄电池状态较好时,在一定范围内呈现非常近似的线性关系.所以可以以线性关系来处理.目前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应当是一种最容易实现,也是最经济的方法.
过于追求完美,在工业生产与应用中毫无意义,只有实验室意义.
能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您提出定量充电方案吗?
0
回复
提示
@小榕树
先谢谢楼上zhgzh19750811朋友的捧场!但是您如果觉得我对您所提及的所谓某某原理、某某关系不甚了解的话,可以去查阅我们已公开发表的文章,相信会有个明确的结论.不过由于蓄电池体系面临的是个(非线性)复杂性问题,所以停留在某些表面现象或者局部现象,是琢磨不出核心问题的.因此,很有必要从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甚至是逻辑推理来论证这个问题,而不单是从所谓技术层面上的表面现象来说明,否则你会把自己弄得越来越迷糊.也只有将物理的、化学的基础打好,特别是直接与蓄电池相关的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学好,才能真正看到另一片天空,并领悟其中的奥妙.如果您看了我的文章,还认为蓄电池容量与电压有什么关系,我也无话可说,我的文章明确指出蓄电池容量与电压及内阻无关.从逻辑上来说,因为在蓄电池容量的积分公式中只有电流与时间,根本就没有电压和电阻,所以也就不可能用电压或内阻来求证蓄电池容量.另一方面从实际应用来看,大量的笔记本电脑、手机、DV机等等大都采用电压判断蓄电池容量,那您认为真实可信吗?另外,对不起,我不了解马斯(mass)曲线,只听说过塔费尔(Tafel)曲线.不过不知道您说的与美国的马斯(J.A.Mas)教授有没有关,他在1967年第二届世界电动车辆会议上发表论文,以最低析气率为基础,找出蓄电池充电能够接受的最大电流,而得出的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的一些基本规律,即“马斯”三定律.不过,在我已发表的“蓄电池与蓄电池应用研究的新思路”上,已经证明其理论和方法都是错误的.简单而言,“马斯”三定律是通过忽略时间因素来解决时间问题,这在逻辑上都是说不通的.再有,您说“充电参数与剩余容量之间关系并不大,充电参数并不也不能取决于剩余容量”.那么,蓄电池也就没必要标明容量了,蓄电池的定量充电法以及不同蓄电池的充电系数就都没用了,更不要说现在电动车上广泛采用的能量控制系统了,这不都成了没事找事吗?
我理解上是您否定了目前通行的依靠电压来控制和充电的可靠性,但是对于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则没有进行分析.是否如此?
本人则也认为目前对电池充电以及判断SOC状态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但是寻找另一种经济上可行而且又可靠的测试、控制方式谈何容易!
关于电池标注的额定容量,本人认为这个明显是放电参数,不能称之为充电参数.
蓄电池在生产和制造方面有很多不可确定性,因此还是应该更注重以实际测试数据为基准,具体电池具体分析才有意义.
理论上电池充电电流越小则效率越高,但是某些高能动力铅酸电池不能使用低于0.5C的电流进行充电,这是为什么?抛开具体的设计结构以及测试数据这些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做人要厚道,讲话要谦虚.
本人则也认为目前对电池充电以及判断SOC状态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但是寻找另一种经济上可行而且又可靠的测试、控制方式谈何容易!
关于电池标注的额定容量,本人认为这个明显是放电参数,不能称之为充电参数.
蓄电池在生产和制造方面有很多不可确定性,因此还是应该更注重以实际测试数据为基准,具体电池具体分析才有意义.
理论上电池充电电流越小则效率越高,但是某些高能动力铅酸电池不能使用低于0.5C的电流进行充电,这是为什么?抛开具体的设计结构以及测试数据这些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做人要厚道,讲话要谦虚.
0
回复
提示
@zhgzh19750811
充电参数与剩余容量有关,但并不取决于剩余容量,而仅与制造时结构有关系.容量仅是蓄电池的一个方面,而且这个容量的参数也不是绝对的.它仅仅表明蓄电池储存电量的大概能力而不是绝对能力.不能去计算蓄电池放出的容量来定量充电,因为蓄电池放出的容量即便准确计量,在内部损失的容量(自放电)也不能计量;同时外部联接点发热的能量,并不影响蓄电池向外放出电量的计量.就算你通过某种方法计量得到蓄电池损失的电量,你也难以确定充入多少电量才能保证蓄电池被充足电——因为充电效率也随着充电参数、温度、蓄电池的剩余容量而变化.电压与容量的关系,当蓄电池状态较好时,在一定范围内呈现非常近似的线性关系.所以可以以线性关系来处理.目前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应当是一种最容易实现,也是最经济的方法.过于追求完美,在工业生产与应用中毫无意义,只有实验室意义.能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您提出定量充电方案吗?
又见zhgzh19750811朋友的贴子,不甚荣幸!
不过总感觉您的逻辑有点紊乱,条理也不太分明.
在您的第1贴中,建议我再去学一学蓄电池的原理,分明是全盘反对“该受质疑的蓄电池充电标准”一文的观点.但是在第2贴中,您又用我文中采用的论据(这个地球人都知道,非我独创!)来附和与我同样的观点,即蓄电池容量实时测量存在困难,则定量充电法将散失标准.您两篇贴子的观点真是差异好大啊!
经典的蓄电池容量公式如下:
C=∫ I(t)dt
(对不起,这软件老是把积分符号的上、下标摆错了地方,干脆删除掉,请大家多包涵啊!)
C——蓄电池容量安时(Ah)
I——蓄电池放电电流(A)
t——蓄电池放电时间(h)
请大家注意啦,这里没有什么V和Ω,说明用电压或内阻不可能求得容量,因此用电压或内阻作为充电标准是错误的.采用间接法证明,它的好处是简单明了,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如果您一定要用电压来直接说明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可能要求更多的知识.这里我建议您看看有关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如卡尔.波普尔的“证伪原则”,这样就可以证明,有时用间接法的好处.
先声明一下,大虾好象是学化学专业的吧,在下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对化学知识可能不甚了解,有不妥之处请多多包涵.
我的说明如下:
1.从物理常识来说,一个参考标准必须具备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如大家广泛使用的万用表,它里面就有个标准电压源,这个标准电压源的精度和稳定度基本决定了万用表的优劣.如果标准电压源稳定度不行,漂移过大,则这块万用表所测的数据毫无意义.联想到蓄电池充电中,如果电压与容量没有一个稳定的函数关系,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碰巧吻合,又怎么能将之当做参考标准,那是管中窥豹啊.
2.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说,任何反应的最终归宿必定是某个平衡态.但是就目前使用的各种充电方式而言,它们都无法准确实现.就测量电压而言,您能确认您得到的是什么?它是平衡电动势?再有,您是学化学的,应该对反应动力学颇有研究,那它是线性的吗?
3.我再提供一些思路吧,请仔细温习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如:范托夫的质量作用定律和动态平衡原理、阿仑尼乌斯关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和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奥斯特瓦尔德关于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率、以及活度、能斯特方程、极化和超电势与扩散(渗透)速度的关系、金属的腐蚀等.一定要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不要囫囵吞枣啦.
4.如果您还有更广泛的兴趣,再推荐几本好书:郝柏林老师的《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欧阳颀老师的《反应扩散系统中的斑图动力学》,刘式达老师的《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及教科书《非平衡态热力学》,那将大有好处.
另外,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认识方向上都存在偏差,我们还奢谈什么方式啰,好好先解决如何正确认识体系的方向再说吧.
嘿嘿!大家辛苦了,一起努力哟!
不过总感觉您的逻辑有点紊乱,条理也不太分明.
在您的第1贴中,建议我再去学一学蓄电池的原理,分明是全盘反对“该受质疑的蓄电池充电标准”一文的观点.但是在第2贴中,您又用我文中采用的论据(这个地球人都知道,非我独创!)来附和与我同样的观点,即蓄电池容量实时测量存在困难,则定量充电法将散失标准.您两篇贴子的观点真是差异好大啊!
经典的蓄电池容量公式如下:
C=∫ I(t)dt
(对不起,这软件老是把积分符号的上、下标摆错了地方,干脆删除掉,请大家多包涵啊!)
C——蓄电池容量安时(Ah)
I——蓄电池放电电流(A)
t——蓄电池放电时间(h)
请大家注意啦,这里没有什么V和Ω,说明用电压或内阻不可能求得容量,因此用电压或内阻作为充电标准是错误的.采用间接法证明,它的好处是简单明了,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如果您一定要用电压来直接说明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可能要求更多的知识.这里我建议您看看有关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如卡尔.波普尔的“证伪原则”,这样就可以证明,有时用间接法的好处.
先声明一下,大虾好象是学化学专业的吧,在下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对化学知识可能不甚了解,有不妥之处请多多包涵.
我的说明如下:
1.从物理常识来说,一个参考标准必须具备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如大家广泛使用的万用表,它里面就有个标准电压源,这个标准电压源的精度和稳定度基本决定了万用表的优劣.如果标准电压源稳定度不行,漂移过大,则这块万用表所测的数据毫无意义.联想到蓄电池充电中,如果电压与容量没有一个稳定的函数关系,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碰巧吻合,又怎么能将之当做参考标准,那是管中窥豹啊.
2.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说,任何反应的最终归宿必定是某个平衡态.但是就目前使用的各种充电方式而言,它们都无法准确实现.就测量电压而言,您能确认您得到的是什么?它是平衡电动势?再有,您是学化学的,应该对反应动力学颇有研究,那它是线性的吗?
3.我再提供一些思路吧,请仔细温习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如:范托夫的质量作用定律和动态平衡原理、阿仑尼乌斯关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和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奥斯特瓦尔德关于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率、以及活度、能斯特方程、极化和超电势与扩散(渗透)速度的关系、金属的腐蚀等.一定要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不要囫囵吞枣啦.
4.如果您还有更广泛的兴趣,再推荐几本好书:郝柏林老师的《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欧阳颀老师的《反应扩散系统中的斑图动力学》,刘式达老师的《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及教科书《非平衡态热力学》,那将大有好处.
另外,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认识方向上都存在偏差,我们还奢谈什么方式啰,好好先解决如何正确认识体系的方向再说吧.
嘿嘿!大家辛苦了,一起努力哟!
0
回复
提示
@马赛克
我理解上是您否定了目前通行的依靠电压来控制和充电的可靠性,但是对于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则没有进行分析.是否如此?本人则也认为目前对电池充电以及判断SOC状态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但是寻找另一种经济上可行而且又可靠的测试、控制方式谈何容易!关于电池标注的额定容量,本人认为这个明显是放电参数,不能称之为充电参数.蓄电池在生产和制造方面有很多不可确定性,因此还是应该更注重以实际测试数据为基准,具体电池具体分析才有意义.理论上电池充电电流越小则效率越高,但是某些高能动力铅酸电池不能使用低于0.5C的电流进行充电,这是为什么?抛开具体的设计结构以及测试数据这些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做人要厚道,讲话要谦虚.
朋友,您的问题太过好玩了.
如果蓄电池上标注的容量真与充电无关,那我请问您:如不考虑成本,拿一个给12V200Ah铅酸蓄电池配套的充电器充一个12V10Ah的铅酸蓄电池,您觉得合适吗?反正与容量无关吗,电压一样哟.
您所提到的问题可能并不能说明什么,我可以明确的是,充电模式正在或多或少影响甚至改变蓄电池的设计方向,而目前的充电理论并不正确,所以蓄电池的发展已经走错了路.
如果蓄电池上标注的容量真与充电无关,那我请问您:如不考虑成本,拿一个给12V200Ah铅酸蓄电池配套的充电器充一个12V10Ah的铅酸蓄电池,您觉得合适吗?反正与容量无关吗,电压一样哟.
您所提到的问题可能并不能说明什么,我可以明确的是,充电模式正在或多或少影响甚至改变蓄电池的设计方向,而目前的充电理论并不正确,所以蓄电池的发展已经走错了路.
0
回复
提示
@小榕树
又见zhgzh19750811朋友的贴子,不甚荣幸!不过总感觉您的逻辑有点紊乱,条理也不太分明.在您的第1贴中,建议我再去学一学蓄电池的原理,分明是全盘反对“该受质疑的蓄电池充电标准”一文的观点.但是在第2贴中,您又用我文中采用的论据(这个地球人都知道,非我独创!)来附和与我同样的观点,即蓄电池容量实时测量存在困难,则定量充电法将散失标准.您两篇贴子的观点真是差异好大啊!经典的蓄电池容量公式如下:C=∫I(t)dt (对不起,这软件老是把积分符号的上、下标摆错了地方,干脆删除掉,请大家多包涵啊!)C——蓄电池容量安时(Ah)I——蓄电池放电电流(A) t——蓄电池放电时间(h)请大家注意啦,这里没有什么V和Ω,说明用电压或内阻不可能求得容量,因此用电压或内阻作为充电标准是错误的.采用间接法证明,它的好处是简单明了,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如果您一定要用电压来直接说明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可能要求更多的知识.这里我建议您看看有关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如卡尔.波普尔的“证伪原则”,这样就可以证明,有时用间接法的好处.先声明一下,大虾好象是学化学专业的吧,在下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对化学知识可能不甚了解,有不妥之处请多多包涵.我的说明如下:1.从物理常识来说,一个参考标准必须具备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如大家广泛使用的万用表,它里面就有个标准电压源,这个标准电压源的精度和稳定度基本决定了万用表的优劣.如果标准电压源稳定度不行,漂移过大,则这块万用表所测的数据毫无意义.联想到蓄电池充电中,如果电压与容量没有一个稳定的函数关系,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碰巧吻合,又怎么能将之当做参考标准,那是管中窥豹啊.2.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说,任何反应的最终归宿必定是某个平衡态.但是就目前使用的各种充电方式而言,它们都无法准确实现.就测量电压而言,您能确认您得到的是什么?它是平衡电动势?再有,您是学化学的,应该对反应动力学颇有研究,那它是线性的吗?3.我再提供一些思路吧,请仔细温习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如:范托夫的质量作用定律和动态平衡原理、阿仑尼乌斯关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和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奥斯特瓦尔德关于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率、以及活度、能斯特方程、极化和超电势与扩散(渗透)速度的关系、金属的腐蚀等.一定要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不要囫囵吞枣啦.4.如果您还有更广泛的兴趣,再推荐几本好书:郝柏林老师的《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欧阳颀老师的《反应扩散系统中的斑图动力学》,刘式达老师的《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及教科书《非平衡态热力学》,那将大有好处.另外,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认识方向上都存在偏差,我们还奢谈什么方式啰,好好先解决如何正确认识体系的方向再说吧.嘿嘿!大家辛苦了,一起努力哟!
果然不是理化专业的.现在工作了吗?
看来你涉猎的知识范围挺广的.不过我恰好可以告诉你,你的认识是错误的.
你说:蓄电池充电中,电压与容量没有一个稳定的函数,故尔不能用作参考标准.如果这个蓄电池是全部的蓄电池,那是对的.但如果是状态正常的同一型号蓄电池,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这里不仅有一个稳定的函数,而且这个关系是近乎线性的.
至于其它的2、3、4,我根本看不懂.只能告诉您一点,现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流与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非改变电压就会线性改变电流.
另外,你到现在只是空谈现有充电的“问题”,为什么不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案来呢?那样至少可以用事实来证明您逻辑上的雄辩?
看来你涉猎的知识范围挺广的.不过我恰好可以告诉你,你的认识是错误的.
你说:蓄电池充电中,电压与容量没有一个稳定的函数,故尔不能用作参考标准.如果这个蓄电池是全部的蓄电池,那是对的.但如果是状态正常的同一型号蓄电池,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这里不仅有一个稳定的函数,而且这个关系是近乎线性的.
至于其它的2、3、4,我根本看不懂.只能告诉您一点,现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流与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非改变电压就会线性改变电流.
另外,你到现在只是空谈现有充电的“问题”,为什么不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案来呢?那样至少可以用事实来证明您逻辑上的雄辩?
0
回复
提示
@zhgzh19750811
果然不是理化专业的.现在工作了吗?看来你涉猎的知识范围挺广的.不过我恰好可以告诉你,你的认识是错误的.你说:蓄电池充电中,电压与容量没有一个稳定的函数,故尔不能用作参考标准.如果这个蓄电池是全部的蓄电池,那是对的.但如果是状态正常的同一型号蓄电池,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这里不仅有一个稳定的函数,而且这个关系是近乎线性的.至于其它的2、3、4,我根本看不懂.只能告诉您一点,现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流与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非改变电压就会线性改变电流.另外,你到现在只是空谈现有充电的“问题”,为什么不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案来呢?那样至少可以用事实来证明您逻辑上的雄辩?
对不起,如果我所猜不错,大虾应该是75年生的,在下不才痴长您几岁,现在算来从计算机和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转到研究蓄电池也有那么十余年了.
不过,又见您的贴子,怎么感觉逻辑还是这么混乱,还见涨喔!由两张贴子可以出现自相矛盾,发展到同一贴也行,真有您的,在下佩服啊!请看您同一张贴上的 “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这里不仅有一个稳定的函数,而且这个关系是近乎线性的”和“现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流与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非改变电压就会线性改变电流.” 您前一句说是近乎线性的,后一句又讲线性改变电压不会使电流线性变化,应该理解为是非线性的吧?.哎,您的观点真是好“深奥”啊.
您还在认为:如果是状态正常的同一型号蓄电池,应该是可以的.应该说又回到了老问题上了,看得出您还是没明白,那么在下就来再说明一下:从我的文章中应该可以看到我并不反对容量的测量,它是电池厂衡量蓄电池性能与质量的标准(出厂的新电池喔),也是用户最最关注的指标之一,我只是说明不能滥用来做充电标准.接下来澄清另一个隐含的关键问题:您假设蓄电池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有那么点近乎线性的关系,这现象的确也存在.但是这是稳定的吗?可以将这个特例当作标准吗?您能够保证蓄电池在使用中一直都处于那个特定条件下不变吗?用个更直白的比喻说明吧,您能一直保持在18岁的状态吗?如果能,那我恭喜您了.
看了您的贴子,再一次深感您对标准太不熟悉,也不明白它的重要.看来如不恶补一番,将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更不要为人答疑解惑.其实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是以一些最最基本的标准为基石的,从某种意义可以说人类的科学大厦就是建立在众多的标准之上,因此,标准必须稳定,而且可以重复测量.懂标准的人肯定都明白,如果选择的参考(标准)系,不是稳定的,不具备普适性,则在这上面建立的理论大厦终将灰飞烟灭.
在下的确佩服您这位理化专业的高才生,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可能您对物理化学、电化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不屑一顾,视之为皮毛,否则,怎么能根本看不懂我上贴的第2和第3点呢?至于第4点,不明白您是看不懂我推荐的那几本好书呢,还是不明白那些汉字的意思.嘿嘿,您真是高人啊!
至于是不是空谈或是雄辩,自有时间为证,您也可以去查查在下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自然平衡法”.
不过,又见您的贴子,怎么感觉逻辑还是这么混乱,还见涨喔!由两张贴子可以出现自相矛盾,发展到同一贴也行,真有您的,在下佩服啊!请看您同一张贴上的 “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这里不仅有一个稳定的函数,而且这个关系是近乎线性的”和“现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流与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非改变电压就会线性改变电流.” 您前一句说是近乎线性的,后一句又讲线性改变电压不会使电流线性变化,应该理解为是非线性的吧?.哎,您的观点真是好“深奥”啊.
您还在认为:如果是状态正常的同一型号蓄电池,应该是可以的.应该说又回到了老问题上了,看得出您还是没明白,那么在下就来再说明一下:从我的文章中应该可以看到我并不反对容量的测量,它是电池厂衡量蓄电池性能与质量的标准(出厂的新电池喔),也是用户最最关注的指标之一,我只是说明不能滥用来做充电标准.接下来澄清另一个隐含的关键问题:您假设蓄电池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有那么点近乎线性的关系,这现象的确也存在.但是这是稳定的吗?可以将这个特例当作标准吗?您能够保证蓄电池在使用中一直都处于那个特定条件下不变吗?用个更直白的比喻说明吧,您能一直保持在18岁的状态吗?如果能,那我恭喜您了.
看了您的贴子,再一次深感您对标准太不熟悉,也不明白它的重要.看来如不恶补一番,将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更不要为人答疑解惑.其实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是以一些最最基本的标准为基石的,从某种意义可以说人类的科学大厦就是建立在众多的标准之上,因此,标准必须稳定,而且可以重复测量.懂标准的人肯定都明白,如果选择的参考(标准)系,不是稳定的,不具备普适性,则在这上面建立的理论大厦终将灰飞烟灭.
在下的确佩服您这位理化专业的高才生,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可能您对物理化学、电化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不屑一顾,视之为皮毛,否则,怎么能根本看不懂我上贴的第2和第3点呢?至于第4点,不明白您是看不懂我推荐的那几本好书呢,还是不明白那些汉字的意思.嘿嘿,您真是高人啊!
至于是不是空谈或是雄辩,自有时间为证,您也可以去查查在下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自然平衡法”.
0
回复
提示
@小榕树
对不起,如果我所猜不错,大虾应该是75年生的,在下不才痴长您几岁,现在算来从计算机和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转到研究蓄电池也有那么十余年了.不过,又见您的贴子,怎么感觉逻辑还是这么混乱,还见涨喔!由两张贴子可以出现自相矛盾,发展到同一贴也行,真有您的,在下佩服啊!请看您同一张贴上的“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这里不仅有一个稳定的函数,而且这个关系是近乎线性的”和“现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流与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非改变电压就会线性改变电流.”您前一句说是近乎线性的,后一句又讲线性改变电压不会使电流线性变化,应该理解为是非线性的吧?.哎,您的观点真是好“深奥”啊.您还在认为:如果是状态正常的同一型号蓄电池,应该是可以的.应该说又回到了老问题上了,看得出您还是没明白,那么在下就来再说明一下:从我的文章中应该可以看到我并不反对容量的测量,它是电池厂衡量蓄电池性能与质量的标准(出厂的新电池喔),也是用户最最关注的指标之一,我只是说明不能滥用来做充电标准.接下来澄清另一个隐含的关键问题:您假设蓄电池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有那么点近乎线性的关系,这现象的确也存在.但是这是稳定的吗?可以将这个特例当作标准吗?您能够保证蓄电池在使用中一直都处于那个特定条件下不变吗?用个更直白的比喻说明吧,您能一直保持在18岁的状态吗?如果能,那我恭喜您了.看了您的贴子,再一次深感您对标准太不熟悉,也不明白它的重要.看来如不恶补一番,将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更不要为人答疑解惑.其实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是以一些最最基本的标准为基石的,从某种意义可以说人类的科学大厦就是建立在众多的标准之上,因此,标准必须稳定,而且可以重复测量.懂标准的人肯定都明白,如果选择的参考(标准)系,不是稳定的,不具备普适性,则在这上面建立的理论大厦终将灰飞烟灭.在下的确佩服您这位理化专业的高才生,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可能您对物理化学、电化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不屑一顾,视之为皮毛,否则,怎么能根本看不懂我上贴的第2和第3点呢?至于第4点,不明白您是看不懂我推荐的那几本好书呢,还是不明白那些汉字的意思.嘿嘿,您真是高人啊!至于是不是空谈或是雄辩,自有时间为证,您也可以去查查在下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自然平衡法”.
一:你断章取义,为文切忌如此.
二:你语气不是探讨的语气,也不是做学问的语气.
三:物化、电化学、热力学,你也不要在我眼前卖弄.我保证底子比你强.
四:从事研究蓄电池十余年?是相关蓄电池的吗?我不明白你做哪方面,如果你是做充电研究,那么不会不懂静态电压与容量的关系;如果你制作蓄电池,那你应该不会只发表关于充电的高论.想不懂你是研究蓄电池哪方面的.
五:从你所说的从“计算机和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转到研究蓄电池”这个经历来看,你应当并没有做多长时间“计算机和电子测量仪器行业”,除非您比我大十岁以上.我很奇怪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有技术人员从计算机行业转到蓄电池行业.因为说老实话,两个行业的收入差距相当大.
六:你是第二个让我不要在电源网论坛上回贴的人,看来我有点不受人待见?
下面是关于技术方面的回复.
"由两张贴子可以出现自相矛盾,发展到同一贴也行,真有您的,在下佩服啊!请看您同一张贴上的 “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这里不仅有一个稳定的函数,而且这个关系是近乎线性的”和“现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流与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非改变电压就会线性改变电流.” 您前一句说是近乎线性的,后一句又讲线性改变电压不会使电流线性变化,应该理解为是非线性的吧?.哎,您的观点真是好“深奥”啊. "
看清楚了再说我逻辑混乱.前面说的是一定条件下的电压容量的关系,后面说的是充电过程中电压变化后的电流关系.
补充一句,上面那两段话,蓄电池行内的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蓄电池充电与蓄电池的剩余容量没有多大的关系.这我早在前面贴子里就说过了.从来没有哪家用新蓄电池的容量来作充电标准,在充电中,蓄电池的标称容量和剩余容量根本就不是决定性因素,甚至连一个重要参数都不是.
不是我假设“蓄电池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有那么点近乎线性的关系,这现象的确也存在.”,而是这个线性的关系的确存在,只要蓄电池状态正常(蓄电池没有损坏,电压在截止电压以上)就基本是这样的.每一个蓄电池的静态电压与容量确实是近似线性,但充电电压与电流却不是线性.
您看过的书那么多,知道的标准那么多,弱弱地问您两句:一:您认为现在的充电方法中,标称容量相同的蓄电池的充电参数是一样的吗?
二:你怎么样称呼蓄电池标注的容量、蓄电池充足后最多能放出的容量、蓄电池充电前的容量?(有些时候您提到容量的时候,我不知道您指的是哪一种,我希望您提出对这三种容量的称呼,这样我可以把我的观点写明白点.)
二:你语气不是探讨的语气,也不是做学问的语气.
三:物化、电化学、热力学,你也不要在我眼前卖弄.我保证底子比你强.
四:从事研究蓄电池十余年?是相关蓄电池的吗?我不明白你做哪方面,如果你是做充电研究,那么不会不懂静态电压与容量的关系;如果你制作蓄电池,那你应该不会只发表关于充电的高论.想不懂你是研究蓄电池哪方面的.
五:从你所说的从“计算机和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转到研究蓄电池”这个经历来看,你应当并没有做多长时间“计算机和电子测量仪器行业”,除非您比我大十岁以上.我很奇怪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有技术人员从计算机行业转到蓄电池行业.因为说老实话,两个行业的收入差距相当大.
六:你是第二个让我不要在电源网论坛上回贴的人,看来我有点不受人待见?
下面是关于技术方面的回复.
"由两张贴子可以出现自相矛盾,发展到同一贴也行,真有您的,在下佩服啊!请看您同一张贴上的 “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这里不仅有一个稳定的函数,而且这个关系是近乎线性的”和“现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流与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非改变电压就会线性改变电流.” 您前一句说是近乎线性的,后一句又讲线性改变电压不会使电流线性变化,应该理解为是非线性的吧?.哎,您的观点真是好“深奥”啊. "
看清楚了再说我逻辑混乱.前面说的是一定条件下的电压容量的关系,后面说的是充电过程中电压变化后的电流关系.
补充一句,上面那两段话,蓄电池行内的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蓄电池充电与蓄电池的剩余容量没有多大的关系.这我早在前面贴子里就说过了.从来没有哪家用新蓄电池的容量来作充电标准,在充电中,蓄电池的标称容量和剩余容量根本就不是决定性因素,甚至连一个重要参数都不是.
不是我假设“蓄电池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有那么点近乎线性的关系,这现象的确也存在.”,而是这个线性的关系的确存在,只要蓄电池状态正常(蓄电池没有损坏,电压在截止电压以上)就基本是这样的.每一个蓄电池的静态电压与容量确实是近似线性,但充电电压与电流却不是线性.
您看过的书那么多,知道的标准那么多,弱弱地问您两句:一:您认为现在的充电方法中,标称容量相同的蓄电池的充电参数是一样的吗?
二:你怎么样称呼蓄电池标注的容量、蓄电池充足后最多能放出的容量、蓄电池充电前的容量?(有些时候您提到容量的时候,我不知道您指的是哪一种,我希望您提出对这三种容量的称呼,这样我可以把我的观点写明白点.)
0
回复
提示
@小榕树
对不起,如果我所猜不错,大虾应该是75年生的,在下不才痴长您几岁,现在算来从计算机和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转到研究蓄电池也有那么十余年了.不过,又见您的贴子,怎么感觉逻辑还是这么混乱,还见涨喔!由两张贴子可以出现自相矛盾,发展到同一贴也行,真有您的,在下佩服啊!请看您同一张贴上的“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这里不仅有一个稳定的函数,而且这个关系是近乎线性的”和“现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流与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非改变电压就会线性改变电流.”您前一句说是近乎线性的,后一句又讲线性改变电压不会使电流线性变化,应该理解为是非线性的吧?.哎,您的观点真是好“深奥”啊.您还在认为:如果是状态正常的同一型号蓄电池,应该是可以的.应该说又回到了老问题上了,看得出您还是没明白,那么在下就来再说明一下:从我的文章中应该可以看到我并不反对容量的测量,它是电池厂衡量蓄电池性能与质量的标准(出厂的新电池喔),也是用户最最关注的指标之一,我只是说明不能滥用来做充电标准.接下来澄清另一个隐含的关键问题:您假设蓄电池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有那么点近乎线性的关系,这现象的确也存在.但是这是稳定的吗?可以将这个特例当作标准吗?您能够保证蓄电池在使用中一直都处于那个特定条件下不变吗?用个更直白的比喻说明吧,您能一直保持在18岁的状态吗?如果能,那我恭喜您了.看了您的贴子,再一次深感您对标准太不熟悉,也不明白它的重要.看来如不恶补一番,将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更不要为人答疑解惑.其实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是以一些最最基本的标准为基石的,从某种意义可以说人类的科学大厦就是建立在众多的标准之上,因此,标准必须稳定,而且可以重复测量.懂标准的人肯定都明白,如果选择的参考(标准)系,不是稳定的,不具备普适性,则在这上面建立的理论大厦终将灰飞烟灭.在下的确佩服您这位理化专业的高才生,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可能您对物理化学、电化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不屑一顾,视之为皮毛,否则,怎么能根本看不懂我上贴的第2和第3点呢?至于第4点,不明白您是看不懂我推荐的那几本好书呢,还是不明白那些汉字的意思.嘿嘿,您真是高人啊!至于是不是空谈或是雄辩,自有时间为证,您也可以去查查在下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自然平衡法”.
下面是不是“自然平衡法”?
如果是的话,那么那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产品.“将EA精心设计成不同环境温度下,能按蓄电池充电平衡需要,自动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电源,与之对应连接.”————如果你依此做出产品,性能超过现有的工业上用的蓄电池充电机,我就出十万一台买你的产品使用,不管大小.
以下引自“http://hi.baidu.com/yusfang/blog/item/3d42903d935b9d00bba16768.html”
……
何为蓄电池充电的自然平衡法?
有二个电源EA、EB,当电源EA与电源EB处在同一环境温度下,正极和正极相连接,负极与负极相连接,在它们所形成的闭合电路中,存在着如下的关系,如果EA高出EB,EA将向EB提供EA-EB=ΔE的电压,同时将按ΔE的大小,提供一Δi电流向电源EB流通和灌注,当EB吸收EA提供的Δi电流,使EB上升到完全等于EA时(在蓄电池中表现为,蓄电池端电压的上升和电荷存储量的增加),电源EA将停止向电源EB提供电流,也就是EA=EB,ΔE=0,Δi=0.
在上面描述中,我们把EB换成被充电的蓄电池,算出在不同放电深度与环境温度下,蓄电池对应的电压.将EA精心设计成不同环境温度下,能按蓄电池充电平衡需要,自动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电源,与之对应连接.完全理想化的情况下,电源EA能根据蓄电池在任一环境温度下,能够接受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电池充足电后,ΔE=0,Δi=0,EA电源将不再消耗功率,此后,EA只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对被充蓄电池提供跟踪平衡补偿,由于蓄电池充电的整个过程完全是自动完成的,所以我们称之为自然平衡法.
此方法完全理想化的情况是:蓄电池在充足电后,EA与被充电的蓄电池EB之间的电压差ΔE=0,自然也就Δi=0,由于EA无功率供给蓄电池(EB),所以蓄电池电解液不可能产生沸腾,也不可能使蓄电池内电解液中的水分解,更不可能使蓄电池内的压力和温度升高,产生安全隐患.因此,该方法提供给蓄电池的是既不会使蓄电池过充电,也不会使蓄电池充电不足,而是更方便,更安全,更可靠的充电.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该方法特别适合免维护与少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维护性充电,更能适应那些间歇性放电使用的蓄电池日常维护充电,有利于提高蓄电池日常使用中的可靠性,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
如果是的话,那么那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产品.“将EA精心设计成不同环境温度下,能按蓄电池充电平衡需要,自动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电源,与之对应连接.”————如果你依此做出产品,性能超过现有的工业上用的蓄电池充电机,我就出十万一台买你的产品使用,不管大小.
以下引自“http://hi.baidu.com/yusfang/blog/item/3d42903d935b9d00bba16768.html”
……
何为蓄电池充电的自然平衡法?
有二个电源EA、EB,当电源EA与电源EB处在同一环境温度下,正极和正极相连接,负极与负极相连接,在它们所形成的闭合电路中,存在着如下的关系,如果EA高出EB,EA将向EB提供EA-EB=ΔE的电压,同时将按ΔE的大小,提供一Δi电流向电源EB流通和灌注,当EB吸收EA提供的Δi电流,使EB上升到完全等于EA时(在蓄电池中表现为,蓄电池端电压的上升和电荷存储量的增加),电源EA将停止向电源EB提供电流,也就是EA=EB,ΔE=0,Δi=0.
在上面描述中,我们把EB换成被充电的蓄电池,算出在不同放电深度与环境温度下,蓄电池对应的电压.将EA精心设计成不同环境温度下,能按蓄电池充电平衡需要,自动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电源,与之对应连接.完全理想化的情况下,电源EA能根据蓄电池在任一环境温度下,能够接受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电池充足电后,ΔE=0,Δi=0,EA电源将不再消耗功率,此后,EA只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对被充蓄电池提供跟踪平衡补偿,由于蓄电池充电的整个过程完全是自动完成的,所以我们称之为自然平衡法.
此方法完全理想化的情况是:蓄电池在充足电后,EA与被充电的蓄电池EB之间的电压差ΔE=0,自然也就Δi=0,由于EA无功率供给蓄电池(EB),所以蓄电池电解液不可能产生沸腾,也不可能使蓄电池内电解液中的水分解,更不可能使蓄电池内的压力和温度升高,产生安全隐患.因此,该方法提供给蓄电池的是既不会使蓄电池过充电,也不会使蓄电池充电不足,而是更方便,更安全,更可靠的充电.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该方法特别适合免维护与少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维护性充电,更能适应那些间歇性放电使用的蓄电池日常维护充电,有利于提高蓄电池日常使用中的可靠性,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
0
回复
提示
@小榕树
对不起,如果我所猜不错,大虾应该是75年生的,在下不才痴长您几岁,现在算来从计算机和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转到研究蓄电池也有那么十余年了.不过,又见您的贴子,怎么感觉逻辑还是这么混乱,还见涨喔!由两张贴子可以出现自相矛盾,发展到同一贴也行,真有您的,在下佩服啊!请看您同一张贴上的“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这里不仅有一个稳定的函数,而且这个关系是近乎线性的”和“现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流与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非改变电压就会线性改变电流.”您前一句说是近乎线性的,后一句又讲线性改变电压不会使电流线性变化,应该理解为是非线性的吧?.哎,您的观点真是好“深奥”啊.您还在认为:如果是状态正常的同一型号蓄电池,应该是可以的.应该说又回到了老问题上了,看得出您还是没明白,那么在下就来再说明一下:从我的文章中应该可以看到我并不反对容量的测量,它是电池厂衡量蓄电池性能与质量的标准(出厂的新电池喔),也是用户最最关注的指标之一,我只是说明不能滥用来做充电标准.接下来澄清另一个隐含的关键问题:您假设蓄电池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有那么点近乎线性的关系,这现象的确也存在.但是这是稳定的吗?可以将这个特例当作标准吗?您能够保证蓄电池在使用中一直都处于那个特定条件下不变吗?用个更直白的比喻说明吧,您能一直保持在18岁的状态吗?如果能,那我恭喜您了.看了您的贴子,再一次深感您对标准太不熟悉,也不明白它的重要.看来如不恶补一番,将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更不要为人答疑解惑.其实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是以一些最最基本的标准为基石的,从某种意义可以说人类的科学大厦就是建立在众多的标准之上,因此,标准必须稳定,而且可以重复测量.懂标准的人肯定都明白,如果选择的参考(标准)系,不是稳定的,不具备普适性,则在这上面建立的理论大厦终将灰飞烟灭.在下的确佩服您这位理化专业的高才生,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可能您对物理化学、电化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不屑一顾,视之为皮毛,否则,怎么能根本看不懂我上贴的第2和第3点呢?至于第4点,不明白您是看不懂我推荐的那几本好书呢,还是不明白那些汉字的意思.嘿嘿,您真是高人啊!至于是不是空谈或是雄辩,自有时间为证,您也可以去查查在下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自然平衡法”.
“电动车用蓄电池问题剖析(一)
By 雾海明灯 发表于 2007-2-28 10:39:00 ”
这上面的文字摘自您的博客.当然还有一篇是(二),你没有注明是不是转贴.
我看了您的博客里的几篇文章.除了这一篇外,其他我大多数不认同,这一篇是你原创的吗?
您应该是何镇宇先生吧?呵呵.你的专利产品啊.2002年的实用新型专利.原来您是做修复仪器——或者说是带修复功能的充电机的.——专利号拿到了吗?
想来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也应该有结果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对自己的产品作过追踪和统计?有没有统计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充电器的好的效果?网上找不到.只找到您和您的公司.现在您自己应该明白自己的产品到底怎么样了吧?
看书不要太多,但要看精.学习范围不要太广,学就学通.好了.我真的要不回贴了.
By 雾海明灯 发表于 2007-2-28 10:39:00 ”
这上面的文字摘自您的博客.当然还有一篇是(二),你没有注明是不是转贴.
我看了您的博客里的几篇文章.除了这一篇外,其他我大多数不认同,这一篇是你原创的吗?
您应该是何镇宇先生吧?呵呵.你的专利产品啊.2002年的实用新型专利.原来您是做修复仪器——或者说是带修复功能的充电机的.——专利号拿到了吗?
想来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也应该有结果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对自己的产品作过追踪和统计?有没有统计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充电器的好的效果?网上找不到.只找到您和您的公司.现在您自己应该明白自己的产品到底怎么样了吧?
看书不要太多,但要看精.学习范围不要太广,学就学通.好了.我真的要不回贴了.
0
回复
提示
@小榕树
朋友,您的问题太过好玩了.如果蓄电池上标注的容量真与充电无关,那我请问您:如不考虑成本,拿一个给12V200Ah铅酸蓄电池配套的充电器充一个12V10Ah的铅酸蓄电池,您觉得合适吗?反正与容量无关吗,电压一样哟.您所提到的问题可能并不能说明什么,我可以明确的是,充电模式正在或多或少影响甚至改变蓄电池的设计方向,而目前的充电理论并不正确,所以蓄电池的发展已经走错了路.
我反对您的地方其实很简单,就是您说了一大堆得不行不行不行-----
但是什么行呢?
关于放电容量和充电电流的关系,本质上在于电池自身,所谓最大充电电流0.2C本质上是极板的结构确定下来的,如果极板结构变了那么这个指标也就变了.
"12V200Ah电池充电器"只是一个大概规格,并没有说明其技术指标.习惯上如果采用0.1C电流充电拿也是符合使用要求的,你怎么知道这个充电器电流就超过了呢?
前面我提到一些动力电池可以快速充电,即便是10Ah的电池,采用最高1~2C电流进行充电也是允许的.
关于电压,阀控式电池和富液式电池的充电电压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归根结底,抛开技术参数说事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什么行呢?
关于放电容量和充电电流的关系,本质上在于电池自身,所谓最大充电电流0.2C本质上是极板的结构确定下来的,如果极板结构变了那么这个指标也就变了.
"12V200Ah电池充电器"只是一个大概规格,并没有说明其技术指标.习惯上如果采用0.1C电流充电拿也是符合使用要求的,你怎么知道这个充电器电流就超过了呢?
前面我提到一些动力电池可以快速充电,即便是10Ah的电池,采用最高1~2C电流进行充电也是允许的.
关于电压,阀控式电池和富液式电池的充电电压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归根结底,抛开技术参数说事没有任何意义.
0
回复
提示
@马赛克
我反对您的地方其实很简单,就是您说了一大堆得不行不行不行-----但是什么行呢?关于放电容量和充电电流的关系,本质上在于电池自身,所谓最大充电电流0.2C本质上是极板的结构确定下来的,如果极板结构变了那么这个指标也就变了."12V200Ah电池充电器"只是一个大概规格,并没有说明其技术指标.习惯上如果采用0.1C电流充电拿也是符合使用要求的,你怎么知道这个充电器电流就超过了呢?前面我提到一些动力电池可以快速充电,即便是10Ah的电池,采用最高1~2C电流进行充电也是允许的.关于电压,阀控式电池和富液式电池的充电电压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归根结底,抛开技术参数说事没有任何意义.
马兄,别跟他讲了.今天上午我搜了一下,他是长沙的何镇宇先生.好像是做了个带修复功能的充电机,申请了专利,不知批复了没有.现在好像是在做产品,也不知做了多久了.
看过他和另一位何先生的关于“自然平衡法”的一些文章,感觉不切实际.
看过他和另一位何先生的关于“自然平衡法”的一些文章,感觉不切实际.
0
回复
提示
@zhgzh19750811
马兄,别跟他讲了.今天上午我搜了一下,他是长沙的何镇宇先生.好像是做了个带修复功能的充电机,申请了专利,不知批复了没有.现在好像是在做产品,也不知做了多久了.看过他和另一位何先生的关于“自然平衡法”的一些文章,感觉不切实际.
这个自然平衡法按照字面理解的话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忽视了动力学的问题——如果完全平衡了也就没有充电反应的驱动力了.
所以充电器如果能够完成充电的话绝对不可能按照这个模式工作.或许可以理解为这个理论的发明人文字表达能力不够、用词不当.
以前我在哪个企业的网站上看到过这个论文,当时一笑了之没有太深入去想它.
所以充电器如果能够完成充电的话绝对不可能按照这个模式工作.或许可以理解为这个理论的发明人文字表达能力不够、用词不当.
以前我在哪个企业的网站上看到过这个论文,当时一笑了之没有太深入去想它.
0
回复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