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
130K<150K,
66K*2<150K,
43K*3<150K,
显然为了对付EMI.
没有说服力,咱们搞技术的,要的是数据, 135,140也小于150
个人认为,每个芯片的振荡频率都有一定的偏差,每个点的振荡同样有一定的脉宽。他们选130K这个频率也是考虑到了裕量的问题,至于他们为什么选20K的裕量,我也不清楚。我自己的设计频率在75K,2倍频140K。
早期的晶振选用的是1MHz ,66.7*15=1M Hz,对IC Designer 来讲很好取值,然后大家follow 这个习惯就得到了,133kHz 也是这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