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打算使用buck/boost的driver做一个电路板,要求输出电流为恒流,如果将MOSFET对地,那么输出电流就不好检测了,又要回到高压共模差分放大器上,这样成本比较高,于是想到使用PMOS作为开关,输出负压,虽然检测电流的信号为负值,但是加一个普通的运放来解决。但是涉及到MOSFET放在高位的问题,之前并没有对PMOS的驱动在意过,认为比较简单,但是此次仿真发现,问题还是比较复杂。
首先从英飞凌的一个应用注释里面“Infineon-LITIX Power TLD5098EL with IO Filter-PP-v02_00-EN”看到一个PWM调光时,使用了一个PMOS驱动,具体电路比较简单,可见文献的p25页。于是也想模仿下,感觉PMOS驱动很容易。
但是问题马上就来了,仿真发现,PMOS驱动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仿真的线路如下,目的是想使用一个100kHz的频率驱动PMOS。但是结果很意外,
图2-1
仿真波形如下:
图2-2 V[n006]: Vbe of Q2 ; V[n008]: Vg of M2;
可以发现,PMOS的gate的电压信号不是一个脉冲波,并且无法将PMOS关断。以至于PMOS一直处于线性放大状态。乍一看还以为仿真软件有问题,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次的软件肯定是正版的,并且一定以及确定是正版软件,所以肯定是电路上有问题。于是又画了一个电路,验证下所选的元件库是不是太特殊了,
图3-1
重新画出的仿真电路如上图所示,零件没有更换,只是把驱动三极管的信号换成了直流电,结果如下,
V[n006]: Drain voltage of M1 ; V[n009]: Vg of M2;
发现结果挺正常的,PMOS又被正常的开通了,并且电压数值和预想的一样,所以库文件中的元件很正常。但是这个是完全低频直流电驱动的结果。
后来怀疑三极管Q1 的速度不够快,于是将其换成一个NMOS,如下图:
图3-1
但是仿真的结果和图2-1中的结果没什么两样,还是没有将PMOS关断,于是进一步怀疑是开关频率太高了,将驱动脉冲的频率改为10k,然后再次仿真,结果如下:
图3-2 V[n014]: Gate voltage of M4 ; V[n007]: Vg of M2;
终于发现是PMOS的关断时间太长引起的。但是关断时间为什么这么长呢?这个驱动的方法很容易让人想到驱动 NMOS 的电路,如图4-1所示,门极也仅仅是接了电阻,但是NMOS的驱动却很理想,如图4-2所示。同样都是结电容的充放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
图4-1
NMOS的放电缓慢模拟
图4-2 -上图4-1左图的仿真结果
仔细对比发现,对于驱动图4-1中的NMOS,充电回路不用解释,电源信号通过电阻R2 充电,但是当关断时,电源电压设置为0V,这个就有很大的玄机,0V等于将R2 的左边接地,所以结电容很快通过R2释放电荷,所以很快就将NMOS关断了。实际中的IC驱动时,都会有“出电流”和“灌电流”,而“灌电流”,就是相当于将NMOS的结电容放电。如果驱动脉冲信号在关断时呈现“高阻态”,那么结果是NMOS的结电容只能通过R1 (10kOhm)的电阻放电,这个放电的速度就会很慢,可以通过在脉冲电源里面串联一个二极管就能看出来,如图4-1右边的回路。
再回过头看图3-1驱动PMOS的电路,在开通PMOS时,结电容的电压需要下降,相当于要对电容反向充电(虽然看起来好像是电容在放电),这个很容易实现,通过电源以及R9很快将电容充电。但是关断PMOS需要结电容充电,此时结电容并没有快速放电回路,结电容只有通过电阻R12将电荷释放掉之后,门极的电压才能上升,所以出现关断时间很长的现象。
所以英飞凌文件中推荐的电路只能适合频率很低的调光场合。并不能用于开关电源频率的MOSFET的开关 。
接下来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能够驱动PMOS的电路才行。
- 时序问题,在刚上电时,PMOS的门极必须是高电平,否则PMOS就自己开通了,或者门极没有回路也行。
在电源网上搜到一个如下的驱动: 这个电路的原理是,关断时,利用Q1导通给结电容充电,在脉冲V4 为高电平时,Q1 截止,PMOS的结电容通过电源V3 ,D2 ,R2 以及Q2形成充电回路。
N[006]:V4驱动脉冲波形,N[005]绿色:三极管Q2的集电极波形V[n003]: gate of M2
发现驱动有很大延时 ,主要是三极管Q2的关断花了很长时间。如图中波形所示,绿色线在v4关断之后,仍然处于导通状态。另外开通的速度还是很慢。于是将Q2从三极管更换一个信号MOS管,类似于2N7002。
图6-1 将三极管2N3904换成NMOS-2N7002
仿真结果如下,
图6-2 N[006]:V4驱动脉冲波形,N[005]绿色:MOS的漏极波形
结果发现关断延时的现象没有了,只剩下开通的速度太慢了,只有将电阻R2 的数值进一步减小才能加快开通速度,但是如果减小了电阻R2 的数值,那么在稳态时,电阻R2 以及MOSFET-M1 中就会流过很大的电流,例如把R2改为100 Ohm的话,那么R2 中的电流有90mA,这个电流同时会出现在10V的稳压管中,有这么大的电流,稳压管早就坏了,所以这个电路还是不够实用。
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再次求助于“图腾柱”驱动了,如下图:
带有图腾柱(totem-pole) push-pull的驱动
N[006]:V4驱动脉冲波形,N[003]红色:MOS的S-G极波形
这么一来,驱动波形正常多了,稳压管中的瞬间电流也不是很大,完全可以接受,这个电路开通是利用Q2 的瞬间导通实现将结电容反向充电,此时R1 电压瞬间变成10V左右,Q2导通。在关断的瞬间,Q1 导通,结电容通过Q1 迅速释放电荷。
该电路虽然实现了PMOS的驱动,但是驱动电压严重的依赖于电源电压,如果电源电压降低,那么PMOS的Vgs的压差也变低,对于那种宽电压范围例如6V~16V的供电情况下,还需要调整R1,R2 的比例,但是都无法得到一个十分满意的效果。
如果此时再次将信号MOSFET-M1更换成BJT,例如2N3904,仍然发现关断有严重的延时。
-流传很久的自举电路:
PMOS的自举电路和NMOS的自举驱动还不一样,有一个十分简洁的自举驱动如下图所示:
PMOS
N[004]:V4驱动源脉冲波形,N[002]红色:MOS的漏极波形;N[003]蓝色:MOS的S—G极波形
这个电路看上去很简洁实用,但是隐藏的隐患确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是之前提到过的,上电瞬间要保持PMOS处于关断状态,但是由于自举电容本身上面没有电荷,所以需要充电,导致在上电瞬间,PMOS 的门极电压总是小于S端电压,MOS管一直导通;另外,如果输入电压发生突变,特别的情况是,输入电压由低向高突变,此时自举电容C1仍然需要一小段充电时间,但是Vin的输入很快,导致了门极变化的速度小于S极,也会造成MOS一直导通,如果电路使用在半桥,/全桥/同步整流等电路中,这些电路中的PMOS一般放在上端,由于上端和下端的MOS是轮流导通的,在输入电压突然上升的时候,如果使用这种自举驱动电路来驱动PMOS,那么就很容易造成输入电压短路,因为下端的NMOS一旦导通就造成了“上下直通”。
下图就是这种情形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在输入电压刚启动,以及输入电压跳变时,MOS-M1 一直导通,所以这个电路使用的时候要特别的谨慎。
- 对于启动时序,要等电压上升好以后,在将PWM-IC启动,
- 最好不要用于电压突变场合,例如笔记本的供电,插入适配器的时候,突然从电池电压(11.1V or 14.8V 跳变为19.5V ) 以前有过案例,在适配器刚插入笔记本时,笔记本屏幕一黑,再也不亮了。这是由于里面的背光电路采用了半桥逆变驱动CCFL。 但是半桥逆变的上管采用了PMOS, 而PMOS的驱动就采用了上述的自举驱动方式。这个案例最后以降低稳压管D1电压用于加快C1 的充电速度,虽然PMOS导通了,但是大部分时间处于线性放大状态,只能靠短时间扛过去这样的方式来收场,即便如此,这个隐患还是存在。这类笔记本不能经受频繁的热插拔。
输入电压跳变时,PMOS自举驱动存在的隐患
N[002]红色:MOS的漏极波形(output)N[003]紫色:MOS的S—G极波形
可见这个传统的PMOS的自举电路还是有很大的缺陷的,它的应用只能在输入电压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良好工作,并且一定要注意IC和输入电压的时序,输入电压稳定后再启动PWMIC。
不过图腾驱动不用担心输入电压突变以及启动初期的问题,由于没有自举电容。
经常见到很多NOMS 用于上端的情形,这时候NMOS也需要自举,同样存在自举电容,但是我们不要担心这个电压突变以及启动初期的问题。在启动初期,IC会给下端的MOS输出驱动信号,让自举电容充电,用于获得足够的电荷;即使输入电压由低向高突变,那么顶多只会存在上端的NOMS驱动电压不足的现象,不至于会导致上下直通的现象。如果是输入电压由高到低突变,那么更加省事了,自举电容可以省去好几个充电周期。换句话说,IC把这些担忧都解决了。
对于图腾柱的驱动,不用担心那种启动时候以及电压突变的隐患,如下图仿真结果,图腾柱驱动可以很好的跟随输入电压的变化,因为图腾柱里面没有电容。
带有图腾柱(totem-pole) push-pull的驱动,输入电压跳变
N[001] input voltage ; N[002] output voltage ; N[005]蓝色:MOS的S-G极波形
N[011]:V4驱动脉冲波形,N[009]:MOS-M9的D-S波形
Expanded ---N[001] input voltage ; N[002] output voltage ; N[005]蓝色:MOS的S-G极波形
N[011]:V4驱动脉冲波形,N[009]:MOS-M9的D-S波形
虽然图腾柱解决了电压跳变以及上电时驱动的起始电压问题,但是电压钳位仍然需要考虑,图中的R10,R11不仅仅起到电压钳位的作用,还起到调节三极管Q3,Q4中的电流作用。这个仿真电路是用于低电压输入的情况的,如果在高电压情况下,图腾柱的耐压问题就成了问题。
可见驱动一个PMOS比NMOS麻烦的多,在高压应用的场合下,电平移位成为棘手问题,即使在低电压场合,图腾柱虽然可以解决一系列问题,但是一个零件都不能省去,并且零件选取还得特别谨慎。
总之搞搞前级,搞搞后级。就可以了。。。断掉前级,测试MOS输入电平。是低就上拉,高就下拉。总之跟他对着干。然后把前级加上去。试试看。调栅极的电阻啊或许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