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C的基础知识

1. DC/DC基础

作为一个不是以电源设计为方向的硬件工程师。我的目标是掌握LDO,BUCK,BOOST,BUCK-BOOST,FLYBACK这几种拓扑。其他的拓扑如正激,半桥,全桥,PFC等我就不做了解。建议大家先看基本元件里的所有内容。R C L D的参数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用好BJT和MOSFET更是每一个EE的基本功。

1.1. 参考资料

  1. 所有笔记的链接
  2. ADI-电源大师课(关注ADI智库微信,有免费版本的)
  3. DC/DC粗略介绍
  4. DC/DC-电容电感的参数
  5. Load transient calculation
  6. DC/DC架构
  7. 精通开关电源设计-中文版-第一版

1.2. 名词解释

  1. DC/DC:直流到直流变换器
  2. AC/DC:交流到直流变换器
  3. SMPS: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4. LDO:low dropout 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
  5. BUCK:降压变换器
  6. BOOST:升压变换器
  7. BUCK-BOOST:升降压开关电源
  8. FLYBACK:就是反激式隔离电源
  9. CCM:continuous conduct mode
  10. DCM:discrete conduct mode
  11. VMC:voltage mode control
  12. CMC: current mode control
  13. SRF:self-resonant frequency

1.3. 总结

了解一个电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常用拓扑:
    • 工作原理,
    • 充电回路,放电回路。
    • 每个节点的电压电流波形
  2. 评价指标:
    • 纹波电压:Vripp
    • 暂态响应:line regulation,load regulation
    • 环路稳定性:1/2/3类补偿
  3. 关键器件选型:
    • L:类型,容量。Isat,Irms,DCR,寄生电容,谐振频率
    • C:类型,容量,耐压,Irms,ESR,ESL,谐振频率
    • D:类型,Vf,If,Trecover,耐压,漏电流
    • MOSFET:损耗和功耗分析,If,Vce,Rdson,Cgd:Mealy Effect

几个基本概念是贯穿整个分析过程的:

  1. 设计的要求: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都是稳定的值。在line regulation和load regulation时候除外
  2. 电容的电压不能突变。I=C*∂V/∂t电容上的电流表示了电容上电压的变化率
  3. 电感的电流不能突变。V=L*∂I/∂t电感的电压表示了电感上电流的变化率。法拉第定律
  4. 电流流入电容的时间积分,就是电容的电压抬升。如果想要稳态工作,电容上的电压不波动,一个周期内电容的电流的I_total_mean=0。Q=CV, Q=∫Idt
  5. 电感上的磁通,就是瞬时电流的值。如果想让电感进入稳态,那么ΔΦ=0,那么ΔI=0。所以一个周期内电感上:ΔI_on=ΔI_off。Φ=LI V=∂Φ/∂t

几个经验技巧:

  1. ΔIripp一般是Io的0.3-0.5
    1. 考虑到电感的体积和纹波电压的tradeoff
  2. 开关频率和电感值
    1. 一般我们不喜欢电感变大,因为容量变大到2倍,体积变为4倍。
    2. 增大f,可以用小的L
    3. f大了,EMC特性就差了。
  3. 输出电容:
    1. 纹波电压决定了电容的值。
    2. ESR决定了纹波电压
  4. 输入电容:
    1. 容值?
    2. 一般使用的电解电容,他有个参数是Irms,一定要考虑

2. 电源的功能和参数

  1. 电源的基本功能: 3. 软启动 4. 过流检测 5. 欠压检测 6. 过压检测 4. 自举电路
  • 参数:

3. BUCK

  • 最重要:

3.1. LDO和BUCK的区别

3.2. 参数选择

  • 效率的因素:
  • 输出纹波电压&动态响应
  • 选择f和L
  • 选择MOS,功耗计算
  • 选择电容

3.3. LTspice

电压:

 各点的电流波形:

3.4. BUCK的电容

3.4.1. 输入输出电容的电流RMS

  • 输出电容的电流RMS:
    • 简单,计算三角波的RMS
  • 输入电容的电流RMS:
    • 复杂,背公式吧
    • 也有简单的等效公式:

3.4.2. 稳态的纹波

  • 以上两者都会影响到电容的选择,主要是C和ESR上
  • 用波形分析,哪种分量占主导:
  • 经过复杂的公式推导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近似的公式:ESR和C和输出纹波的关系
    • 近似公式,在中ESR区域有点不准。
    • 其实图中还根据ESR和C的关系,分为高中低ESR区域
    • 看似这个近似公式是吧ESR和C上的纹波均方相加了。

3.4.3. 高频纹波

之前计算的都是基于纹波电流产生的纹波电压。事实上还有第二种纹波,是因为电感的寄生电容,导致谐振,产生一个电流spike。这个时候,需要并联谐振电容来吸收尖峰。You will not know the capacitor values until after you test the running power supply for ringing noise。

  • 为什么我们已经加的电容起不到作用:
    • 寄生参数

    • 电容的ESL:

    • 走线的ESL:

  • 选择合适的高频电容:
    • 谐振频率和容值,封装,材质有关系
    • 谐振频率:

3.4.4. transient response的纹波

就是负载突然变大变小,导致的输出纹波产生的overshoot和undershoot。这个需要计算电容的C和ESR。一个笼统的公式I*t=C*dv,这里没有考虑ESR,同时t也是很难得到的。建议使用ADI的CAD工具去挑选合适的C,可以抑制住overshoot。loop gain的带宽越大,transient response的幅度越小

3.5. 电流的模式

电流模式:

  1. CCM:电感的电流不会到0
  2. DCM:电感的电流会到0,然后关断

3.6. 控制模式

控制模式:

  1. VMC:电压模式控制
  2. CMC:电流模式控制

3.7. 补偿

  • 二型
  • 三型

3.8. 最小开通时间

有些BUCK IC有一个参数:最小开通时间 这个参数的作用: - IC可以控制MOS最小的开启时间 - 计算: - 输入16,输出1.8,那么D=0.8 - Ton=D*T=D/T>30ns - 如果算出来的Ton很小,那么MOS管会来不及关断

3.9. EMC考虑

环路中,di/dt,dv/dt变化大的节点,EMC的影响会很大。di/dt:会耦合到线路的寄生电感上dv/dt:会耦合到对地的寄生电容上

4. BOOST

4.1. 输入输出电容的电流RMS

5. BUCK-BOOST

5.1. 输入输出电容的电流RMS

  • 只看前面两个开关是buck。只看后面两个开关是boost

6. FLYBACK

7. 环路控制模式

电压控制模式 很稳定,很好。需要三型补偿网络 但是如果有CCM VCM模式的时候,补偿网络效果不同,需要compromise

使用网分测试电源的环路增益 穿越频率越高,瞬态响应越好,但是越不稳定。 穿越频率越低,就是阻尼系数越大,瞬态响应越差,但是越稳定 使得穿越频率在开关频率的1/5,会有45°的相位裕度

current mode 会忽略刚开始的spike。所以也有了一个minimal on time

占空比大于50%需要斜率补偿

8. Layout 建议

8.1. 电感的漏磁

SRF分析 BUCK的纹波 流过电容的电流是三角波 电容的ESR:三角波 C:正弦波 ESL:方波 但是电感会有寄生电容,产生自谐振,导致了一个spike。 解决方式:寄生电容小的,谐振频率高的。 多个输出电容并联,可以减小ESR ESL 减少dv/dt,在开关节点,串联一个小电阻,会减慢沿,但是降低效率

电感漏磁怎么办:

  1. 选个带屏蔽壳的电感
  2. 漏的磁,最终会感应到电容的ESL上,但是V=ΔΦ/Δt?
  3. 输出电容,远离电感

9. 电源防护

10. 锂电池充电

11. 其他总结的资料

这里的内容,已经包含了很多电源大师课的内容。如果还想细致地了解一下,请看我做的

12. FAQ:

加强内容:MOS的损耗分析。电流控制电压控制。1,2,3型补偿??这几点又忘了……

12.1. 为什么输出有一串的电容并联

  1. 暂态响应对电容的容值有更强的要求,一般只能用电解电容满足容量要求。
    1. 同时为了控制电解电容的ESR,需要并联陶瓷电容。
  2. 吸收spike。
    1. 因为电感有寄生电容,有个谐振频率会让电感电流有个spike。
    2. 这个spike会流过电容,产生高频的纹波spike。
    3. 这个时候需要输出电容吸收掉这个spike。
      1. 电容一直在考虑ESR,ESL。在高频下也有一个谐振频率。这个频率点的阻抗最低,能最好地吸收spike。
      2. 每个电容的谐振频率是不一样的,所以就要并联很多个电容,组成不同的谐振频率的吸收点。
  3. 以上两个原因就是为什么输出会并联一堆的电容。简单的说就是要组成大容量,小ESR,多个谐振频率吸收峰。

12.2. 为什么有了BUCK等拓扑,还要用各种控制原理

常用的控制原理有:

  1. 电压控制
    1. 把输出的电压,经过分压采样电阻之后,和误差放大器的Vref比较,最终控制D。
  2. 电流控制
    1. 在电压控制的基础上
    2. 多了,电流采样的环节,采集了输入的电流。

这些控制原理实现了闭环控制。如果只有BUCK,那么就是开环控制,Vin变了,D也不变,输出就不稳定了。引入了闭环控制之后,就要分析环路的稳定性,分析补偿方式。因为电压控制和电流控制引入的传函不同,零极点个数也不同,所以补偿方式也不同,但是补偿都是基于误差放大器的反馈网络进行补偿的。

12.3. 为什么我们没有关注电源的稳定性

  1. 首先理论分析复杂。
    1. 因为有控制器和PWM环节
  2. 其次实验室是可以测量的,但是需要网分。
    1. 给反馈电阻上注入一个小信号,测量输出的信号,多次测量就可以得到闭环传输函数了
  3. 因为IC内置了反馈补偿网络。
  4. 就算外置了补偿网络。按照典型设计,选取一样的电容电感,就可以用它的补偿网络。

12.4. 怎么测试寄生参数

寄生参数测量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子星球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与稿件投诉,请联系:editor@netbroad.com
觉得内容不错的朋友,别忘了一键三连哦!
赞 15
收藏 35
关注 25
成为作者 赚取收益
全部留言
0/200
  • এ゛Yuvin_Shan。 2022-03-17 20:30
    18626134488@163.com,老师发我下
    回复
  • wufa222 2021-08-25 22:42
    可以发到我邮箱吗1023878150@qq.com
    回复
  • dy-ihvUaAsD 2021-01-02 11:02
    发一份给我 573967344@QQ.COM
    回复
  • dy-ihvUaAsD 2021-01-02 11:01
    请发一份给我。 573967344@
    回复
  • 帅到没朋友s 2020-12-30 17:17
    学习了
    回复
  • dy-KzDntkZr 2020-12-18 15:25
    期待继续
    回复
  • dy-KzDntkZr 2020-12-18 15:25
    讲的真好!
    回复
  • dy-KzDntkZr 2020-12-18 15:25
    不亚于看了一篇高质量论文
    回复
  • dy-KzDntkZr 2020-12-18 15:25
    精彩,很多东西还没接触到
    回复
  • dy-KzDntkZr 2020-12-18 15:25
    不亚于看了一篇高质量论文
    回复
  • dy-KzDntkZr 2020-12-18 15:25
    不亚于看了一篇高质量论文
    回复
  • dy-KzDntkZr 2020-12-18 15:25
    不亚于看了一篇高质量论文
    回复
  • dy-KzDntkZr 2020-12-18 15:25
    不亚于看了一篇高质量论文
    回复
  • dy-KzDntkZr 2020-12-18 15:25
    不亚于看了一篇高质量论文
    回复
  • dy-KzDntkZr 2020-12-18 15:25
    不亚于看了一篇高质量论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