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踏入硬件才能读懂过孔的心酸

做硬件的朋友都知道,PCB过孔的设计其实很有讲究,今天为大家分享PCB中过孔的技术知识。

在高速PCB设计中,往往需要采用多层PCB,而过孔是多层PCB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PCB中的过孔主要由孔、孔周围的焊盘区、POWER层隔离区三部分组成。

01高速PCB中过孔的影响

高速PCB多层板中,信号从某层互连线传输到另一层互连线就需要通过过孔来实现连接,在频率低于1GHz时,过孔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连接作用,其寄生电容、电感可以忽略。

当频率高于1GHz后,过孔的寄生效应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就不能忽略,此时过孔在传输路径上表现为阻抗不连续的断点,会产生信号的反射、延时、衰减等信号完整性问题。

当信号通过过孔传输至另外一层时,信号线的参考层同时也作为过孔信号的返回路径,并且返回电流会通过电容耦合在参考层间流动,并引起地弹等问题。

02过孔的类型

过孔一般又分为三类:通孔、盲孔和埋孔。

盲孔:是指位于印刷线路板的顶层和底层表面,具有一定深度,用于表层线路和下面的内层线路的连接,孔的深度与孔径通常不超过一定的比率。

埋孔:是指位于印刷线路板内层的连接孔,它不会延伸到线路板的表面。

通孔:这种孔穿过整个线路板,可用于实现内部互连或作为元件的安装定位孔,由于通孔在工艺上更易于实现且成本比较低,所以一般印制电路板均使用。

03高速PCB中的过孔设计

在高速PCB设计中,看似简单的过孔,往往也会给电路的设计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为了减小过孔的寄生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设计中可以尽量做到:

  • 选择合理的过孔尺寸,对于多层一般密度的PCB设计来说,选用0.25mm/0.51mm/0.91mm(钻孔/焊盘/POWER隔离区)的过孔较好。
  • 对于一些高密度的PCB,可以使用0.20mm/0.46mm/0.86mm的过孔,也可以尝试非穿导孔。
  • 对于电源或地线的过孔则可以考虑使用较大尺寸,以减小阻抗。
  • POWER隔离区越大越好,考虑PCB上的过孔密度,一般为D1=D2+0.41。
  • PCB上的信号走线尽量不换层,也就是说尽量减少过孔。
  • 使用较薄的PCB有利于减小过孔的两种寄生参数。
  • 电源和地的管脚要就近过孔,过孔和管脚之间的引线越短越好,因为它们会导致电感的增加,同时电源和地的引线要尽可能粗,以减少阻抗。
  • 在信号换层的过孔附近放置一些接地过孔,以便为信号提供短距离回路。

此外,过孔长度也是影响过孔电感的主要因素之一,用于顶、底层导通的过孔,过孔长度等于PCB厚度,由于PCB层数的不断增加,PCB厚度常常会达到5mm以上。

然而,高速PCB设计时,为减小过孔带来的问题,过孔长度一般控制在2.0mm以内。

对于过孔长度大于2.0mm的过孔,通过增加过孔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过孔阻抗连续性,当过孔长度为1.0mm及以下时,最佳过孔孔径为0.20mm~0.30mm。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子星球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与稿件投诉,请联系:editor@netbroad.com
觉得内容不错的朋友,别忘了一键三连哦!
赞 2
收藏 4
关注 61
成为作者 赚取收益
全部留言
0/200
成为第一个和作者交流的人吧